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酥心小夫郎 > 第117章 撞见

第117章 撞见


  没有带任何人,唐董接着几天悄悄地亲自跑了趟崇安县附近的村子,同各个村子的村长或族长们密聊了一通,统共借出去了十几份足够一个村子的人种的葵瓜子的种子,和这些村子的村长、族长签了契书。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唐董操心了,他把种子借出去,等春耕一结束,这些村子就会陆续将葵瓜子种到地上,等四个月左右,唐记的瓜子原料就不会再缺了。
  花生也是同样的,唐董另外找了十几个村子,让他们在各自家中、村里的空闲地方种上花生,当然这些村子也都是悄悄答应的,只是他们基本有足够的花生种子,没有借唐董的,只口头答应了会将他们种的花生卖给唐记。
  唐董把这一切悄悄做完,苏忻的新口味花生、瓜子也“研制”出来了,花生和瓜子作坊的人分了部分继续做以前的那几种,剩下的人就改做新口味。
  这时,乡下的春耕基本结束,忙完了剿匪的宁蔚来到了崇安县,他这一趟过来一想陪陪姑祖母,二想问问看是哪个厨子做的之前那些糕点。
  当宁蔚从梁平州出发的这个上午,姚老夫人也上午就着人去请苏忻下午到庄子坐坐。
  苏忻不用忙活唐记的事了刚巧有空,他上午得了消息后就做了两篮子的椒盐麻饼,一篮子放在家里,另外一篮子午饭后便提着出门。
  平日里大家吃的糕点多是甜口的,苏忻做的这个椒盐麻饼则不是,它是一种川式的糕点,咸中带着麻,麻过了之后还有点甜,吃着让人胃口大开。
  上一回苏忻送过去的姚老夫人就赞不绝口,他想着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动手做糕点,也很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这天就多带了些过去。
  “你这孩子就是心实,我上次不过是提了一句你便记在了心里,这回又做了这么多过来,比我那两个跑去了外地的儿子更可心多了,我老人家膝下没有闺女、哥儿,也没有孙女、孙哥儿,看着你啊就和看自家的孩子一样。”姚老夫人抓住苏忻的手,满心满眼都是喜欢。
  是阿谀奉承还是真心的关心,她人老了心没老能分辨清楚,苏忻对她的亲近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姚老夫人越是接触就越觉得这孩子好。
  第一次苏忻到庄子时,他说的酒酿饼姚老夫人就觉得很不错,后来的这个椒盐麻饼她吃着更是适口,算得上是目前她最爱吃的糕点了,可能是人老了就喜欢吃口味重点的东西。
  吃着新鲜香酥的椒盐麻饼,姚老夫人笑着看向苏忻:“忻哥儿,前头那段时间你空闲的时候天天都变着花样地做糕点,你这脑袋里的新鲜主意这么多是不是都是从你外祖、你阿姆那儿学到的,怎么你小舅舅不接着开糕饼铺子,反而在重新开业后改成卖糖的了?”
  换成刚认识那会儿,姚老夫人不会轻易问出这个问题,毕竟这可能涉及到别人家里的私事,但是现在相处多了,他们两人越发熟悉,说话间就随意了不少,唐记和百宝阁也有合作,仅仅问一两句缘由不碍事的。
  苏忻笑了笑:“做糕点要看手艺和天分,不是人人都行,我小舅舅就没有做糕点的手艺,我阿姆要稍微好些,如果让小舅舅他像外公、外姆那样开点心铺子,恐怕买过的客人都要找唐记退钱,我做糕点最开始是阿姆教了些,但主要还是自己喜欢,没事就想怎么做得好吃,终究是因为自己嘴馋。”
  在这之前,姚老夫人一直以为苏忻的手艺来自于他的阿姆,也就是唐熙,而唐熙肯定是学自他的爹姆,唐董作为唐记的传人,手艺应该只会更好。
  听了苏忻的解释,姚老夫人才明白,原来正宗的唐记传人唐董是个不懂得怎么做糕点的,唐熙有做糕点的手艺但是不精,反倒是苏忻这个苏家人做得更好。
  老话说得好,师傅带进门,修行看个人,苏忻这一身手艺就是他自己修行出来的,个人喜欢加上有天分,难怪他能有这么多新想法,做出来糕点味道还都不赖。
  其实糕点这种东西姚老夫人府上的厨子也会,只是他做得一般,这样的大概就是缺了天分。
  既然唐董不会做点心,他们唐记从点心铺子变成了现在的糖果炒货铺子也就情有可原,毕竟苏忻是个哥儿,又是姓苏的,让他做些糕点自家人吃没什么问题,但是做大量糕点开店卖就不合适了。
  不过有一句说一句,唐记的糖做得挺不错的,味道好又特殊,卖这样的糖不比卖糕点差在哪里,看来唐董的天分是点在了做糖上。
