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新篇章




我希望这一段从生活伴侣到精神伴侣的旅程,正如我写作时的感受一样,能够让你感到很愉快。这本书中的重要观点来自40年来我在全世界有关创造更多爱的教学经验。

每个月我都要飞往世界各地举办有关两性关系的研讨课,为数以万计的人授课解惑。但是这还不够,成千上万的人渴望拥有更高质量的爱。但是如果不理解我们对爱的新需求,只会一再地失望。对于两性之间的差异哪怕只有一点点的了解,也可以拯救我们的感情或者帮助我们找到真爱。我知道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帮助,我也希望你也和我一样这么想,希望你能够与你的家人和朋友分享此书。

这本书中的新观点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执行起来却很难。我们长久以来接受的教育和训练都会影响我们成功地运用这些新观点。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才能对我们的失误负起责任,才能原谅他人。

这本书中的新观点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执行起来却很难。

要让你或者你的伴侣在短时间内完全改掉以前相互依赖的习惯是不现实的事。我们需要对伴侣、对自己宽容一些,需要意识到这不是一件易事。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成功的人也可能处理不好他们的感情问题。记住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鼓励和庆祝自己向前迈进的每一小步,同时对我们的关系可能出现的倒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时候你的感情关系不能给予你需要的爱,现在至少你知道它为什么不起作用了。告别抱怨能够让你转变降低压力的方式,并能永久地敞开心扉。

与其期待你和你的伴侣(或未来的伴侣)会完美地将这些新方法付诸实践,不如给你们留一点调整的空间,允许你们之间可以前进两步退一步。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数以万计参加我的研讨课的朋友也是这样。

经过几年的“精神伴侣”的训练之后,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实践这些新方法会变成毫不费力的事。但是,不可避免地,不得不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测试才能将爱、智慧和同理心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只有经过了挑战,我们才能进一步开发和表达内心真实而又独一无二的潜力。

我希望你不要期待自己能够完美地实践这些新方法,或者向自己的伴侣提出同样的要求。当这些方法对你们的关系不起作用时,不要忘了它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精通。

每一段感情都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历练,这样才能将你的爱、智慧和同理心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如果这本书能够给你以启迪,那么我鼓励你能经常翻阅它。随意地翻开任何一页都会对你产生帮助。当我们的感情遇到挑战时,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和伴侣存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回归爱能够帮助你牢记你和伴侣之间的差异,能够再次激励你敞开心扉,更爱自己和你的伴侣。如果此刻对我们的新方法心动了,想要尝试一下,那么这一刻会成为你人生新篇章的开端。

当你做出改变、敞开心扉,并且保持敞开时,别人也更容易敞开心扉。在我自己的婚姻中,我明白不论何时当我回归真爱,都可以让我周围的人也更容易回到真爱。这不仅对于我和我的妻子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对于我们的儿女和子孙后代来说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这种新方法让我学会放下怨恨,学会防止愤怒转变成烦恼,从而激励着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我。假如我自己都学不会原谅,又怎能期待他人学会原谅呢?如果你我都做不到,那么世界的希望和我们未来的希望又在哪儿呢?

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修炼亲密关系的方法》这本书中的许多新方法付诸实践,你会经历一生的真爱,并激发内在的潜能去寻求更高层次的爱。有了这样的爱做基础,你可以充分地激发和表达你的创造潜力,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永远记住,这个世界需要你。你的承诺、性格和崇高的爱都将会让个世界更美好。



后记  夫妻相伴,共同成长


男人或女人在能够同时表达出真实独特自我的两性性格特征后,就能感受和表达出更高层次的爱。在对这种更高层次之爱的一次次惊鸿一瞥中,我们就会用一生的爱和激情来守护彼此,共同成长。而且随着这样的爱在亲密两性关系中的茁壮成长,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列出了有利于发展更高层次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  平等相依:通过把自身男性一面的独立和女性一面的相互依赖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创造出平等相依的情感关系。在平等的相互依赖中,没有人是受害者。我们不仅会看到伴侣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还会发现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此外,我们还会放下内心产生的抵触情绪,如责备、惩罚、愤恨和评断。

2.  更深的同情:通过把男性一面的理性和女性一面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能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情去倾听对方的诉说,并报以更深的同情。如此,我们就会想为对方做点什么。融合了这两种特质后,我们就能把自己的悲伤和痛苦转换为对别人更深的同情,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先治愈好自己的情感伤痛。只有明白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心情也得到了调整后,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进入别人的处境中,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并予以同情。

3.  内在智慧:通过把男性一面的问题专家特质和女性一面的温柔体贴特质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内在智慧,懂得分辨什么对改善生活和情感关系有用、什么没有用。有了这样的内在智慧后,我们就会认识到自身和别人身上的局限。此外,还能把自己犯下的错误和遗憾转变成更深刻的智慧。

