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表达力 > 第七章 提问:变换方式,推进谈话

第七章 提问:变换方式,推进谈话




很多不容易应对的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开口,这时候,你不妨问几个问题来解决这一难题。会问话的人,总能调动起别人的热情,我们在交谈时总会遇到冷场的局面,会问话的人,就不会把气氛弄得很尴尬。调剂气氛,其实并不需要我们知道得太多,你只要挑开话题,对方感兴趣的话,就会打开话匣子。

·技巧1·

聊天的第一个问题,问什么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讲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开头的几句话往往就是点睛之笔,常常决定着你接下来谈话的成败,在你最初的几句话说出口时,对方若是不感兴趣,那么你就很难让他对你接下来的话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之后你的谈话再精彩,也会变得黯然失色。

善于交谈的人,能够巧妙地从对方的口中引出有趣的话题,看似毫无意义的交谈,却为接下来的谈话营造出良好的气氛,在融洽的交谈中,可以消除你紧张的情绪,也可以让对方紧张的心理消除,这样就能很快地使双方进入良好的交谈状态。

在社交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交际的魅力。与相对陌生的人交谈,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搭讪,其实这很简单,只要你善于提问,引起对方的兴趣,交流就会很顺畅地进行下去。我们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寻找共同爱好

常常出门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漫长的旅途中,可能会觉得有些无聊,你想和别人交谈,这时候怎么打开话匣子呢?

小李去外地出差,就他一个人,觉得有些无聊,身边的乘客正在看报纸,小李瞟了一眼,身边的乘客正在看的这一页报纸有他最喜欢的晕月粤的赛事,小李有礼貌地说:“您好,你的报纸看完了以后,可以借我看一下吗?”乘客很乐意地把手中的报纸递给小李,小李继续说:“您也喜欢晕月粤吗。”乘客一听立刻有了精神,说:“是啊,我最喜欢的就是篮球了。”“我也是啊,你喜欢哪个球队?”两个人立刻就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无聊的时间就这么打发了,临下车还互相留了电话,说有机会约着一起打篮球。

2.以攀认式拉近彼此的距离

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只要善于观察,你就可以找到或近或远的关系,在你抓住这一层关系的时候,无形中就可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让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

陈元是一个销售人员,可是一般的人对销售员都会有些反感,这时有个大爷在散步,陈元走上前,对大爷笑着说:“大爷,出来散步啊。”大爷说:“是啊。”陈元一听大爷操着一口浓重的甘肃口音,于是笑着对大爷说:“大爷,您是西北人吧?”大爷有些吃惊:“你怎么知道?”“大爷,我也是西北的,一听您的口音就感觉特别亲切。您是甘肃的吧?”大爷笑着说:“是啊,我是兰州的,你呢?”“那太巧了,我也是兰州的。”于是陈元用家乡话和大爷对起话来。大爷很高兴,最后决定了,下次买东西就找陈元,大爷还主动地问陈元要了张名片。

3.敬慕式的谈话能给人满足的感觉

谁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人都有一种虚荣感,你可以夸赞他的过人之处,对陌生人表示敬重、仰慕是一种热情有礼的表现,但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说话不着边际,而说话的内容也要因人而异。

对于领导,一定不能用太过的话,比如:“如雷贯耳,久闻大名。”这些话让人听起来会感觉你不实在,有些溜须拍马。不仅不会给你加分,反倒会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夸赞的话也要说得有艺术,才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表示敬慕的时候要恰到好处,让听者觉得自然舒服,对准对方的喜好,一语中的,你的交谈也就越能打动人心,受到别人的欢迎、信赖。

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交谈。其实,你只要主动热情地通过话语,与他聊天的时候找到双方的交会点,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就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技巧2·

保证话题有去有回

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除了要找到对方的兴趣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事项需要我们注意,就是要引导对方加入我们的交谈。

交谈就像是在打乒乓球,有来有回,不要给对方打扣球,让对方死于你的拍下。要使用和谐的打球方法,才能将你们之间的谈话很融洽地进行下去。交谈,不仅在于一个“谈”字,还在于一个“交”字,一个人说话不叫交谈,只有你来我往的才叫作交谈。永远不要做单向的传递,就算是老师教学,也不仅仅只限于老师一个人讲,还要注重和学生们进行交流。你说出一个话题,如果对方没有接起你的话,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一次把话题捡起来,然后继续进行交谈,继续传递信息,一切才能恢复正常。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易于掌握的技巧问题: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这样谈话就能持续不断。

