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 > 5.7 用“ABC 模型”作为行动的原则

5.7 用“ABC 模型”作为行动的原则




你可以将自己的目标行为放在第一章介绍过的“ABC  模型”之中。请准备一张纸,将整个行动的过程都写出来,关于  C(结果),不管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写出来。

如过剩行为“吸烟”,我们能够找到许多  A(前提条件):“有饭后一支烟的习惯”“随身携带香烟”“同事总会找自己一起去吸烟”。而  C(结果)则包括“吸烟后放松精神”“吸烟后感觉后悔”等等情况。

而让自己变好的行为,如“跑步”,则或许有“体检时发现身体出了问题”“变胖了裤子穿不下”“朋友邀请自己一起跑步”等  A(前提条件),或许会出现“跑步之后心情舒畅”“变瘦了”“变得健康了”“感到疲惫”等  C

(结果)。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状态了。

如果你的目标行为是需要减少的,它就是过剩行为,那么应该首先消除  A(前提条件),使其难以发生。

比如,你想要减少“吸烟”这个过剩行为就应该不买香烟,不随身携带香烟,扔掉家里的烟灰缸,不和吸烟的人接触。

但是,如果对比  A(前提条件)更有影响力的  C(结果)置之不理,还是无法彻底戒烟。因为你知道吸烟后能立刻得到“放松”的效果,所以当有人给你烟的时候还是会吸。

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准备另外一个同样能够得到“放松”这一效果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替代行为”。

能够得到放松效果的行为有“喝茶”“深呼吸”“冥想”等,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作为吸烟的“替代行为”。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关注“不行动所带来的结果”。不吸烟可以得到“健康”“省钱”“不被人嫌弃”等好的结果,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控制自己不去做那些多余的行为。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目标行为是需要增加的,它就是能让你变得更好的行为,那么和吸烟等过剩行为的情况刚好相反,应该尽可能多地增加  A(前提条件),提高行动发生的概率。

如你想要跑步的时候,可以通过“买一双漂亮的跑鞋”“找一种让跑步变得快乐的方法”“邀请喜欢的人一起跑步”等提高自己跑步的频率。

另外,由于不足行为就算增加也不会立刻取得好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些能够立刻获得快乐的事。通过“跑步结束后喝一杯美味的饮料”“洗澡的时候使用浴盐”等自我奖励,来帮助我们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