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558页

第558页


  由于月球的逃逸速度只有2.38公里每秒,这个速度其实已经可以飞向更高的轨道,甚至利用一下引力弹弓,可以飞回去蓝星。
  不过前往云海的东北区域,需要飞行的航程,大约在3500公里左右,两个区域的跨度有点大。
  以当前的飞行速度,其实也没有什么,3500公里大概需要飞行1346秒左右,加上减速、着陆之类的时间,30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目的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
  距离云海东北区域,相邻的云海西北区,一个三舱室的简易基地,昨天成功着陆后,便开始了艰难的工作。
  这里是西洲的阿尔卑斯月球基地,当前是无人的远程控制状态,显然西洲联盟的底气不足,也没有诺亚会那么疯狂,不敢随便派遣宇航员过来值守。
  其实这样做是最保险的,像诺亚会那样硬干,可能会适得其反。
  不过阿尔卑斯基地的远程控制,也进行得磕磕碰碰,因为西洲航天局在月球轨道上的通信中继卫星,目前只有两颗,无法做到全天候通信。
  现在阿尔卑斯基地的内部运行,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基地的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一些设定好的任务。
  西洲航天局在月球云海西北区磕磕碰碰的忙碌着,在蓝星本土也没有闲着,拿到了NASA近60年的技术积累,他们正在组织人力物力,吸收这些技术。
  估计不用两三年,西洲航天局的航天技术,就会进一步提升,甚至追赶上NASA那边。
  至于中华航天局,西洲航天局还不够奢望,他们还算有自知之明。
  不过获得NASA的技术后,西洲联盟之前的窘迫到是缓解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尴尬。
  当然,对于这种状况,大中华联邦这边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在没有绝对的碾压实力之前,最好还是要给这些对手一个希望,免得这帮家伙狗急跳墙。
  在西洲航天局努力种田的时候。
  NASA也经过大半年的调整,重新建设了前哨基地,不过由于之前那个前哨1基地里面,还有两个宇航员的尸体。
  第二批上来的宇航员,非常抗拒前哨1的六个老舱室。
  迫不得已下,只能在距离前哨1基地,大约8.4公里的西侧平原上,重新建设一个前哨2基地。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加上军工派和金融派联手,吞噬了新科技派的绝大部分产业,让NASA在航天产业的整合度,因祸得福的提升了很多。
  在大半年来,NASA累计向月球发射了11艘飞船,组建了一个15舱的前哨2基地。
  ……
  半个小时后。
  月球正面,云海东北区,靠近赤道的一片平原中,一艘飞船缓缓着陆在这里。
  发动机熄火,姚国先、王大斌、栗真三人,按照程序开始执行任务。
  飞船的货舱里面,存放了350吨物资,这些物资可以搭建35个简易太空舱。
  由于是简易太空舱,里面都是空荡荡的,除了基本的气密系统之外,就配备了监控系统、微型雷达、核电池、计算机系统。
  穿着液压式机甲的三人,打开飞船后面的货舱舱门,舱门变成斜板桥道,可以用于快速的上下装卸物资。
  王大斌拉着一节太空舱底座,找了一片平地,便开始组装起来,这些太空舱的零部件,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组装起来,就仿佛在搭积木一般。
  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安装好了其中一个简易太空舱,栗真测试了一下太空舱的各项性能,没有出现问题。
  接下来三人花了七个小时左右,终于将三个太空舱组装完成,站在其中一个太空舱内,姚国先打开地板,这是一个隐瞒的暗格。
  他从背后拿出一个手提箱,从中取出一个类似于大号热水瓶的银灰色瓶子,瓶子顶部是一些带着插口的电线,将插口连接在暗格内的指定位置。
  这是一个自爆装置,内部有3.6千克N20高能炸药,相当于60千克TNT。
  对于这些无人值守的简易据点,月球专区方面,并没有太过于随便,要是让人占据了,终究是一个风险。
  安装了自爆装置后,这个代号:[云海—001]的据点,正式纳入月球专区的管辖范围内。
  这相当于以这个据点为中心,半径50公里之内的区域,都处于大中华的合法控制范围内。
  就好比旧时代的界碑那样。
  从此这里,就是大中华自古以来的领土了。
  忙碌了七个多小时,期间就吃了一份压缩营养膏,三人也开始在这里暂时休息一天。
  飞船的驾驶舱内。
  脱离了液压机甲后,姚国先用湿布擦了擦脸,一旁的栗真则在食品储存箱内,一边翻找,一边问道:
  “姚哥、王哥,想吃什么?”