  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苏忻说着话,姚老夫人眼角的余光看着旁边那满满一篮子的椒盐麻饼,心里盘算着等会儿让苏忻带些什么回去,也想着等苏忻离开了她就立马让人送部分到外侄孙那边。
  骑马从崇安县到梁平州宁蔚驻军所在地,一天随便能走个来回,送糕点的人下午从崇安县出发,天黑前能到梁平州,第二天一早从梁平州返回,下午都就又能再出发。
  然而没等苏忻离开,就见到下面的人进来,一脸喜色地通知姚老夫人:“老夫人,表少爷来了。”
  在姚老夫人这里,表少爷只有一位,那就是宁蔚,听着下人的通报姚老夫人激动地一下就站了起来,脱口而出:“快让蔚儿过来。”
  骑马只是小半天时间的路程而已,到了庄子没有必要梳洗换衣裳,稍微理下头发、衣服就不会显得失礼了,但是宁蔚没有想到屋内还会有个外人,他像往常一样在门口稍加整理了一番,没等通报直接就走了进去。
  屋内,田嬷嬷抬手想要提醒一下,她刚说了几个字,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说完,就见苏忻和宁蔚两人已经见上面了。
  如果是在杜家或者姚家,男未婚、哥儿未嫁,两人没有血缘、婚约,这样显然不太合规矩。
  不过这就是一个小县城,苏忻又不是什么大家族的小姐、公子,屋里也没有外人在,田嬷嬷想着,老夫人都没阻止,或许这样没有什么?
  宁蔚看到坐在姑祖母身边的人,愣了下,然后眉心微微皱起,这不就是之前那个面相前后反差很大的小哥儿吗?
  愣了下之后,宁蔚立马意识到不好,他的行为唐突了,赶紧往后走了两步,退到门口处。
  宁蔚对苏忻的印象很深,但是苏忻已经不记得自己曾经见过宁蔚了,他有些尴尬地了起来,看着对方后退。
  他的尴尬倒不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规矩,主要是他以为这位刚进门的男子是姚老夫人的孙子,第一次在普方寺见姚老夫人的时候他曾在心里暗骂过对方,觉得对方不孝顺。
  后来和姚老夫人说的话多了,才知道她老人家一个儿子在别的省做文官,做文官的一般不会被安排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而另一个儿子去了边境做武官,保卫南靖安危。
  他们不是不孝顺老人家,是没办法。
  看着宁蔚的打扮明显是偏向武官的,苏忻没留意到下人通报时说的那句“表少爷”,还以为他是风尘仆仆地从边境赶回来的。
  “哎哟,我听着人说蔚儿来了一时过于激动,忘了得让你在外面等会儿。”姚老夫人这才想到苏忻还在旁边,她到底经历的事多,没有因此慌起来,她抱歉地看向苏忻,“忻哥儿真是不凑巧,今日怕是不好再留你说话了,过两日等蔚儿走了你有空再过来,到时候我让厨子给你做好吃的。”
  苏忻冲老夫人笑了笑:“我就住在县里,距离这里近,老夫人想见我了随时差人来叫我便成,没什么的,倒是老夫人好不容易和家人有时间团聚,我就不在这里打扰了。”
  心里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哥儿的苏忻神态落落大方,言行举止也没有因为突然多了个外男而扭捏起来,他说完就走了出去,路过宁蔚身边时,还冲宁蔚点了点头。
  田嬷嬷收到姚老夫人的眼神,跟着出去送苏忻,宁蔚则在苏忻离开了转角才走进屋。
  “终于忙完了?”姚老夫人看着这段时间好像又瘦了一圈的外侄孙,眉头直皱。
  这孩子,不仅没有个照顾他的人,连心疼他的也没两个,自己就已经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这般想着姚老夫人就心疼得不行。
  “嗯,忙完了,可以多陪姑祖母几日。”宁蔚看着姚老夫人的神情,心情平静了不少,不过因为琢磨着苏忻是怎么一回事,他有点心不在焉。
  猜到了宁蔚在想什么,姚老夫人同他简单解释了一下自己和苏忻这个小哥儿是怎么认识的,苏忻家里大致什么情况:“这孩子心善、手巧,尤其会做糕点,前段时日他有空,就每日都做糕点送到庄子里,这些糕点我尝着味道好就给你送去了不少,当时怕你误会没有让送的人提及,既然今日你们恰巧撞见了,让你知道也无妨。”
  宁蔚听着唿吸一滞,原来竟是他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