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酥心小夫郎 > 第051章 字糖

第051章 字糖


  因为苏高平身上的伤还没好全,他只能坐在唐记布庄的柜台后面,看着唐董和唐熙以及请来的活计向铺子里客人们介绍布料。
  相比起卖昂贵的绫罗绸缎,其实苏高平更喜欢同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卖这些在苏家人看来便宜、上不得台面的粗布。
  因为在和这些客人接触时,苏高平总能感觉到满满的生气、活力,市井气息并不完全让人觉得粗俗,这种感觉苏家人是不会理解的。
  等到最开始几批进店的客人终于心满意足地把她们看中的料子抱到柜台这边结账时,她们才发现,唐记布庄的掌柜居然是大家熟悉的人。
  苏高平在崇安县卖了十来年粗布,开了一家县里最大的专门售卖各种粗布的铺子,经常去买粗布的客人他有印象,客人们也认识他。
  “苏掌柜?”这个看着干瘦,实际上挺有力气的老太太瞪大了眼看向苏高平,困惑又吃惊。
  “楚阿娘,你没认错人。”苏高平熟稔地同老太太聊起来,“这个铺子是我夫郎的嫁妆铺子,之前那个铺子不是没了吗,我在家躺着整日胡思乱想,实在闲不住只好厚着脸皮用夫郎的嫁妆铺子再开一家布庄,价钱还是和以前一样,欢迎大家继续来唐记布庄买布。”
  苏高平一边说着话,他的手上也在不停地拨弄算盘,将价格算得一清二楚。
  “一共三十四丈,再送您三丈四尺……劳驾,共计一两银子并三百六十文……这数目可真好,六六大顺,大吉大利。”
  一下子就花出去快一两半银子,楚老太太有些心疼,她一边掏银子,一边说:“承你吉言,苏掌柜,你看我买了这么多,你就再搭一些线卷给我呗。”
  苏高平没有犹豫,直接就答应了:“行嘞,您是第一个过来结账的,图个好兆头,开门大吉,我再送您一卷线。”
  楚阿娘心满意足地抓住送的三丈四尺布和一卷线,让在店外等着的儿子扛起料子,等着同行的人结完账了一起离开。
  第一个结账的楚阿娘满意了,后面排着队的可就不满了:“苏掌柜,我就只是比楚阿娘落后了一步,我买的也不少,你就只送楚阿娘线?”
  苏高平早就想到了怎么处理,他不疾不徐地承诺道:“大家别急,今天只要是买了二十丈布料的,我做主,都送一卷线。”
  “这可正是太好了!”站在后面的一位婆子高兴不已,她正好就买了二十丈。
  更后面排着的人听到了同样高兴,兴奋地说起别的:
  “没有了苏掌柜的布庄,我这几个月去别的布庄买布,总觉得没那么好。”
  “可不是,今年家里人的新冬衣我都还没开始着手做,就是因为没买到合心意的料子,还好我之前没买。”
  ……
  发现唐记布庄的掌柜是苏高平,又得知苏高平多承诺送一卷线,排队等着给钱的媳妇、夫郎、婆子放心又开心。
  苏高平这张脸,在她们心里就是质量好、价钱公道的代名词,送的东西越多越好,她们可不会嫌弃。
  有些之前不太清楚怎么回事的,在其他客人的讲解之下,也明白了为什么苏掌柜卖的东西大家放心。
  不明白、不了解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生活在县里,或者常来县里采买粗布料子的都知道苏高平。
  从早上辰时中开门,到下午未时末,苏高平提前准备好的布料就被热情的顾客抢购一空。
  连给后面两天准备的料子,都从铺子二楼的仓库搬了出来,要不是他后来限制了每人最多买二十丈,才让下午闻讯赶来的客人没有白跑一趟。
  其实在唐家还留着一部分料子,放在唐家是因为最开始买回来的多了,铺子装不下。
  结果那部分留在唐家的料子成为了唐记布庄后面几天还能继续开门的保障,不然没有料子可以摆出来,唐记布庄很可能会暂时关门几天。
  经过了第一天的疯抢之后,唐记布庄的客流量后面几天变得十分低迷。
  这在苏高平他们的意料之中,第一天来买料子的人这么多,大家都是冲着买就送来的,一次性买了很多。
  在这之后唐记布庄想继续开下去,就得像以前那样,慢慢地打出口碑,让更多人知道这家铺子,并且在买布之时想到这边来。
  唐记布庄开起来了,苏瑜当初琢磨的成衣买卖也在苏高平和唐董的支持下,没有胎死腹中。
