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每天早晨就进行计划,安排好一天工作的轻重缓急,并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排列,先干最重要的工作。为自己、也为别人定下工作的最后期限。按着“任务清单”的顺序做事,从而养成好习惯,绝不跳过困难的工作。

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人们最难懂得,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列出一个自己一周之内急需解决的事情的顺序表,根据顺序表排出相应的工作进程,使自己的工作能够稳步高效地进行。





目标明确,态度果断

成功人士从来不拖泥带水地做事,

他们总是目标明确,

行事雷厉风行。

他们的心态通常都是积极的,

非常容易以这种积极来感染身边的人,

带动他们一起为达成某个目标而行动。

因此,成功的必要因素是:

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果断地决策,执著地执行。

著名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提出一个忠告:“把你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住它,不要让它掉出任何一个蛋来。”这个忠告的意思是,我们不要为从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了精力。作为一位很有见地的经济学家,卡内基知道,如果专注于一项工作,并集中精力于这项工作,大多数人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在仔细观察了上百位获得杰出成就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明确、果断的优点。此外,拥有“明确目标”的习惯,将会帮助你培养出能够迅速作出决定的习惯,而这对你所有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它使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工作上,直到你完成了这项工作为止。

没有谁比保尔更清楚目标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他曾经听了我的讲课。那时,他正决心推销自己的书《自我潜能挖掘》,定下一个成功推销的目标。他把这个目标写下来贴在他的梦想板上,并且把目标喊成口号录在录音带上面。经过不断地强化目标,以及他不懈地推销,在一个月内,这本书就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成了两家书店的排行榜第1名,以及慧延书店的第6名。那时候保尔是一个完全没有知名度的人,这一结果实在是令他非常惊讶。事后,保尔激动地说:“是我给了自己3万倍的力量,竟然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就把书从销售量是零,提高到一个月8000本,实在非常让人惊讶。”现在,这本畅销书已经销售了8万本以上。

因此,只要你能照这些方法去实践,不管要实现什么目标,都可以非常戏剧性地改变你的人生。可问题是,这些方法实在太简单,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尝试,不尝试的话,铁定没有效。有许多学生也用了保尔这样的方法,或许并未达到目标,可是他们都有了非常快的进步。



保尔的一个员工采用了这样的办法,从原本是零的收入增加到第二个月的30万,虽然对某些人来说30万不是非常大,但对这位员工而言,改变是非常巨大的。保尔建议,想成功的人不妨用这种方法试试看,相信一定有非常惊人的绩效。

认识愿望和强烈欲望之间的差异极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受尊重,但绝大多数人仅仅把这当做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如果你明白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对达到目标已有了强烈的执著态度,而且以不断的努力和稳健的计划来实现它的话,那你就已经是在实现你的明确目标。如果你已经明确设定了目标,接下来你可能会问:“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资源在哪里可以得到?”

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使潜意识发挥作用。如果你不能说服他人与你合作,而且又无法遵守严格标准的话,同样不会成功的。从贫穷到富有,第一步是最困难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要明白,财富的获得必须先建立清晰且明确的目标;当以一种执著的态度来追求目标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辛勤工作”  并不只是成功的关键。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人和你一样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但却没有成功。教育也不是关键的因素,华尔顿从来没有拿过罗德奖学金,但是他赚的钱,比所有念过哈佛大学的人都多。伟大的成就,来自于了解和运用积极的心态,无论你做何事,它会带给你巨大力量并为你设立明确的目标。

抱着积极心态,你的行为和思想更有助于达成目标;抱着消极心态,你的行为和思想将不断地抵消你所付出的努力。如果你有执著的态度,设定了明确目标时,也应该建立并发挥你的积极心态。但这样,并不代表你马上就能得到所需要的资源。你得到它的速度,要看所需资源范围的大小,以及你控制心境的情形而定,如使其免于恐惧、怀疑和自我设限之中。





逐级接近目标

一个人志向高远是件好事,

不过有许多人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目标过大,

而是在实现这个大目标时,

没有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

一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会令人消沉。

逐级接近目标,是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妙法,

值得我们一试。

人生仿佛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轮船,如果失去了方向舵而原地打转,那么它等不到靠岸就会很快把燃料用光。实际上,那些燃料足以使它在海岸和大海之间来回好几次了。

要达成目标,须知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真的指导行动和激励的意义。当自己充分地了解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的特定任务,才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因此,每次只把精力集中在面前的小目标上,那些看似遥远的目标便近在眼前了。著名的战地记者、作家希达·赖德先生曾以这种方法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以下是他讲述的亲身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和几个人迫降在缅印交界的树林中。那时我们只能向印度方向走,总共有140英里的路程,在8月的酷热和暴雨的肆虐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刚走了1个小时,我的一只长筒靴就扎了脚,至傍晚时,双脚都打起了血泡。那时,另几个人的情形跟我也差不多。我们能一瘸一拐地走到印度吗?可我们不可能不到印度。为了节省体力,我们每次只走一英里,休息十分钟后,再走下一个一英里的路程。就这样,我们走着走着,有一天竟然发现自己走完了这段地狱般的旅程……”

每一个重大的成就背后,是由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实现目标的唯一聪明做法是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有时候,某些人从表面看似乎是一夜成名,但如果你仔细看他们的历史,就会明白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现代马拉松比赛上,每隔5000米就有一个标志牌。即一开始以5000米的标志牌为目标,到达之后,再以下一个5000米外的标志牌为目标……将整个马拉松赛程分为许多个小段。一位奥运长跑冠军在其自传中这样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会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并将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处红房子……”“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冲向第一个目标,在到达之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到达第二个目标。整个马拉松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工作或读书方面。人生在世,的确有值得努力的目标,然而目标过大,会令人觉得不太现实,且很容易半途而废,一直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把目标设在可见的距离,就会使人心怀希望,继续努力。弗兰克是名著《夜与雾》的作者,他曾以一种冷静的眼光,观察囚禁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其中,有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犹太人一心想着要活着走出集中营,但这个希望似乎不太可能实现。于是他定下目标:“某月某日盟军将会来拯救我们,在这之前,我一定要忍耐。”他生存的愿望因此而延续下去。结果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他都坚强地忍耐并活了下来。可是,当他预定的联军来到的日期一过,他就快速地衰弱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