掌握问话的技巧,恰到好处地向对方提出问题,才能逐步查明对方的本意,从而达到交流的真正目的。开始的时候,应该提一些对方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然后再渐渐地深入,层层递进,不能再让对方作出“是”或者“不是”这类简单的回答。渐渐深入地问起,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等,由开始回答的一个字、两个字逐渐变成5个字、10个字、一段话,甚至很多段话。这样你们原本简单的对话也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你问的问题还要很高明,要知道有些问题是不好回答的,对方可能不愿意回答,甚至还会回避这些问题,这样你们的谈话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在和人进行交谈的时候,你若想提出问题,一定要事先想好你要问什么问题,问问题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件事问出来好不好、合不合适。

在会议上我们经常听到主持者这样发问:“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问话很好听,但效果不好。因为,谁敢肯定自己的见解就高人一招呢?就算是高见,谁又好意思先开口呢?其实,不妨问:“各位有什么想法呢?”

提问不唐突,也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迟到一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李明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一次报社派他去采访一位作家,到了作家那里,李明看见作家的家里摆放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于是他就大概知道,作家喜欢的是中国的民族特色,于是就问:“老师,我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摆在电视机旁边的工艺品,那个好像是少数民族的吧,可是,具体是哪个民族的呢?”果然作家很激动地说:“这是云南傣族的工艺品,这个象征着吉祥如意。”“哦,我还看见有不同风格的工艺品,您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吧。”作家说:“是啊,我最喜欢旅游,喜欢收集各民族的工艺品,对这类的东西收藏了不少,我拿给你看看。”

作家对李明侃侃而谈,一边热情地把自己的收藏品拿出来让李明看,一边讲述着自己旅行时发生的一些奇闻异事。李明才知道,原来这些艺术品的背后,还藏着这么多故事,谈话的气氛变得非常融洽,正是因为有这种气氛,之后的采访工作变得很顺利。

掌握这种有去有回的谈话方式让人受益匪浅。

有个年轻人想向一位老中医请教针灸的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拜访之前特意向别人打听了老中医的兴趣喜好。最后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喜好书法,于是他就看了很多书法方面的书。两个人刚见面,老中医开始的时候对他的态度很冷淡。

当年轻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条幅,便走过去边欣赏边说:“老先生,您这幅墨宝写得真是雄劲挺拔,难得的好书法啊!”年轻人对老中医的书法称赞了一番,使老中医升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年轻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老中医一听,立刻来了兴趣,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书法的很少了,更何况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谁的字体。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对年轻人说话的态度转变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年轻人对所谈话题更深入了一步,让老中医精神大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终于,老中医很乐意地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在交流中,想要问得巧、问得好,保持谈话持续不断,就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1.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的抉择。如,你的朋友来你家做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么?牛排还是火腿?”

2.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的局面。例如,一位先生爱上了一个女孩子,但他并不知道女孩子是否爱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场面难堪。

3.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是否妥当?”提高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之后,可以很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技巧3·

戳中对方的兴趣点

我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一个好的话题常常能作为媒介、引出另一个话题。一个好的话题是最开始交谈的媒介、深入谈话的基础、敞开心扉纵情交谈的开端。但是在具体选择话题的时候,要顾及对方,看清谈话的对象喜欢什么样的话题。一个话题,只有让对方感兴趣,谈话才能有持续下去的可能。

你喜欢军事,他喜欢摄影,你和他大谈军事,他却对军事一窍不通,就等于是对牛弹琴,你津津有味地说了半天,结果发现对方根本听不懂、听不进去,你的谈兴肯定会受到影响,同样对方的心情也不会好。你们的谈话没有交集点,这样的谈话也就没有可能继续谈论下去。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最终你们之间的谈话只会变得很糟糕。你就照你的兴趣大谈特谈,对方只会觉得索然无味,和你找不到共同话题,两个人的对话,也就变成你一个人唱独角戏了,这样下去一定会冷场。

长辈给美仪介绍了一个对象,按照约定,两个人要见面谈。

按照介绍人的安排,美仪手里拿着一本杂志走进公园与另一个手拿杂志的男孩冯雷相见。两人像招聘面试似的各自报了家门后,便默默无语地沿着公园的湖畔徜徉。

美仪感到两人既然是来相亲,总应该说说话,增进一些彼此的了解吧,都不说话算什么呢?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你手里拿的是一本什么杂志,可以看看吗?”

