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这样表达更高效 > 在听众的脑海中上演故事

在听众的脑海中上演故事




刻画人物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不需要考证这句话的可信度,我们也知道穿衣戴帽的确反映了某种职业特征,形象气质也映射了一个人的过往经历。

看到一位身着唐装的老人,人们会认为他比较传统;衣服洗得发白、面色黧黑、背着红白蓝编织袋的中年人,可能是一位农民工朋友;斜挎电脑包、戴着眼镜、穿T恤牛仔裤的青年,或许是一位程序员(见图10-1)。无论是否存在标签化的偏见,第一眼看到一个人,我们就会很自然地猜测他的身份背景,猜测的依据不正是肉眼可见的穿着打扮、形象气质吗?向听众展示人物的外貌、衣着、打扮,不仅使人物面目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还传递了有关职业、身份、思想等的隐含信息,这远比直接告诉听众“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更有吸引力。



图10-1 美剧《硅谷》(2014年)中的程序员形象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这方面的典范。

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两转。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天龙八部》,作者金庸

你看到这段文字,就知道这个人,只会是乔峰,不会是别人。看到“灰色旧布袍,微有破烂”,读者就知道他常年奔波,而不是养尊处优。乔峰是丐帮帮主,是当世豪杰,是“侠之大者”,他就必须得有“魁伟的身材”“冷电似的目光”,而不能是像下面这样的“眼珠漆黑,甚是灵动”。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头上歪戴着一顶黑黝黝的破皮帽,脸上手上全是黑煤,早瞧不出本来面目,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却与他全身极不相称。眼珠漆黑,甚是灵动。

《射雕英雄传》,作者金庸

灵动的眼神只能是女性,如果对金庸的作品比较熟悉,你就会知道这是黄蓉。黄蓉与郭靖初相识时正值豆蔻年华,性格古灵精怪,必须要有“灵动”的眼神。但到了《神雕侠侣》,黄蓉已经人到中年,为人之母,她的眼神描写就没有再出现类似的文字。

通过对人物进行画像,展示可见的外部细节,可以反映他的性格、特征、经历等。故事人物就不再如纸般单薄,而是丰满立体、实实在在,成为有着不同个性的人。当然,也可以直接解释说明,但在故事里,就算要解释说明,也不要放在最开始。比如:

老王是一位农民工,辗转于各个建筑工地打短工。

老王的职业就属于解释说明。这种信息一旦在最开始宣布,听众的脑海中马上就有一个主观的人物形象(具体的形象和听众的经历有关),如果后面听到的形象和他脑海中的不一致,就会有失去听众信任的风险。因此,就算要解释说明,也需要在描述他的外貌特征之后再说。比如,可以这样说:

老王摊开黝黑的手掌,大大小小的裂口,像一道道纵横的沟壑,握手的时候,刮得我生疼。他告诉我,他是进城务工的,辗转于各个建筑工地。

构建场景

进入安定门,左手边是晨光熹微中金瓦灿烂的雍和宫,右手边就是玉带一样的北护城河。沿护城河往西进入二环,很快就到了鼓楼桥。从鼓楼进入的时候,我经常习惯性地向西边看去,那是一条幽静的小巷,巷子里有个竹园宾馆,是一座中国庭园式建筑。里面长廊曲折,竹林荫翳,竹林里还有小径,直接通向客房。

《胡同深处》,作者墨识斋

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支笔,我相信你可以按照以上的文字画出一幅路线图。这就是画面感,这种文字会给听众明确的指引,就像真的在这个环境中游览一样。就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你也能够根据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描述,绘制出一幅大观园的地图。

如果觉得这个空间太大,那么把空间缩小一点也是一样的。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客厅里的一张大餐桌上放了一台打字机、几本书、几支铅笔和一沓纸。面湖的窗前有一张较小的桌子和两把椅子。除此之外,屋里家具很少,不过有一整面墙都是书架,上面放满了书。一个白色的五斗柜上方挂了一面圆形的大镜子,外围镶着巨大的铜框,看起来已经是老古董了。

另外一面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油画作品,画里有一个建有红色船坞的小港湾,距港湾不远处有一栋白屋。船库与白屋之间是一个有点坡度的花园,种了一棵苹果树、几棵浓密的灌木,此外还有几块岩石。一排浓密的桦树像花环一般围绕着这座花园。画的题名为“柏客来”(Bjerkely)。

这幅油画旁挂了另一幅古老的肖像画。画的是一个男人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怀中放了一本书,背景也是一个有树、有岩石的小港湾。这幅画看来像是几百年前画的,题名是“柏克莱”(Berkeley)。画家的名字叫史密伯特(Smibert)。

《苏菲的世界》节选,作者乔斯坦·贾德

和之前的路线图一样,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置身于这个房间之中,视觉焦点随着作者的描述进行移动,大脑会想象各种细节,仿佛真的能够看到这个房间和里面的陈设。

构建画面的第二种方式是着力勾勒故事发生的场景及细节。置身傍晚的野外,可以描述下沉的夕阳;置身某个房间,可以描述室内的陈设;置身公共场合,比如咖啡厅,可以描述它的装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加选择地将所有细节都铺陈,很容易喧宾夺主,从而陷入细节当中,忽略了描述场景的目的。场景描述的首要目的是给故事增光添彩,因此,和故事不相关或者对故事不重要的细节要毫不留情地删除。所有出现的细节必定是有意义的,或者为了凸显人物性格;或者为了烘托故事气氛,或者为了推进故事情节,否则就不应该出现。

