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重新审视“朗读”的好处


不久前,我出版了题为《必能找到“座右铭”——寺子屋的  451  个人生训条》的书。这本书针对《金言童子教》①中收录的  451  个训条做了讲解。

虽说《金言童子教》一书是面向当时的儿童的,但其内容的水准之高令人惊叹。关于汉文部分,我在书中按日语词序做了改写,但现在的成年人读起来,速度可能也会很慢。可在当时,甚至连改写也没有,完全是只标有读音顺序符号的汉文,而当时的孩子就已经能读这样的书了。

作为教育的一环,并不是要学生默读,而是出声朗读。这是一种训练,目的是让语言沁入身体。通常的模式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如此反复,直至能像读日语一样流利地阅读汉文。而且,事先解释句子的意思后再朗读,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教育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带来非常好的影响。从短期考虑,首先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会变强。这种变强,并非仅指在汉字测验中取得好成绩。熟语②是日语的柱石,而通过学习汉文,你所掌握的熟语的质和量都能得到提高。熟语的运用能力提高,日语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事实上,无论书籍还是工作中的资料,内容越有深度,汉字的熟语就越多。这也体现了熟语在表现力上的丰富程度。要想在看见熟语的一瞬间就能理解,相应的日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能够训练这些能力的,正是朗读。

再从长期考虑,在孩提时代就灌输具有普适性的人生训条,会在将来发挥作用。即使孩子们眼下还不明白这些训条的深意也不要紧,长大成人以后它们自然会成为其心灵支柱。到了花甲的时候,或许就能恍然大悟。依照这些观点来看,对孩子的教育若是少了朗读,那才是不可思议的事。

然而,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科书,几乎完全充斥着“日本传说故事”,与当时的教科书差距巨大,幼稚得令人难以置信。连当时承担民间教育的寺子屋都使用了那么出色的教科书,而在对智慧要求远超当初的现在,在国家的管理之下,使用的教科书却只有这种水平,真令我感到无比遗憾。从消极意义上讲,简直恍如隔世。

既然如此,就只能自学了。我们自己就不用说了,至于家里有小孩的人,请务必让孩子朗读优秀的汉文典籍(朗读日语改写文亦可)。例如《论语》等经典,就是最合适的。

而且不光是汉文典籍,日语古典作品也洋溢着古文所特有的魅力。这些作品同样不问年龄大小,最好让孩子从小就彻底朗读,这样比起孩子到了初中或高中再催促学习,会有效率得多。



“念给孩子听”为何有效


“念给孩子听”也是同样有效的读书方法。

关于这一点,《卡索拉和她的书》(Cushla  and  Her  Books,多萝西·巴特勒著)所讲的故事很有名。小女孩卡索拉天生残障,她紧锁心扉,从来不笑,但其父母下定决心,在卡索拉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给她念绘本听,并且贯彻始终。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卡索拉一直毫无反应,但她的父母仍不放弃。后来,卡索拉终于有了反应,开始笑了,对周围的各种事物也表现出了好奇心。

若非父母坚持念书给孩子听,卡索拉恐怕会始终独自将自己关在孤单的世界里。是绘本拓宽了她的眼界和未来。

由此可知,对孩子而言,父母念书给自己听的时间是最幸福的。别人念与自己朗读不同,自己不需要训练,而且选择的主要是绘本等轻松易懂的故事书,而非古典文学。因此,这样做能以较为轻松的形式达到目的。

所以,一旦父母开始念书给孩子听,孩子就会央求父母“再念一段”。事实上,我的孩子就是这样。我从孩子一出生就念书给他听,结果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甚至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来找我,用书角敲我的脑袋,催促我快念给他听。

其执着的劲头非同小可,我记得同一本书念过数次甚至数十次之多。他听完一本觉得满足后,又会再拿另一本书来催促我。这种反复进行的读书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极大的良性刺激作用。

绘本不同于动画片,上面的图画是静止的。要让这些图画动起来,孩子需要通过父母念书的声音加以想象。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培养出丰富的情感。想必每个成年人都清楚,情感在日后的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的。如常人般拥有喜怒哀乐等情感,无论对于冷静分析自我还是理解他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想实施这样的教育,父母首先需要准备好绘本。不要只准备几本,50  本甚至  100  本都不嫌多,数量越多越好。可以事先去图书馆,弄清楚小孩喜欢哪类绘本,买回来备在家里,然后就是利用亲子相处的时间,无数次念给孩子听。最好每天都能念一个小时左右,甚至可以以此作为亲子交流的核心项目。当然,这样一来父亲也能轻易加入其中。

父母还可以把孩子的发育状态记在绘本的空白处,在利用绘本培养孩子的同时,将其当作发育相簿。

在过去的日本,有爷爷奶奶在睡前讲故事给孙儿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无疑能够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但这种习惯如今既已荒废,我建议父母养成念书给孩子听的习惯。这样一来,日本人就能充满好学心,日本就成为能够理解他人、情绪安定的国家。



“有声读物”的有趣之处


如此有效的读书方法,若是仅仅应用于幼儿,可就太浪费了。从打开心扉的意义上讲,初、高中的学生乃至成年人都该尝试。

非虚构类文学作家柳田邦男先生在《当大人为绘本落泪时》一书中,提倡成年人更应该阅读绘本。书中介绍了大量绘本,请务必加以参考。

我的学生里有不少初、高中的国语教师,据说他们偶尔会在课堂上朗读,比如大声朗读芥川龙之介等人的短篇作品。

这样一来,平时闹哄哄的学生就会突然安静下来,认真听老师朗读。用耳朵听到的话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影像,所以精神自然而然就会集中。如果老师的朗读技巧高超,则更容易引领学生沉浸其中。这样的授课,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享受。

我自己平时就爱利用所谓的有声读物,在睡前等时间,听听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幸田露伴的《五重塔》、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等作品,一下子就会沉浸其中。听着专业人士饱含情感地朗读,更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当然,这些作品我也看过了无数遍,但听起来还是别有一番味道。

也算与此有缘,我恰好在不久前主编了一本名为《那位配音员朗读的那部名作》的书。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声读物,由当前最著名的四位配音员,朗读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代表作家的名篇名段。例如,由平野绫女士朗读《雪国》的开篇名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

我借此重新认识到,现在的配音员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他们的声调不同于以前的专业朗读者,其中不乏能吸引大量听众的元素。用这样的声音朗读,古老的名作也能重焕青春。
而且,通过声音引发鲜明的想象,也是遇见好书的一种方式。无论你平时是否经常读书,都请感受一下由专业人士朗读的有声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