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职场心理




是我们自己给周四下的魔咒


统计显示,周四是事故多发日,其平均事故发生率比其他四天高出2.03倍。在周四,有人犯了个小错被老板一顿臭骂,或者感到状态不好无心工作。这一现象被称为星期四效应,或周四魔咒。

作家兼哲学家杜利奥曾说:“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让人垂垂老矣。”心理学引用他的话,提出了杜利奥定律:当一个人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所有事都会处于不佳的状态。

看来周四之所以多事故,是因为人在周四这天精神状态不好,而周四本身并没有什么魔力或不吉利。之所以周四精神不佳,是因为心情没有着落和焦虑。五天工作日中,只有周四这天处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位置。五天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周一进行状态调整,周二进入佳境,周三开始紧张、焦虑,周四大大不安,周五是一周中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所以,人在周四这天,身心疲惫,渴望假期,但又觉得假期遥不可及。这致使对工作漫不经心,没着没落的。

除了精神状态,周四给我们的心理暗示也是使它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就像外国人不喜欢数字13一样,中国人十分避讳数字4。因为4和“死”谐音。周四本身没有吉凶,而人会主观赋予它不吉利的象征。这其实是一种暗示。就算五天每天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我们如果在周四这天出点差错,也会比其他几天记忆深刻,同时又加深了周四不吉利的印象。

杜利奥定律一般适用于老员工。新员工每天都充满斗志,他们不会在意今天是周三还是周四。

经过心理和生理上两天周末的休息,周一的适应变得比较困难。很多人会有头晕、健忘、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病征,也就是“星期一综合征”。周二的工作效率最高,很多人也喜欢在这天加班。如果过于自信,对后来三天的进展估计得过于理想,可能会拖延,给周四埋下隐患。周三是周四的前期,精神状态开始下滑。周五时,也许还有许多前两天留下的七零八落的尾巴,但是看到了周末的光明,会在疲惫中兴奋起来。

不仅仅是员工,以星期为周期活动的人也可能有这个毛病,比如学生。

那么,如何让自己安然度过周四呢?如何高效地利用每一天呢?

首先,要让自己忙碌起来。人只有在忙碌的时候,才会没有时间来感受。可以在周四对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做下周的计划。其次,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克制周四的不吉利阴影和焦虑情绪。可以这样反复告诉自己:“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事的,还是打起精神来,过好这一天吧。”最后,理性看待假期,劳逸结合。这样周一综合征就基本消除了。



职场谨防过度攀比心理


同类事物相比较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如果太在意比较的结果,或只关注比较本身,我们可能会看轻自己,看错别人。

所有的概念都是相对的,尤其是数字概念。如果你今年的收入是30万元,会高兴还是失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要看人的目标收入是多少。完成目标,自然应该高兴;没有达到目标,可能在大众眼里30万元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对他而言,却高兴不起来。

职场中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当老板涨工资之后,会有人提出辞职。原来老板“偏心”,给每个人涨工资的幅度各不相同。有的人月薪涨500元,有的人涨1000元,涨500元的人自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冷落”自己。如果心中的疑问得不到回答,他就会胡乱猜测:是不是老板对我有意见?有人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猜测是要不得的,如果传到上级耳朵里,不用自己提出辞职,他们也会解雇这样的员工。事实上,差等幅度涨工资是合理的激励手段。教师们都知道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记忆力、理解力、兴趣所在各不相同。企业管理者当然也明白这一道理。就算在同一岗位,做一模一样的工作,不同工作业绩的人存在工资差异也不过分。说到底,是人和人不可能完全一样。

这样空洞的道理,每个人可能都明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平稳的心理。那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攀比呢?开篇已经说到,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事物进行比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世界当然也包括自己。我们不认清自己、改造自己,就无法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两个方向的比较,即纵向比和横向比。纵向比是同一个体对时空线轴上不同点的状态进行比较,横向比是同一点上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纵向比就是对自己的反思。只有清醒地反思自己才能进行横向比。也就是俗话说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不会造次。如果比较之后,出现心理不平稳,一定是我们比错了,也就是没有进行足够的反思。反思是一个人心理强大的开始。

比较越是丰富、深刻,我们越能认清自己和世界。

纪伯伦说:当我为没鞋穿而哭泣的时候,却发现有人没有脚。

80后绝对不会嫉妒60后的成就。

有的人越比越贪婪,有的人越比越知足。

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存在比较。饮料一类的商品,大份与小份成本差别不大,但定价却相差甚远。大杯咖啡19元,中杯14元,小杯12元。大部分人选择中杯。这是咖啡店在利用人们自然的比较心理。大杯咖啡设计出来,不是拿来卖,是为了衬托小杯的实惠和中杯的合理。人在比较之后,往往会选择一个中庸的选项。我们还讲幸与不幸,损失与获得,这些都是在比较。

比较心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只要我们还在生活、在进步,就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对比可能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引发消极心理,但再深入比较一步,这些消极心理都会被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