  将湿布放入专门的脱水机,姚国先不假思索地回道:“牛肉盖饭吧!”
  “我要香辣鸡排饭。”王大斌一边说,一边查看着飞船的多电脑系统。
  “好的。”
  将想吃的菜品取出,然后扔进烤箱之中,栗真又拿了一个去了核的苹果,啃了一口苹果,酸甜适中的味道,是他最喜欢的味道。
  在写工作日志的姚国先,将今天的工作情况,一五一十的记录在平板电脑上。
  太空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习惯了在月球的工作,他们也没有太过于紧张。
  至少对于大中华联邦而言,进军月球不过是开拓宇宙的一小步。
  如果姚国先小队这样的宇航员,月球上有近243人,而这个数字,未来会越来越多。
  简单又营养均衡的晚餐,众人一边吃着饭,一边默默地看着电视。
  在外太空吃饭,他们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是不会说话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食物进入呼吸道。
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
  月球。
  风暴洋西南地区,开普勒环形山附近。
  NASA建立的前哨2基地,正在艰难地展开一系列工作。
  巴鲁前往废弃的前哨1,他站在前哨1基地的外出舱门前,输入通行密码后,气密舱舱门缓缓打开。
  此时他迈开脚步,走进了气密交通舱,不过巴鲁并没有启动既定的气密加压程序,而是打开了内侧的另一个舱门。
  随着内侧舱门的开启,由于气压问题,生活舱内的气体向外冲了出来,那一瞬间的失压冲击,甚至让巴鲁有些站不稳,幸好他提前抓紧了舱内的把杆。
  几秒钟后,生活舱内的气体流失殆尽,变成了亚真空环境。
  之所以不利于这里的太空舱气体,主要是因为不安全。
  距离当初前哨1基地的核泄漏事件,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由于舱内的水循环系统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导致太空舱内部的放射性浓度迅速上升,并不断污染内部的物品。
  现在生活舱内部的东西,多多少少都沾染了放射性物质,或者被放射性物质的中子照射后,蜕变成为新的放射性物质。
  尽管新蜕变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太多,但是生活舱舱内的东西,绝对是不能再使用了。
  另外就是韦德、霍克俩人的尸体,经过八个多月的腐烂和发酵,肯定向生活舱内释放了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不仅仅非常臭,而且非常危险。
  很多人在纪录片上,都看过“鲸爆”,此时生活舱内的情况,就堪比死鲸鱼的体内情况。
  太空舱的密封性是毋庸置疑的,两名宇航员死亡后,他们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中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大量的气体。
  如果是空旷的露天环境,这些气体不足为虑。
  但是太空舱密闭的小空间,导致这些气体无法释放出去,会不断累积在内部。
  因此巴鲁过来的第一时间,就是给这里“通风透气”,将内部的气体释放出去。
  释放了内部气体后,巴鲁才走进生活舱中,生活舱1的情况,并没有太多变化,他在上月球之前,就在休斯敦航天城的模拟基地中,见过前哨1的内部情况。
  不过真正让他难堪的情况,是生活舱2。
  走进生活舱2的内部,映入眼帘的情况,是流着汁液的尸体,尸体被束缚在宇航服内。
  尽管他穿着宇航服,但那种场面,还是非常的恶心,随即他又想到霍克和韦德俩人,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