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自媒体写作,从基本功到实战方法 > 10.4 写作课交流,五问五答

10.4 写作课交流,五问五答




没有互动,就没有新媒体写作。写作课也是如此。



10.4.1 可以不考虑写作的方向和定位吗


答:可以,如果你的写作只出于一种自我表达的兴趣。自我表达,有没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从古至今,很多优秀的文章,写作时只是为了满足自我表达,但后来众多读者从文章里感受到某种共通的情感和思想,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诗经》中的《氓》,虽然写的只是古代社会一位痴心女子从恋爱到婚变,最终被抛弃而内心决绝的感情经历,但其情感具有代表性,描写具备艺术性,获得了以个性沟通共性的特征,因而引发共鸣,为历代读者所共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

有没有自我欣赏、无法共鸣的文章呢?有,而且很多。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写过很多学究气息较重的文章,发表在自媒体平台上。结果呢?阅读者寥寥。这类文章在新媒体时代,就被称为“自嗨型”文章,完全不考虑读者是谁,也不考虑能否读下去、有没有需要读等问题。

学术文章有其发表的平台,也有其固有的读者群。在面向大众的新媒体平台上,如果我们的写作不仅是兴趣,更不想自我欣赏,写作的同时还有那么一点儿其他的想法(如收获点赞、积累粉丝甚至打造个人品牌等),那就考虑写作的方向和定位吧。

有方向和无方向的写作,如同专卖店和杂货店的区别。专卖店,给顾客的感觉,方向明确,品牌专一;杂货店,似乎样样都有,但样样都不精。专卖店和杂货店都有对应的市场需求。专卖店满足品牌需求,杂货店满足一般需求。假如我们要考虑利用写作打造个人品牌,那就按照专卖店的思路来。

定位如同登山目标。高度就是目标,就是定位。8844米,那是珠穆朗玛峰;1864米,那是黄山;几百米的,那就多了。无论你定在哪个高度,得选好登山的路径,并且坚持下去。一步步,一节节,不断累加,才有可能登至目的高度。

如果今天向上登,明天向下回,上去可就难了。方向明确、定位准确的写作,是一种功利性的写作。假如不爱,那就绕道。



10.4.2 如何学习,才能有效提高


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哪些环节:

听课(学习、输入)

写作(练习、输出)

修改(交流、反馈)

投稿(互动、反馈)

复盘(总结、提升)

暂且不说每个环节不同的人学习效果会有区别,单说这些环节不完整,就会造成学习效果很大的差异。

听课,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有无与优劣,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不同。

孟子在《学弈》一文中,讲述两位学生同时向“弈秋”这位全国有名的下棋高手学习下棋,一位专心致志,一位走神分心,结果棋艺高下有别,孟子总结说这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学弈》

比起听课,动手写更为重要。因为说到底,写作是一项实践能力。好比是学游泳,单听教练说各种游泳姿势以及各种专业动作、各种呼吸之法,可是从未下水游,能学会吗?

修改和投稿,是交流互动,获得反馈的环节。专业的游泳教练为什么仔细观察运动员在水下的游泳动作和状态?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错误和完善动作的意见。

复盘,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总结。有时间做复盘,对提高学习效果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学习效果,您应该明白了吧?



10.4.3 如果实在写不出来,怎么办


答:从日更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很多小伙伴希望每天都能写出好文。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想一想,日更的目的是什么,就不必纠结于日更。如果不用日更也能达到我们的目的,那么日更就不是必须要做的事了。

慢跑的目的是健身。如果登山、跳绳和游泳也是可以接受的健身形式,那么慢跑就不是必须要做的事了。

同理,如果花三五天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足以达到你要追求的效果(如高阅读量),那么为什么要每天都挤牙膏似的写一篇阅读量很一般的文章呢?这样的所谓“日更”,也许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从技术层面,有没有办法每天都能写,满足“自我安慰”?

