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医疗黑科技 > 第452页

第452页


        要说那种器官衰竭最常见,应该就是肾衰竭了,特别是在男性中,上了年纪的男性很容易因为各种膀胱、前列腺的疾病,导致肾积水,再导致肾衰竭。
        两位肾衰竭患者都是因为肾小球肾炎的长期作用下,导致的肾衰竭,也就是常说的尿毒症。
        尿毒症已经是肾衰竭患者的终末期表现了,通常想要治疗的话,只有肾移植配合透析这一条路可行。
        放在以前,他们除了等待供体,长期进行昂贵的血液透析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可行。
        如果等不到供体的话,在几年内,生命就会走到尽头。
        所以,在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两家医院的主治医师一向他们透露瑞康有一个新项目有希望治疗肾衰竭,他们的家人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参与临床试验。
        三组受试者在签署了自愿协议之后,瑞康的科研人员便从他们的体内提取了足够可以培养出新器官的体细胞,放入了用于批量培育多能干细胞的细胞培育设备中。
        接下来,只需要静待两个月,这些体细胞就可以成功的转变为数以亿计的多能干细胞,进行器官再生。
        两个月,一转而过。
        三组来自不同人身上的体细胞顺利的诱导成了多能干细胞。
        三位病人的病情也还算控制的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岔子。
        瑞康的研究人员继续将这些培养好的多能干细胞,放入了那台用于培养器官的器官再生设备中。
        由于这台设备无法同时为不同DNA的人类培养器官,杨汇又专门再生产了两个培养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一个培育仓,同时只能为一个人进行器官培育。
        但是这套器官再生设备的控制模块,是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培育仓的。
        培养仓就是那个2米高,塞满淡黄色培养液的大玻璃圆柱体。
        也就是说,如果日后这款产品上市了,医院只需要购买一套器官再生设备,然后后续可以单独购买培育仓接入控制设备中,就可以同时给多位患者进行器官培养了。
        而不是每次都需要买一整套的器官再生设备。
        打个通俗的比喻,这就像是充电排插一样,一个设备控制中心,是可以同时插上10个培养仓,同时培养不同患者器官的。
        这都要归功于瑞康的人工智能系统,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做到同时操作多个培养仓,同时监控多个培养仓的培养情况,并且及时进行各种复杂的培养工作。
        要是纯靠人力,那最多就是一个人监视一个培育仓,不可能做到多线程操作的!
        这倒是大大方便了医院,只要医院愿意买第一套器官再生设备,后续补充培育仓价格可就便宜多了!
        一套器官再生设备,控制设备至少占据了80的重要性,培育仓只占据20而已。
        一个培育仓的造价也就只有三四百万美元,虽然折合人民币还是要两千万,但是总比一整套器官再生设备2000万美元的造价便宜多了吧?
        单位从美元换成人民币,可就便宜了六七倍了!
        华夏一千多家的公立三甲医院,平均每家医院一年的营收能有十亿,利润大概能有三到五千万!
        咬咬牙,一年买一个培育仓,不过分吧?
        更何况,这还只是平均值,懂得都懂,平均值这个东西只是最低标准而已。
        像北上广深的大医院,一年的净利润都能有好几个亿,普通地级市的三甲医院利润就只有一两千万。
        综合起来看,全国的三甲医院,在维持正常的医院运作,并且正常更换医疗器械的情况下,还能有余力一年采购至少一千个培养仓!
        这个数字还是不影响医院正常采购其他新设备的情况。
        如果重要性稍微调整一下,将器官再生设备作为未来几年的重点扶持项目,暂缓其他科室新设备的采购,那这个数字还能翻一翻,一年至少内采购两千个培养仓!
        这就代表着,每年都能新增加五六千个器官再生的名额,拯救更多的患者!
        只需要十年左右,华夏就能做到每年解决10-20万患者的器官再生需求,器官再生将会真正的成为一项普及技术!
        而且这还是基于国家没有任何动作的情况下考虑的。
        以器官再生设备对人类的重要性来看,国家届时绝对不会一点扶持都没有,可能会拨专项资金支持器官再生设备的尽快普及。
        这个速度可能还要再增加一些,可能五六年左右,就能做到在华夏全面普及!
        当然,瑞康的产能也得跟得上才行。
        杨汇在请示了陈长安之后,获得陈长安的批准之后,已经开始在全国八大工业城市动土开建瑞康的新生产中心了,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全面投产!
        只要熬过未来两年的紧张供应期,那器官再生设备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四百九十三章  肺移植
        早晨六点,姑苏市一院的住院部。
        呼吸科的李主任,带着浩浩荡荡的查房队伍,推开了一间豪华单人病房。
        “患者名字叫张德胜对吧?”
        “对,是我!”
        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老张被一个护士轻轻推醒。
        一旁陪护床上正在熟睡的女儿听到动静,也醒了过来。
        一睁眼,她看到这么多医生,也给吓了一跳。
        “医生,我爸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
        长得慈眉善目的李主任呵呵一笑,解释道:“你爸这手术都还没开始做呢,能有啥问题,我们就是进行一番术前的例行检查。”
        “一会十点就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了,都准备好了吧,昨天晚上九点开始有按照医嘱禁食吧?”
        “这可不是小事,如果有偷偷吃东西了就直说,我们重新修改手术时间,不然因为这事导致手术失败,那可就欲哭无泪了。”
        老张拿着吸氧器猛吸了一口纯氧后,连连摆手说道:“没吃没吃,别说是吃东西了,就连水都没喝。”
        “嗯,那就好,身体有没有感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李主任继续问道。
        老张摸了摸自己的胸口,扯了扯嘴角,勉强笑道:“还是老样子,呼吸起来感觉像是漏风一样,喘不上气。”
        “嗯,这是尘肺病的正常情况,没事。”
        李主任只是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例如这次手术后就会痊愈拉,换了肺之后就会健康了之类的话。
        这种话可不能乱说,手术之前没有医生敢和患者打包票手术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效果很好。
        更何况这还是一次医学临床试验,风险就更高了,如果一下给患者以及家属太大的心理慰藉,一旦手术出现意外,这对患者本身,以及家属都会产生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所以在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情况下,医生是不会随便许下任何期望的。
        这都是百年来医生们实践下得出的宝贵经验啊!
        简单的查了一下房,留下了一个跟床医生后,李主任就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又离开了病房。
        他们自然不是就地解散了,而是一起到一间会议室,进行术前的准备会议。
        这场肺移植手术哪怕在姑苏市一院,也算是一场很高规格的手术了,需要呼吸科、重症监护科、体外循环小组进行联合会诊,并且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事前,他们已经讨论了一周,拿出了一个靠谱的手术方案,不过在手术前,还是需要例行公事,进行最后一次术前讨论。
        手术方案讨论结束后,大家吃点东西,解决一下各自的生理需求后,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九点多,可以开始准备手术了。
        这场手术将会由姑苏市一院呼吸科主任亲自操刀,李主任是整个姑苏市一院做过最多例肺移植手术的医生。
        他从医三十多年来,累计已经做过了快百例肺移植手术了,平均一年都能做23次肺移植手术。
        这个频率,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要知道做器官移植,供体是很难找的,除非是专门做器官移植的中心医院,不然一家普通三甲医院一年里能做十几二十例器官移植的手术都算是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