“刚买的《中国化妆品》。这本杂志挺不错的,有品位。”冯雷一边简略地介绍,一边把杂志递给美仪。

美仪说:“哇,看不出,你对美容时尚还挺有研究的。”

冯雷说:“你可别这么夸我。我只是爱好而已。你想啊,过去美容化妆仅仅是女人的时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早已发生了变化,男人为什么不能活得光鲜灿烂一点呢。”

他们围绕着时尚,从化妆谈到时装,从扮“酷”谈到天昏地暗,等到两人分手时,早已酷似一对相恋已久的恋人了。

美仪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想到了一本书总会引出许多与书相关的话题。即使冯雷拿着书只是做做样子,对书或对某一个话题不感兴趣,那么围绕书所引发的许多社会生活方面的话题,他总有感兴趣的吧。因此他们的初次谈话是非常成功、默契的。

你在和他人交谈前,要组织好自己所要提的问题和步骤。为了引出下一个话题,你在提问时,可以这么做:

1.想到什么你就问什么。

比如:“如果你能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岂不是很好?”这个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引出对方肯定的回答,唤醒对方善待自己、自我保护的意识。

2.多问对方知道答案的问题。

被问到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恼怒。换句话说,那么问对方熟知的问题呢?这样就容易多了。因为人们总是很乐意分享与他人自己的知识,并且会对自己的知识展开讨论,由此对方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于是,你的下一步提问便也容易多了。

3.要尽可能地问诱导性问题。

诱导性的问题很容易提出,你只要把一些陈述性的话改装成问句就可以了。比如,“这本书很吸引人,不是吗?”这个陈述句后面紧跟的这个小小的反问,就是你为提问设计的一个小技巧。

4.要让问题贴近实际和对方。

当你的问题与当时的情况或者说服对象有关联的时候,你就会更容易得到肯定的回答。使用这种提问技巧的目的就是要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比如,你可以这样问:“我知道您通常会选绿色,但现在那款红色产品刚上市,您不妨试一试。我给您送一个过去,如何?”

5.在问题中要倾注感情。

每个人都想获得健康、快乐,希望自己被认为是一个有贡献的人,所以你应尽量把你的问题设计得更具有人情味。比如,你正在推销一种新车型,你就可以这样问:“您知道,如果您开着这辆新车去兜风,人们会有多羡慕您吗?”

提问也需要技巧,一个说话高手,同时也必定是一个提问高手。

·技巧4·

新环境下如何不尴尬地发问

语言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说话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往的成败。与人说话,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并没有什么好坏、优劣之分,也无所谓什么得失。可是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却有着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分,合适的就装进脑子里,不合适的就拒绝。对方如果听从,就是你的成功,可是对方要是拒绝,就是你的失败。

在新的环境里,你说的话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在问话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离不开问。什么事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怎么问、问什么都是很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对象,你的问话方式、问话的内容都要因人而异。

该问的事情明知故问,不该问的事情绝对不问,这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别人也会觉得你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也就很乐意与你交往。比如说,你看到对方戴的手表很不错,你可以问他:“你的手表看起来不错,一定很贵吧。”人都有虚荣心,你这么一问,他自然会觉得很高兴。“听说最近你出了本新书,一定很畅销吧。”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可是你明知故问,对方一定不会觉得厌烦,反倒会很高兴。对方还会觉得你很关心他,会对你产生好感。他还有可能接着你的话题继续讲下去,心情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那么,什么事情是不该问的呢?

1.别人的隐私

在与别人交际的时候,很多问题都需要注意是不应该去问的,为了避免发生不快,一定要避免问起别人的隐私。比如:你多大了,是哪一年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对于年龄绝对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问起对方的年龄,对方会觉得你不懂礼貌。“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你住哪儿?”“你结婚了吗?”打听这些个人隐私的人,会让人觉得很反感,本来自己的事情越少的人知道就越好,有的人打听,可能只是随口问问,但是被问的人会觉得你是有意的,甚至是不怀好意的。容易产生误会,还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在你打算问对方问题的时候,最好先想想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看看这个问题是否涉及对方的敏感之处,如果又涉及对方的隐私,那么你最好尽量避免问起这些问题。这样对方会很乐意接受你,你也会对他产生好印象,为你们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大家常说同行是冤家,你所要见面的人是你的同行,不管你们关系如何,都不要牵扯到彼此公司的利益情况,一般人都会有这种心理,就是对同行带着点抵触情绪,防备的心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利益是最大的敌人,为了利益,即使好朋友也会变成对手。大家谁都不会愿意将自己的营业情况或者秘密告诉一个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些情况,也只能自讨没趣。和人交往,对方不知道的事情、不愿意说的事情、忌讳的事情最好都不要问,你要时刻记住,问的话题最好都是能引起对方兴趣的问题,不要让问题问的对方接不下去。

