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这样表达更高效 > 盛装信息,证明结论

盛装信息,证明结论



观点当然要有实际意义,但仅有观点,尤其是非“金句”式的观点,很容易沦为说教。结论被证明,思想才可信。如果说结论是给听众一个容器,让他准备好盛装思想的话,证明结论的信息就是要盛装进容器里的思想。

还记得前面的那个自我介绍吗?

(1)我叫张三,来自湖北,我今年32岁,来自公司的采购部,之前一直从事采购方面的工作,做过供应商管理、采购经理。我是双子座,所以兴趣广泛,喜欢看电影、旅游。很高兴认识大家。

对比一下:

(2)说到我自己,我想重点谈一谈我的职业经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三个重要的节点,分别是2003年、2006年和2009年。

2003年,我大学毕业,离开家乡来到深圳,需要生存下去,所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于是选择了一份销售工作。

2006年,钱够用了,还能够存下来一点,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开始转行做咨询。

2009年,我希望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开始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职业培训师。

2003年、2006年、2009年就是我职业生涯的三个节点。

后面这种是不是自我介绍?当然是,不能否认这也是自我介绍,只不过它没有把所有的相关情况过一遍,而是只讲了“职业生涯”一个点。在介绍“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又分为三个节点,分别是“2003年、2006年、2009年”,分别展开描述。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从“3”个阶段或者“3”个方面来展开内容的情形,当然你也许会说在上面的例子中没有观点。是的,的确如此。那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

上午好!

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有万丈豪情、离愁别绪以外,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们在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但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3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在2012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于今年3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我的好友孙维宁,1988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1991年自费赴美留学,临行前他说未来的人生目标是用英语写作。外人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而艰难的日子的,也很难想象他经历过多少坎坷。语言不通,所有开支都得靠自己打工,但他矢志不渝,积极融入美国社会,在语言、文化上为理想做准备。2002年他获得南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编剧硕士,是这所美国顶级电影学院历史上第一位母语非英语的华人编剧硕士,并且他的一部英文电影剧本在好莱坞的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为他颁奖的是乔治·卢卡斯。在孙维宁刚刚进入电影业时,好莱坞竞争残酷,中国电影在低谷徘徊,谁也无法预见未来。所有人都劝他,从事别的挣钱又快又多的行业,但他喜欢电影,并坚持了下来,终于厚积薄发,等到了中国电影的爆发期。今天,邀请他写剧本的都是中国一流的电影导演。请记住他的名字,他的事业高峰远未到来!

第三个故事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喜欢并且快乐的事。我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殚精竭虑地付出了无数汗水,中国新闻社的传统业务有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发起并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10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国新闻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但他们在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复他们的命运!

就这样,我走进了开心麻花。有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敢于在40多岁的高龄下海?我说,我对钱没有太多的欲望,下海本来是为了找乐,但找到的不仅是快乐。

于川、孙维宁,还有我们那一届的很多同学,无论多么坎坷,无论走过多少弯路,也许默默无闻,但都坚守梦想,都在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无比钟爱的事,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脊梁。你们如此年轻,有着大把时间,有着足够多的选择,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还会担心骨感刺破丰满吗?那么,请勇敢地出发吧!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节选)

开心麻花总裁 刘洪涛

刘洪涛鼓励年轻学子不必担心骨感的现实刺破丰满的理想,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这就是他的观点。为了说服听众,他讲了三个故事,分别关于“拿得起、放得下”“持之以恒”“做自己喜欢的事”。对应的三个主角分别是“于川”“孙维宁”“我”。

为什么会从三个故事来讲,而不是四个?为什么每个故事只有一个主角而不是多个?为什么都是在讲述主角们的亲身经历,而不是什么寓言故事?其实这就是表达最基本的结构,他在用这个结构组织信息、证明观点。

用“路标”搭建信息路线图

听众听你讲话,就相当于在你的话语当中进行一次陌生的旅程,你是导游,听众是游客。双方都要到达的终点就是一开始宣布的结论。作为一个好的导游,不但要知道终点在哪,脑海中还需要有清晰的信息路线图。无论是自我介绍中的“2003年、2006年、2009年”这三个节点还是“拿得起、放得下”“持之以恒”“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三个道理,都是用来构建路线图的,它们就像旅程中的一个个站点(见图3-2)。



图3-2 信息路线图——路标

要想论据被听众理解、接受,就需要逐步推进,从一个里程碑到另一个里程碑,从一个思想到另一个思想。通过里程碑构建的信息路线图可以提供驱动力,让听众跟随你的思想逐步前行。这些里程碑有一个形象的名字——“路标”。