4.  大胆的勇气:通过把男性一面的硬汉形象和女性一面的脆弱形象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有勇气,能大胆地设立界限,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更不会随随便便地使唤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把内心的悲伤转化为勇气,让自己勇敢地再次打开心扉,赋予更多的爱。对自己的错误,我们会勇于承认;对伴侣的错误,我们会大方原谅;而且还会寻找新的方式来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5.  双赢让步:通过把男性一面中想要赢的特质和女性一面中想与爱的人合作共赢的特质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一起学习相互让步,做到让双方都开心满意。而且,把两种形象结合后,我们就能把心中的愤怒、背叛和嫉妒的情绪转化为想和对方一起共同取得成功。不用放弃自己的需求,我们也能够找到方法满足伴侣的需求。

6.  惊人的创造力:通过把男性一面中善于分析的特质与女性一面中相信直觉的特质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更有创造性地找到解决生活中挑战的方法,适应紧张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在不失诚信的前提下同时给伴侣和其他人支持。开发了潜在的创造力后,挑战就会犹如牛角上挂把草,捎带不费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担心转化为惊人的创造力。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了一次离目标更进一步的必要学习经验。于是我们非但不会陷于困境,反而顺应当下,有风度地去迎接挑战。

7.  不厌其烦的耐心:通过把男性一面的内在影响力和女性一面的温柔天性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把心中的沮丧转化为发展和表达耐心的机会。古人云:“沉默是金,忍耐是美德。”有了更多的耐心,我们就能在内心想说些或做些指责、告诫、批评、威胁、羞辱或惩罚伴侣的事情之前,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沉默。

8.  理性的坚持:通过把坚定果断的男性化特质和包容接纳的女性化特质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会放下情感关系中一种无助和无力的感觉,转而以一种阐述偏好而非命令的方式来向对方说出自己的要求和请求。把失望转化为理性的坚持,从而实现需求和目标。

9.  真挚的谦虚:通过把男性一面的竞争力和女性一面的美好天性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同时相信全力以赴的自己就是最棒的。我们可以从争强好胜或追求完美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坦率地展现自己的长短处、成功和失败。不再追求所谓的完美主义,可以像享受自己成功一样地去庆祝别人的成功。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真诚美德,我们就可以把犯错误时的尴尬转化为真挚的谦虚。

10.  激发好奇心:通过把男性一面的自信和女性一面的相信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能唤醒更高层次的爱,激发对另一半的好奇心。在倾听伴侣诉说的过程中,我们就不会做出防备的姿态,也不会以一种旨在获得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回应,而是会好奇地想要知道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认同他们想要去爱或被爱的积极动力。我们会渴望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也会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11.  由衷的感激:通过把男性一面的责任担当与女性一面的有求必应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能唤醒来自心里对生命和付出的感激。我们会自动自发地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信守承诺,坚持为伴侣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把恐惧转化为对所拥有的和已经付出的表达由衷的感激。

12.  扎根于心的纯真:通过把男性面中以目标为导向的特质和女性面中以过程为导向的特质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就能发展出植根于自己希望、愿望和需求的纯真。我们会有意识地保持一贯的动力,与人为善,真实对待自己和他人。原谅自己的错误和不完美,深信自己值得被爱。此外,这也会让我们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宽以待人。

彩虹尽头的一坛金子

所有关于更高层次的爱的表达都是彩虹尽头的一坛金子。当我们学会通过结合自身两性面特质来付出和接受爱时,就能创造出最大程度的爱、幸福与成功。

就像在大自然,需要阳光和雨露的配合才能编织出美丽的彩虹,把所有美丽的颜色都映入人们的眼帘。其实,我们也能在相爱成长中挖掘出隐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各种天赋与才华。

虽然这坛金子总是会在比我们触手可及的距离再远一点的地方,但沐浴在彩虹下的我们会一直享受这一时刻,哪怕心里已然望眼欲穿。

如果我们懂得了爱自己并成为一名精神伴侣,那么别人就会放心地对我们敞开心扉,进一步发展出更高层次的爱。这就是终极的自由,只要我们对爱许下承诺,并坚持全力以赴地遵守诺言,那么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这样的自由。

在爱中成长并不要求十全十美。假如我们已经很完美了,那么就不会有提升空间。只有面对自身的不完美,让自己做出改变,才能真正体会到无条件的爱。

实际上,在爱中成长就是我们的英雄之旅。我们将会在同情、智慧和平等协作——即与伴侣之间的平等协作,以及自身男性面与女性面之间的平等协作中发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关于更多信息和《如何在两性关系中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的电子书下载,请在MarsVenus网站上随时联系我和我的女儿劳伦·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