我的办法是用好“有结构的一句话”,至少可以保证每天都有重要的想法、感受和收获被记录下来,而且利用简书的私密文章来写,非常方便。



10.4.4 没有时间听课怎么办


答:有一部分小伙伴,报名学习的时候,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可是一旦进入日常学习,发现自己有各种困难和理由,缺课,缺课,再缺课。归结为一句话,没有时间。

这里不妨就灌点鸡汤吧。这世界上有哪一件事是不需要时间的?上天注定,一切都在时间和空间的两大现实维度里,无法超越,无法摆脱。

PPT达人、知识训练营创始人“秋叶大叔”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请问他有天上掉下来的时间吗?创业需要投入时间,学习更需要投入时间。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首先不是智商,而是喝咖啡、撩妹子、看电影、泡酒吧、吹大牛及管闲事的时间谁多谁少。休闲娱乐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自然少了。甚至,睡觉的时间多了,思考的时间就少了。

有得必有失。十全十美的事,哪有那么容易就摊上的?既延年益寿又能实现创业梦想,或者既能安贫乐道又可学习精进,这样的好事,找不出来啊!

都说现在时间已经碎片化。那么关键问题就成了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有效学习?

先说说自己吧。我有个坏习惯——只要排队等候,或者坐车外出,必然塞上耳机。干什么呢?听《得到》专栏。我是从2016年8月开始订阅《得到》的。其中的免费知识新闻,是我的早起闹钟,洗脸刷牙的当儿,同时收听。去食堂用餐,可以拿知识新闻跟同事聊聊,感觉是不是很好?重要的是,通过聊天,刚学习的内容就会分享出去,自己的记忆也更深刻。

简书大学堂、荔枝微课、千聊和一块儿听听等手机APP,都具备语音回放功能。用我的话说,想听就听,解放眼睛。一堂1小时左右的课,也就4个15分钟搞定。

学习,是为了习得新知,扫清自己的知识盲区,提高自己的重要能力。在终身学习的年代,如果碎片化时间也挤不出来,也有理由不利用,那么恭喜您——您已经提前进入养老阶段。



10.4.5 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不敢投稿,怎么办


答:很多小伙伴,初学写作,往往会有畏首畏尾的表现。不是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就是担心学得不够扎实。结果,迟迟不敢出手。

看着同伴们写出一篇篇文章,质量也越来越好,更是自惭形秽,久而久之只好作罢。

用王阳明的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贼”。

心理问题,要找心理专家咨询。我这里仅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1.不盲目与人比


人与人,很多时候没有可比性。从写作的基础来看,每个人的起点能力、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生活经历以及工作经验都不一样。

硬是拿小排量的代步车跟“油老虎”去比,那只能自己默默流泪,暗自伤神。即便要比,也要先比一比,投入的时间、精力,再来看看产出的成果有何差异。



2.不贪多求快


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贪多求快,可能导致囫囵吞枣,最终花了很多钱,报了很多班,一个也没学完,一个也没学好。

罗振宇有一本书《我懂你的知识焦虑》,戳中了多数民众的要害。终身学习,每个人都得撸起袖子加油学。没错,终身学习不等于人家学什么我也学什么,人家脚步多快我也多快。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按照应有的节奏去跑,才能轻松自如,否则累到气喘吁吁,也不见得你就能排头领跑。



3.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每个人的优势不同,不足也不一样。通过写作,可以很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当你动笔写文章,你一定会遇到:

(1)我能写什么?

(2)我写出来是表达自我,还是同时利于他人?

(3)我写什么文章最拿手?

(4)我在写作过程中,难点和困惑在哪里?

(5)我对所写的内容思考深入吗?清晰吗?

当我们写作的同时,又能思考这些问题,不但是认识自我,而且也提高了自我。关于投稿,给刚来简书的朋友一个温馨提示:每篇文章有5次投稿机会;带有“简书”两字的专题是官方专题,官方专题的审稿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个人建立的专题,审稿时间或快或慢,没有保障;不要轻易投“首页”,否则被拒稿,就浪费了一次机会。愿你在写作的路上找到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你认真做好自己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