  做衣裳,苏瑜会,唐熙也会,但是让他们整日同针线、布料打交道,不管是苏高平还是唐董,都不同意。
  于是,唐董就想到了让苏瑜他们出成衣样式,另外找人做针线活的想法。
  人选也很好找,像他兄弟亮子、大河他们的媳妇、老娘,只要能做的都可以接这些活,做完了家里的事缝几针就能补贴家用,想来她们不会拒绝。
  苏忻那时候提供的意见,被苏瑜和唐熙一起想法子同成衣结合起来,用了好些料子,真叫他们琢磨出来了几套穿在身上显得人特别精神的。
  领口、袖口的改变,垫肩的应用,以及手肘、膝盖的拼接都恰到好处,为了让衣裳更加结实耐用,拼接的料子他们特意选择了一种比寻常粗布更耐用、要稍微贵一点的料子。
  经过精心设计、剪裁,做出来这样一套成衣不会浪费一点料子,一套算下来他们打算卖一百文,价格同自己买料子回去做差不多,但是效果差了不少。
  唐氏成衣的第一位客人是唐董,他定了十一套,众人第一次亮相是布庄开业那天,周正他们穿着成衣跑到大街上宣传。
  除了周正他们穿的,还有其他的,选择别的颜色、款式,如果对这些都不满意,也接受定制。
  当然了,定制的价格会再贵上一点,而且需要提供穿衣服的人具体的尺寸。
  唐董在之后几天同周正他们一起去到县里几个他能搭上话的商行、武行转了一圈,给苏瑜他们找了几笔订单。
  没有在县城大张旗鼓地宣传唐记布庄还卖成衣,等到县里大大小小好几个商行、武行开始统一着装后,其他的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不同。
  模仿的人有,但是唐记布庄将成本压得很低,卖的价格又便宜,而且东西质量确实好,还能在膝盖、手肘的料子磨坏了之后找他们替换新的,综合比较下来,唐记布庄成衣最合算。
  渐渐的,唐记成衣就在各个商行、武行中名声鹊起。
  苏家三房一共五口人,其中三口人都因为唐记布庄不停接到的成衣订单忙活起来。
  苏高平要联系商行武行,还要采买料子,唐熙和苏瑜负责裁剪布料,再将不同的部位交给不同的人缝合。
  人一旦忙起来,有时候就会顾不太上别的事,苏忻趁着这机会,一点点地将自己的习惯、改变融入到苏家。
  这段时间,苏忻在椿婶的帮助下将鱼皮花生、脆皮花生、酒鬼花生和五香瓜子的配方研究了出来。
  配方交给唐董,由他带着人做好,再卖到各个茶楼、戏楼,他还想法子卖了不少进大酒楼、小饭馆。
  县里经常出入这些地方的人很快就习惯了在吃饭前、喝酒时、吃茶时、看戏时来一碟新口味的花生瓜子。
  天气越来越冷,零嘴的铺垫做得差不多,唐董觉得是时候开起唐记小食了,但他觉得只有瓜子花生不够,差一样足以压轴的、让唐记小食同别的铺子不一样的吃食,苏忻思索了一番,最后想到了字糖。
  温度高了糖容易化,现在天气冷正是卖糖的好时节。
  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有条件的总会称几斤糖回去,给孩子甜甜嘴,有串门的亲戚朋友来时摆上几颗面上好看。
  寻常的糖就是麦芽糖、红糖、砂糖这些,红糖和砂糖价格贵,做成一块一块的也不大好看,大家通常是拿麦芽糖、也就是饴糖块招待客人。
  字糖如果做得好了,比颜色单一的饴糖块要好得多。
  苏忻想的字糖是将加了色素的糖摆成字的形状嵌在普通颜色的糖中,让糖块的横切面看上去就像写了字一样。
  原理很简单,但是要让字糖做出来好看,不同颜色的糖之间界限分明但不开裂,还是要费些功夫的。
  同唐董商量了一番,确定唐记小食的开业压轴特色是字糖,字糖里的字用“春”字后,苏忻就开始了字糖的制作。
  最开始,苏忻试着一层一层叠加还没有完全融化的糖条,将糖条之间可能存在的空气压实,等糖块彻底冷却后切断。
  “春”字复杂,笔画又多,想要让糖中的字迹清晰,做出来的糖块就十分巨大、方正。
  越是大块的糖,想要将其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就不容易,很容易切坏,横截面看着不完整。
  后来,苏忻试着把糖条做得细一些,“春”字就会变得有些奇怪,他试了好几种,一直没有做出让他满意的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