还原对白

许多时候,故事需要描述人物的内心感受。内心的感受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能看到、听到的只是人物做的事、说的话、展现的表情神态。为了能够精准地体现人物内心,除了符合身份的外貌特征之外,还得有符合身份的台词。每一类人群自有一套话语体系,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说话风格,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红楼梦》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香”节选

千古奇书《红楼梦》,不仅在描述人物的外貌方面功夫独到,而且非常善于运用对话来展现人物内心。黛玉只要听说宝玉在宝钗那儿就心里不舒服,三个人,三角恋的关系。所以,当知道宝玉从宝钗那里来了之后,就说:“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解释,黛玉还是不肯放过:“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活脱脱一个醋意十足的林黛玉就出来了,不但形象鲜明,内心的情绪也暴露无遗。如果是史湘云,性格洒脱、光风霁月,就会是“大笑大说”。除了这些主角之外,还有一些出场次数不多的底层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比如刘姥姥,她的语言风格和林黛玉就很不一样。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节选

“连吃的都没有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这种大白话,恐怕林黛玉宁肯饿死也说不出来,因为她是大家闺秀,受的教育不允许她说出这种话,她从小的话语体系不是这样的。但刘姥姥是个乡下人,没有受过这种教育,直来直去,这就是她一贯的说话风格。既是身份使然,也是内心想法的外在表现。以至于后来领她进门的周瑞家怪她说话太直白,不懂礼数,说:“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

只要留意观察,就会发现每个时代、每个阶层,甚至每个人所使用的语言风格都不相同,这是长久以来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年人必定有符合他经历的话语风格。在特定的场景中,所说、所做都反映了他的内心感受,因此,不要站在讲故事者的角度去描述,只需要原原本本地转述人物的对话,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物的内心。

无论是人物外貌、对话,还是场景,都是细节。细节越充分的故事画面感就越强,听众就越能够进入故事。一切只以情节为重,不论细节的人,都不可能讲出一个好故事。细节越具体,就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联系,这貌似不合常理,却是所有故事的秘诀。一个成功的故事,必定是触动了人类某种共性的故事。要触动人类的共性,首先就要描述个体的个性。

例如,你若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唤起对母亲的回忆,就要细致地描述自己的母亲。你可以提到某个不平凡的一天,母亲穿着朴素的衣服,送你去上学。这段叙述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必情节曲折,只要有清晰的细节,比如母亲的形象,便能够让听众记起自己的母亲。故事在听众的头脑中打下烙印,细节是重要原因之一。就像一首经典乐曲,人们对乐曲中每一个音符都印象深刻。这些音符代表了因果关系、情感变化及重要意义,哪怕它许久之后才能显现。

好故事的标准很多,其中一个是能让听众共情,而生动细腻的细节会拉近听众与主人公的距离。通过讲故事者的描述,仿佛远在千里之外的当事人就住在隔壁,我们能“看到”他所看到的,“听到”他所听到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使听众与当事人有了关联感,从而情感就建立了联结,实现了共情。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一块屏幕,这屏幕只属于自己,即使在旁边,也不会凑上去看别人的屏幕。听众很难被打动,除非你能够走进他的内心,理性的思想通常很难做到打动人心,只有故事可以。故事要想打动听众,除了精巧设计的情节之外,还需要让故事鲜活起来,这需要画面感和情感。它们让听众能够具体地捕捉到故事中的每一个元素,感同身受,故事因此变得真实可信、打动人心、充满力量。

(1)画面感让听众感受到真实。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刺激听众的多重感官,他们会看到、尝到、闻到你的故事,就会相信故事的真实性,真实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2)向听众展示细节,而不是使用副词和形容词。副词和形容词是一个杀手,会杀死你的故事,不要使用它们;也不要使用一些主观动词,这只会让听众远离故事。

(3)构建画面感的方法主要是陈述各种细节,包括刻画人物、构建场景、还原对白。这些细节让人物更丰满、故事更立体。这样的故事充满情调、鼓动情绪、充满情感。

虽然不是每个故事都需要做到这三点,但如果能够做到,你的故事就自带标签,并且这个标签会被储存到听众的大脑数据库中,很久之后,还会被他们读取、经历、体会。

*  *  *

[1]  出自歌曲《存在》,汪峰作词、作曲。

[2]  电影台词,出自《肖申克的救赎》。

[3]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国广播公司。

[4]  詹姆斯·卡梅隆: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

[5]  李涯:电视剧《潜伏》中的角色之一,军统天津站行动处处长,由祖峰扮演。

[6]  电影《大话西游》台词,导演和编剧都是刘镇伟。

[7]  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

[8]  这个观点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提出的,他的代表作包括《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绿里奇迹》等。

[9]  出自海明威《老人与海》,原著没有“坚定”一词。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莫里斯.  肢体行为:人体动作与姿势面面观[M].  刘文荣,译.  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卡迈恩·加洛.  像TED一样演讲[M].  宋瑞琴,刘迎,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  冯克利,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罗伯特·麦基.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  周铁东,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5]安妮特·西蒙斯.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M].  尹晓红,译.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6]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M].  林俊宏,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7]蒋勋.  蒋勋说红楼梦[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8]戴维·迈尔斯.  心理学(原书第9版)[M].  黄希庭,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9]朱莉·德克森.  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M].  赵雨儿,简驾,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0]凯瑟琳·哲曼,布鲁斯·格伦贝克,道格拉斯·艾宁格,等.  演讲的基本[M].  孙辰蔚,钟舒婷,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1]芭芭拉·明托.  金字塔原理[M].  汪洱,高愉,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12]杰瑞米·多诺万.  TED演讲的秘密[M].  冯顒,安超,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3]保罗·史密斯.  销售就是卖故事[M].  任海英,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