要想表达得清晰、简洁,“路标”就必不可少。路标的第一个作用,是可以将论证(或说明)过程进行区隔,一条一条地向听众展现。各个思想因为路标的存在而变得逻辑清晰。

除了有助于清晰地表达以外,有效的路标还可以快速触发大脑中具体的细节信息,这些细节信息能够帮助充实思想。人们接收的所有信息,无论来自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还是触觉,都储存在右脑中。研究发现,在执行一项知觉任务时,脑波、血流量和葡萄糖的消耗都可以说明右脑的活动增多;而在说话或者计算时,左脑的活动增多。心理学家毕曼(Beeman)在1994年通过实验发现,左脑擅长对关键词进行快速、书面的解释,但右脑会更快速地识别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例如,如果触发词是“脚”,左脑会快速地识别出与之密切相关的词汇“脚后跟”,而右脑则会更快地想到和“脚”有关的其他信息,例如“受伤”“行走”“猴子”等,具体识别出何种信息取决于我们的记忆。也就是说,在思考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首先通过左脑设定一些触发词,然后通过这些触发词去检索储存在右脑中的具体信息。所以路标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词语,但只要设计得好,就可以快速定位右脑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并用之充实思想。

我想你一定有过提笔忘字、开口忘词的生活体验,又或者当想要表达某些东西时,却一时想不起来。其原因并不是右脑不具备这种知识储备,而是储存在右脑中的信息无法被左脑调用。右脑的数据库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检索工具和关键词,就很难找到有用的信息。就像去图书馆找一本书,没有检索工具,你很难找到想要的那一本。对于表达而言,路标可以提供很好的检索工具。

为了保证表达的清晰以及信息的有效性,路标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  对称、分离、一致

对称,是指路标最好是三个,因为三个最有说服力,节奏感最强,也好记。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如果路标能够保持三个,就可以给一系列思想建立一个稳定的结构,这也是刘洪涛的演讲不多不少,就讲三个道理的原因。

分离,是指路标之间不能交叉、重叠。

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

据此,论述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设定路标为:

(1)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八个五年计划

第十五个五年计划

如果你设定的路标是:

(2)10年内

20年内

30年内

第一组路标是分离的,没有重叠;而第二组是不分离的,有重叠。一旦重叠,那么在讲20年内发生的事情时就可能会涉及10年内的一些事情,因为20年内包含了前10年,就会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不但信息重复,而且加大了听众的理解负担,最终会导致说服力下降。因此,路标之间不能有重合。

所谓一致,就是指所有路标所包含的概念和外延应该处于同一个范畴内。看看下面这组路标。

卢沟桥

南京城

钓鱼岛

这三个路标在用于说明近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这个话题时,是比较一致的,因为都是有代表性的地点;但是如果把“钓鱼岛”换成“深圳市”,就不那么切题,也不具有代表性,就不一致了。

再比如谈谈所用的手机:

功能

外观

诺基亚

这三个路标很显然不一致。无论你是为了证明“手机很好用”“性价比很高”,还是为了说明“手机更新很快”,都会产生逻辑混乱的问题。路标是否一致,除了考虑路标本身的属性之外,还需要根据要证明的结论来确定。路标不一致,触发的细节信息就不可能一致,最终它肢解了所有的论证,使思想混乱不堪。

2.  好的路标要有实际意义

不仅结论要有实际的意义,路标同样也是如此。对比下面的两组路标:

“请问你对于知识产权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使用受保护的知识产品应当支付报酬,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路标当然没有问题,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表达者分三个阶段来展开论证,但这三个阶段到底要讲什么并不清楚。你可能会猜想,他想谈的是“某一类知识产权”或者“每个年代各有什么样的法律规范”,甚至可能是“他的亲身经历”。但其实作者想讲的是:

“请问你对于知识产权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使用受保护的知识产品应当支付报酬。比如音乐作品:

卡式磁带时代……

CD唱片时代……

数字音乐时代……”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显然“卡式磁带时代”更具有实际意义,听众很容易知道在这个路标线下面的所述思想一定是和“卡式磁带”有关的内容,相比“20世纪80年代”更聚焦。这种路标的好处在于只需要了解路标,听众就可以把握所有思想的脉络,更容易理解。

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你总是会很自然地使用类似于“过去、现在、未来”“首先、其次、然后”“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路标。这当然是路标,也可以起到区隔的作用,但也仅此而已。它们都是“万金油”式的路标,几乎所有话题都可以使用,它们也没有实际含义。没有实际含义、仅仅起到区隔作用的路标,就相当于迫使听众必须要深入了解路标之后的细节信息后才能够知道表达者的思想,这对于听众来说增加了负担,他们可不乐意。

