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 当作自己的“榜样”

当作自己的“榜样”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

最恰当的例子,当数武田铁矢先生对坂本龙马的敬爱了。众所周知,其迷醉程度绝对非同小可。他最近又写了一本名为《私塾·坂本龙马》的书,在以前的自传《献给母亲的叙事诗》中,他也记述了自己不到二十岁时为坂本龙马所倾倒的经过。他初次“遇见”坂本龙马,是在阅读司马辽太郎的《龙马风云录》的时候。这次邂逅的分量之重,令他心甘情愿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期。

他对坂本龙马的迷醉之深,已经远远超出了寻找启迪和创意的程度。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把自己叠放在了坂本龙马身上,共有同一个身份。若是遇到什么事,他的脑海里肯定会首先浮现出“龙马会明白的”“龙马会怎样做”之类的想法。

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因为坂本龙马这一人物本身具有足够大的魅力,但我们也不难看出,遇见一本好书,会给一个人的人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龙马风云录》为少年时的武田先生指明了通向成年的道路,至今仍是其精神支柱。仔细想想,实在令人惊叹。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经历,武田先生对自己与书的相遇极为重视。以前,我和他一同参演  NHK  某档节目的时候,大家谈起了他多年来书写不辍的“读书笔记”。他的方法很独特,是将对于书的引用及自己的意见写在标准尺寸的写生簿上,一页针对一本书。据说这是他从年轻时便已养成的习惯,至今已写满了数十本写生簿。那时我才明白他为何总能提出丰富的话题,为何那般善于言谈。

其实在那档节目里,制作方还突然提起维米尔的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武田先生还即兴做起了解说。无论关于哪种主题,他都能随口道来,显示出了渊博的学识。这也是一种修养,甚至可以说是遇见龙马所带来的成果。

说到读书,很多人都是看过就算完,再不理会,结果好不容易从中了解到的知识,也会在达到“能够使用”的水准之前就被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不妨像武田先生那样做“读书笔记”,并尽量引用书中的内容,这样就不容易忘却了。而且记录时无须太过考究,类似简单的便条程度即可。这样一来,至少在重新翻看笔记时,就能轻松回忆起相应的内容了。

这恰与对钓到的鱼的处理相似。好不容易钓到的鱼,如果不加处理,放置不管,就会腐烂。但若妥善处理,冷冻保存,以后就能随时享用。尽管当时处理起来稍显麻烦,但可以确保以后长时间内都能受益,所以没理由不这样做。

养成习惯以后,记笔记时应该采取灵活的视角。武田先生在笔记里针对一本足球战术相关书籍的读后感中,就提到了足球战术与日俄战争战略的相似性。寻找共同点,能使视角变得灵活。据武田先生讲,他对足球并不感兴趣,只是觉得战术这一点很有趣。

掌握“灵活的视角”,也是应该通过读书锻炼的一种能力。



没理由不利用“书评”


“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


各种杂志几乎都会有“书评”专页。读遍所有书评几无可能,但其中的“榜单”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例如《周刊文春》,每到年末都会推出“十部最佳推理小说”,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组。这个榜单的优点在于,并非以销量为标准来筛选评定,而是由熟悉推理小说的文艺评论家等“行家”进行评价,最后经统计得出结果。

我特别信任这个榜单,每年都很期待。推理小说并非我所擅长的体裁,所以有行家帮忙点评哪些书“有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事实上,行家的推荐确实很少令我失望。

尤其是外国作品,整体水平很高,所以这几年,我每年都会把入榜的十部作品全买回来,利用跨年的假期仔细阅读。即使不能全部读完,也可以留待以后再看,不失为一种充满期待的乐趣。优秀的推理小说,更适合慢慢品味。

况且这类书我平时不会去读,所以反而很有趣。因为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的书,所以能获得极新鲜的体验,同时也能抱着一份对于拓宽兴趣的期待感。

例如几年前,《44  号孩子》(Child  44,汤姆·罗伯·史密斯著)一书位列该榜单的第二。该书以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为舞台,描写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恐怖世界,令人读后深感不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我对这位作家起了兴趣,又读了续作《秘密演讲》(The  Secret  Speech)。若非看到榜单介绍,我是绝不会主动找来读的,那样就会错失一次美好的相遇了。

还有《福利斯特探案集》(A  Touch  of  Frost,R.D.温菲尔德著)系列作品,同样有口皆碑。我读过一本以后,感到确实不负所望,遂还想再读同系列的其余几本。

再比如《最后的孩子》(The  Last  Child,约翰·哈特著)、《少女无声》(The  World  Eve  Left  Us,波士顿·德兰著)、《盗城》(City  of  Thieves,大卫·贝尼奥夫著)等书,都很有意思。

这样的书还有很多,我会忍不住介绍给身边的人。但我问过身边的很多人,极少有人会读外国的推理小说,这令我感到很意外。“十部最佳推理小说”外国组中排名前三的作品,很多学生竟连听都没听过,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这份榜单所介绍的书,从娱乐的角度讲,对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很有趣的,而且绝对不会令人失望,大家为什么不读呢?同为水准相近、感觉相似的推理小说,为什么本国的作品就比较受欢迎,外国的作品却连看也不看一眼呢?这就好像眼前明明有座宝山,却偏偏视而不见一样,简直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