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 顺藤摸瓜寻找“下一本书”

顺藤摸瓜寻找“下一本书”




以上便是“文学指南”的大概路线,倘若稍加扩展,还可参考“新潮文库  100  册”之类的丛书。从古典到现代的众多高品质文库作品,已经制成系列丛书,只要是能引起兴趣的书,逐册阅读即可。倘若时间充裕,还可以振作勇气,尝试读完全系列的书。每读完一本,热情想必会更加高涨。

还可以在读完一本以后,再去寻找下一本该读的书。典型的例子,是在亚马逊等图书网站上检索,能看到“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同时购买”等相关介绍。光是浏览这些书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自己的兴趣。

比起这种读完一本再找另一本的接力式做法,更常见的方式是一次性同时寻找多本书。当然,全读一遍不太可能,但这样做能针对某一主题做到包罗性地了解。而且读过的书越多,应该读的书也会随之呈现等比级数的增长。

这些书相互关联,就像蜘蛛织网一样,形成一个结实而又庞大的知识网。到那时,加深修养自不必说,读书本身就会成为莫大的享受。

更何况,书的价格一般都很便宜。有时只需花几十元至多上百元,就能谒见古今中外的贤人,拜领他们的深厚知识和见解。若是年头稍久的书,更有可能在旧书店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想必不止我一个人觉得,再没有比这更廉价而合理的投资了吧。



为何要阅读“天才的一生”


“天才”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启迪


各种世界伟人或知名人士的自传、评传、语录之类的书,是很多人爱看的一种体裁。不过,若是单纯只为憧憬膜拜而读,那就太浪费了,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入阅读。

读这些书,本就不是为了获得知识,也没有拓宽想象力的乐趣,但能让我们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们所拥有的“闪光点”,我们可借此激发积极性,或者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

我以前在《斋藤孝的天才传》这一系列书籍中,曾举过香奈儿的例子。我个人对于时尚和潮流并无兴趣,只是因为香奈儿其人实在太出众了。

香奈儿所创造的服饰风格,既方便女性活动,又不失美丽。据说她曾放出豪言,声称“只要我改变风格,整个巴黎的女性都会跟着我改变”。这并非夸大之词,她确实为时尚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风格谱系延续至今,都说香奈儿套装是工作女性着装的基本选择。她彻底推翻了以前的女性时尚,因而得到了一个绰号——赶尽杀绝的天使。

这个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人物,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其辉煌的原点,在于“孤独”。她的孩提时代是在孤儿院度过的,这一经历对其日后的作品、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极大。她之所以能摆脱先入为主观念的束缚,干脆利落地去掉衣服上的多余装饰,创造出全新的时尚风格,原因就在于此。

看过她的人生经历就会明白,消极的事实也能转化为积极,甚至成为“武器”。而且,她的经历还能让我们觉得,“我比她走运多了,但还不够努力”。能够获得积极的热情,正是阅读自传、评传等书籍的妙义所在。

此外,被称为“天才”的人物的一生,能给我们以最丰富的启迪。例如,堪称百年甚至更久才出一个的天才人物毕加索,其一生充满了接连不断的挑战。他作画时的入迷程度之深,令人为之惊叹。他只要一拿起笔,就会站在原地不停地画,完全忘记了自身的存在。用他本人的话说,那种感觉就像“人进了屋,却把身体留在了门口”。正因为如此忘我,他才能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创作出风格独特的杰出画作。

尽管我们成不了毕加索,但他的挑战精神和提高专注度的方法,都能给我们以很多启迪。换言之,我们在惊佩于人类竟能拥有如此爆发性能量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毕加索的作品并不全是完全的个人原创。画家藤田嗣治说过,毕加索只要花一个小时凝视别人的作品,就能完全抓住其中的本质,并活用于自己的画作。正因为他掌握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成为天才。所以,我们在阅读名人的自传或评传时,也不要光是憧憬膜拜,更应该着眼于其中的本质部分。



接触“异能者”的机会


关于爱迪生,有本著名的书叫《爱迪生——发明了  20  世纪的人》(Edison:  Inventing  the  Century,尼尔·鲍德温著)。这本书非常厚,但很值得一读。同系列还有其他多本传记,涉及诸多名人,例如爱因斯坦,但想来还是爱迪生更容易亲近些,因为那个时代的技术还不算特别复杂。

爱迪生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与此相关的轶事简直数不胜数。譬如:一天工作  20  个小时也不厌倦;很少回家,一直睡在研究室的长椅上;饭也不按时吃;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严厉地命令同伴“不解决不睡觉”……由此可见,即使是有“天才”之称的人,也要面对如此多的苦恼,付出如此多的努力。

很多人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周末两天完全休息,却还总奢望成功。爱迪生若是遇见这样的人,肯定会觉得荒谬绝伦,一笑置之。只有那些自觉还差得很远的人,读成功者的传记才有意义。

很多人拥有出众的才能,生前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梵·高等人就是典型。阅读这些人物的传记,在尊敬之余,更多的则是发自内心的共鸣感。这种情感也能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比方说,你正因为自己在公司里的评价不高而郁闷时,读过梵·高的传记,就会觉得自己太矫情了,根本没理由为这样的小事而烦恼。再比如,《梵·高书信集》就一直给我以莫大的勇气。

既然可以这样读书,就没必要局限于自己喜欢的人物。只要是被称为天才或成功者的人物的传记,应该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些立志奋斗并终获成功的人物,一般都有自传、评传或语录。关键在于,阅读时要记得寻找那些能为己所用的内容。

天才的性格往往很乖戾,言行也不好理解,若是直接与其本人交往,多少会有些麻烦,但读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们可以躺着读,也可以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线,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见解,没人会说三道四。我建议,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是能被你的“天线”嗅探到的人物,就去积极地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