不仅如此,“万金油”式的路标对触发细节信息也没有什么帮助,提到“20世纪80年代”,你能想起什么?太多了,而且每个人想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但如果提到“卡式磁带时代”,一下子就把范围框定了,细节信息变得面目清晰。因此,路标最好有实际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听众的理解负担,而且有利于触发有效的细节信息。

3.  凡是需要解释的路标都不是好路标

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没有深入地思考,是难以快速地找到简洁有力的路标的。而且路标还需要有实际意义,才能够有效地触发右脑的相关信息。因为找不到有力的路标,所以在许多时候,没有经验的表达者会使用一些比较长的话语来充当路标,或者需要额外的解释才能让听众明白路标的含义,这样的路标不能称为好路标。例如:

“首先通过调研收集信息,了解用户的需求……

然后我们会制订一个具体的改善计划……

最后我们会实施这个计划……”

在这里,作者其实想说的就是“了解需求、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这三件事情。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还不如直接就用这三个词,这样更为简洁有力。路标本身就是为了使表达清晰,如果还需要额外的解释或者附加额外的语言来定义路标,就根本起不到使表达清晰的作用。就像马路上的路标,通常不会是“此路通往人间的天堂——杭州”这样的描述,只会是“杭州”两个字。

能够快速地设定对称、分离、一致的路标是我们大脑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体现,这代表着我们大脑中储存的信息是结构化而不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信息不是知识、不是思想,只有经过组织的、具有结构的、体系化的信息才能被称为思想。尽力去找到简洁有力的路标是理清思想的第一步,也是组织思想去论证结论的第一项工作。

根据路标设定关键词

路标勾勒出了思想路线图,为整个旅行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有了这个路线图,不用导航,都不会迷路;没有这个路线图,听众就像蒙上眼睛的行人,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去。让我们想想,作为一个导游,是不会仅仅针对路线图进行讲解的,还会做什么?他会带领听众沿着路线图前进,每到达一个景点,就停下来进行具体的讲解,就像这样:

大家好!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

你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北八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楼观山望景,但目前国家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南峰的最高处是南四楼,城墙长685.8米,特别是在南三楼至南四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顶上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往下面看是由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共同组成的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士的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站在城墙上向下看,我们可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炮身长2.85米,口径为105毫米,因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将细节简化一下,就会得到如表3-1所示的信息。

这段解说词使用了“远处”“下面”“右下方”三个方位作为路标。但路标通常不是我们想表达的思想,它只是一个触发词。真正的思想存在于路标触发的具体信息当中,比如“远处”的具体景物。一个路标可能触发的信息有很多,我们当然不需要把所有的信息都铺陈出来,只需要选择一些最能说明结论的关键信息就可以了,这些关键信息不会很多,总是围绕某一个点或者几个点的,这些点就是关键词。

表3-1 长城导游词的结构



在设定路标之后,我们需要确定关键词,关键词就是路标触发的思想的中心点。出于简练的要求,每个路标下面的关键词不要超过三个,一旦超过三个就会造成信息超载。讲话就像做菜,一个优秀的厨师要做出一道好菜,在选择食材时不会随心所欲,而是精挑细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初步形成了南甜北咸的格局。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平均而言,粤菜的价格是比较高的,但分量并不大,中国菜从北到南的分量是逐渐减少的。北方菜通常大盆大碗,分量十足,比如大盘鸡;南方菜小盘小碟,精致可人,比如广式早茶。粤菜量少,卖得又贵,凭的是什么?不是味道,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也不仅仅是精致好看,淮扬菜也都精致,尤其是点心。粤菜有一个独特的选材理念,就是不会选用动物的内脏作为主菜的食材,无论是猪肚、牛百叶或者是鸭血,都不会,即使是最普通的茶餐厅也不会这么做,顶多将它们作为煲汤的材料。而其他的菜系都会将这些作为主菜的食材,比如九转大肠、剁椒鱼头、毛血旺等。

表达和做菜一样,没有经过剪裁、随意堆砌素材的思想就像是一锅大杂烩,只会让听众混乱。要有好的出品,要简洁有力,素材就得精心挑选、恰到好处,用最少、最能说明结论的信息来组织思想。要说明“持之以恒”带来的好处,可选择的素材不知凡几,但刘洪涛在演讲中只选择了孙维宁的故事。只谈一个,能够说明问题就足够了,既然能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讲清楚,那何必画蛇添足呢?

在听别人讲话或者阅读文章(就像你在看这本书)时,我们通常先了解细节,而不是关键词,关键词只会隐藏在细节当中。但只要细节聚焦,听众就一定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词以及细节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联。但在构思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先设定关键词,然后再展开细节。如果不这样,就很容易陷入细节当中,某个细节可能设计得很好,但很可能忽视了总体的逻辑,因小失大,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