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这样表达更高效 > 定位表达的入口

定位表达的入口



物有本末,事有因果。之所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千差万别,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个人在每个不同的场景中的心理需求不同,看不见的心理需求决定了看得见的行为表现。如果仅仅关注水面之上的行为表现,不去考虑水面之下的心理需求,是不可能有效地影响和说服听众的,听众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关注,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内心的感觉肯定也不会好,感觉不好,就产生不了前进的动力。

要给听众好的感觉

好的感觉来自被重视,被关注。在网络时代,任何一项商品或者服务能够脱颖而出,都是因为消费者给予了关注。2017年国内电影票房冠军《战狼2》之所以能够登顶,就是因为受到了观众的持续关注。

《战狼2》国内票房总计达到了56.8亿元人民币,它是如何做到的?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导致关注量的不断上升,才促使更多的人走进了电影院。如果去了解一下整体票房的走势,你会得到如下数据:

从票房来看,该片于2017年7月27日在中国上映,当日票房即冲破1亿元;7月30日突破3亿元;8月5日达到顶峰,单日票房突破4亿元,并保持了两天。结合上映1个月内的全网传播走势,你会发现《战狼2》的热度(数值越高,越受关注)从7月27日,即上映日开始呈爆发式直线趋势飙升,7月30日热度达到230k,8月4日达到峰值342k。

从关注来源看,通过PC端和移动端近1个月的趋势对比可以看出,移动端的热度是PC端热度的3倍,《战狼2》的大多数热度来自移动端,移动端的当月均值达到了67k,最高热度值达到了271k,这说明移动端(包括自媒体和网民)对该电影的讨论和发声较多,因为现在手机用户的数量大大超越了PC用户。

从地域分布来看,与《战狼2》相关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州、江苏和北京。有点意外,排名第一的不是帝都,不是魔都,竟然是广州。广州为什么信息量第一?因为在8月5日的广州路演时,吴京首次回应了有关广告植入的问题。吴京说:“这次无论是茅台,还是北京吉普,都不是植入。我就是想宣扬一下我们的国货,让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横行无阻。”这次回应也大大推高了当地民众的观影热情。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微信公众号“玲子奋斗史”,作者曾玲。

一项产品或者服务需要受到关注,才能赢得市场,人更是如此。你只有关注听众、重视听众,并且让对方感受到这种关注和重视,才能更好地和对方达成一致。人本质上都是希望被理解的,就算不明说,他内心也一定有这种渴望。在表达之前,充分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就能够让听众觉得受到了关注,产生良好的感觉,最终产生和表达者一起前进的动力。

好的感觉来自心理需求的满足

假设你有一位下属,完成了一项困难的任务,现在你需要去激励他,请问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请将你认为适合的行动和对应的行为风格连接起来:

公开表扬、颁发荣誉证书 友善型

请吃饭或者喝咖啡,和他谈谈心 控制型

赞美他的细节,并给予更多的工作 表现型

升职加薪,给他更多的权力 分析型

这里所讲的激励并不仅仅是物质激励,而是如何给他留下好的感觉,这才是最大的激励。“士为知己者死”,一旦有了好的感觉,他对你的信任程度就会大大增加,你们就会更容易达成一致。

表现型的最大心理需求是获得他人的肯定。想想我们之前认识的那位老板,如果你夸奖他,他肯定会感觉良好,而且最好是公开赞赏,他需要的就是被关注、被认可。表现型的人是最容易做决定的,因为他们多半凭借感性做决定,不会考虑太多,只要感觉对了,他都会拍着胸脯对你说“没问题”,但不见得真的没有问题。此外,表现型的人的创新性非常强,总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比较适合做一些创新性强的工作;他也很热情,很容易感染他人,销售这一类和人打交道的工作特别适合他。和他交谈,给一些未来的期许和蓝图会很有效。

但公开表扬友善型的人,他不一定会感觉很舒服,因为他不喜欢暴露在公众面前,他比较在意私人情感。友善型和表现型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更多地关注自我,一个更多地关注他人。所以,对于友善型的人,选择一个非正式的场合进行情感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友善型的人特别不喜欢做决定,总是喜欢说“随便”,是真的“随便”,而不是说说而已。如果非要做一个决定,他总是会进行权衡,希望找到一个对大家都好的方案,因为他不太会考虑自己,反而比较在意决定对他人的影响。因为他最大的心理需求是获得他人的接纳。这种行为风格的人适合从事人力资源、党群、工会一类,需要协调、沟通的工作。

控制型的人最注重效率和结果,和他就事论事,并给他现实的结果,是最容易被他接受的;不需要过多的赞赏,仅仅把事情做好,就能够取得他的信任。他在做决定时最果断,但会合理地考虑风险。不同于表现型愿意冒高风险,他仅仅愿意承担有限度的风险,会进行理性的思考,然后做决策,因此,当你需要他做一个决定时,详细说明决定的好处或者利益是最有效的方式。给他提供最现实、最可行的方案是最容易获得认同的。控制型的人最关注最终结果,因此,特别适合做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对结果负责。

分析型的人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获得准确的事实,他最关注的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例如数据、细节、过往经历等。他是最严谨的一种人,严谨到几乎可以用刻板来形容,就算谈恋爱,都得制订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来执行。因为他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换言之,他也是最靠谱的人,既不会轻易承诺,也不会过度承诺,不像表现型什么事情都敢拍胸脯告诉你“没问题”。因此,当我们需要分析型的人做出一个决定时,给一个最稳妥、最安全、风险最小的方案是他最容易接受的。这种风格的人特别适合对准确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例如和数字打交道的财务、统计类,安全类的也很适合。

四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决定了我们表达的方向,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对不同的心理需求也需要不同的表达入口(见图2-7)。



图2-7 不同风格的表达入口



结语


要想达成共识,除了关注事情本身之外,还不能忽略坐在对面的听众,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不要指望用一套方法搞定所有人、所有事、所有场合,找对入口才能讲对话。我们不仅面对的人千差万别,要解决的事更是纷繁芜杂,优秀的表达者一定需要针对听众的心理需求定位表达的入口,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听众留下好的感觉,获取对方的信任,最终达成共识。

(1)表现型沟通风格的人最大的心理需求是获得赞赏。他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给他新方案并描绘未来的蓝图是有效的入口。

(2)友善型沟通风格的人希望得到接纳。他希望决定对所有人都有益,给他多个可替代方案,并提供选择建议促使他做出决定是关键要点。

(3)控制型沟通风格的人关注结果,因此他需要的就是最现实可行、最有效的方案,强调收益是针对他的表达入口。

(4)分析型沟通风格的人需要准确性,并且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当需要促使他做出决定时,我们要提供最安全稳妥、经过验证的方案,详细描述数据、细节、事实等信息可以有效地促使双方达成共识。

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唯一的答案,现实中的情况远不是以上四种方式能够概括的,比如物质激励或赞赏对所有人都有效,但它们虽然有效,却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因为它们不是所有人的最深层次需求。表达既然是和人有关的活动,那么把握人心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语言大师莫不是深刻地了解人心。要想把握人心,就得了解其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刚举而目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  *

[1]  1英里=1609米。

[2]  莱文斯基:全名莫尼卡·萨米勒·莱文斯基,由于20世纪90年代在白宫工作时和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发生性行为造成绯闻,从而引起公众的注意。

[3]  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因其发表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而为世人所熟知。

[4]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5]  出自歌曲《南山南》,由马頔填词。

[6]  《懒惰与愚蠢》:作者鲁斯·贝本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