3.有些问题不要追根究底

在我们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很多话不适合过多地问下去,你问了第一句话,对方回答得不情不愿,那你就不要再追问下去,否则对方就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如果对方高兴,他就一定会说下去,可是对方如果不高兴,可能你问第一句时他就开始有情绪带入你们的谈话中。你要是问一句:“你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上海。”或者说:“在西北。”这样的回答,对方很明显就不愿意听你再继续问下去,你就应该识趣一点,主动转换话题。有朋友问路过的一位小姐:“您是住在附近的小区吗?”其实朋友只是没话找话地搭讪,对方说了一句:“是啊。”朋友还是面带微笑随口问道:“是哪个小区呢?”不料小姐很警觉地说了一句:“干什么,你要到我家去敲门啊?”一句话将朋友弄得很没面子。

所以这样自讨没趣的事情,我们还是不要做得好。不该问的事情,见到对方有不良的情绪,或者不满意的表情,你就立刻转换话题,不要在这个话题上做过多的停留了。

4.对方不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问

和明知故问一样,明明知道对方不知道的事情,你也就不要问他,就像你问一个老师,今年本市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可能真的不太清楚,你这么一问,反倒会让对方有失面子,自己也会自讨没趣。

会问话的人也会受到人的欢迎,话说得有度、问话的好坏不在于你问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问。与人交往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给人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得意之事,而你在交往的过程中,又不会使对方陷入尴尬。问话比说话更需要口才,在陌生的场合问话问得好,就等于你掌握了主动权。

·技巧5·

闲聊不问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对方不小心把自己的秘密说了出来,你最好不要刨根问底。如果你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即使你只是随便问问,没有什么目的,你的询问也会让对方对你心存戒备、心生忌讳。

初次与人共事,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初次谈话的成功,也影响你今后与他共事时的关系,所以初次对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该问的话可以问,不该问的话千万不要问,你的不慎重可能会触犯到别人的隐私,可能你觉得没什么,但是你不要忘记了,这件事情可能会是对方的忌讳。

有一天,刚参加工作的苏珊被派到外地出差,在机场,她遇到一位到中国旅游的美国女孩。由于对方先向苏珊打了招呼,苏珊觉得如果不和别人寒暄几句就会显得不友善,于是,就用自己最得意的英语,流利地和对方交谈起来。

在交谈中,苏珊没话找话地询问对方:“你今年多大岁数呢?”却没有想到对方答非所问地搪塞说:“你猜猜看。”苏珊觉得没意思,然后又问:“到了这个岁数,你一定结婚了吧?”对方沉默不语,苏珊仍在问对方:“你家里有几口人啊?”这一回,那位美国女孩的反应更令苏珊出乎意料:对方将头扭向一边,再也不搭理她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苏珊其实不太会与人交流,年龄是女孩最忌讳的问题,她问出来之后对方委婉地拒绝了,她还没有看出来,然后问了下面更不合适的问题。两人话不投机,也就没有了共同话题。这次交流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苏珊不会问问题,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问的,哪些事情是她想问却不能够问的。初次见面就打听别人的隐私,谁都不会愿意回答的,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况且在国外,大家也是不会互相打听隐私的,对方拒绝回答也在情理之中了。

刚上大学的莉莉很喜欢打听别人的家庭背景,也喜欢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起玩,只要认识新朋友,她总会去问:你家住哪儿?你的衣服是什么什么牌子的吧?你家有多大啊?你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的?起初和她在一起的同学还没有感觉什么,可是后来发现,她只喜欢和看起来有钱,出手阔绰的同学玩,当这些同学不愿意再和她交往以后,莉莉又会在背后说:“其实她家也不是很有钱,我跟你说,她是什么样子的人。”久而久之,自然没有人愿意和她交往了。可是莉莉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是所有人都讨厌的。可是有的人偏偏就有这个爱好,喜欢关注别人的隐私,尤其是一些名人的隐私。对一些小报上的八卦信息十分关注,一旦小报上出了什么信息,他们总是很激动。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多出了很多流言蜚语的制造者。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我们最好杜绝这一爱好,避免询问对方的隐私,更不要染上喜欢八卦这个不好的习惯,成为流言蜚语的传播者。

张倩的性格活泼,和人交谈起来也很亲切,凡是她在的地方,欢声笑语总是不断。她长得很漂亮,穿着打扮也很得体。可是她有一个毛病总是让人受不了,就是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地方,她见到别人总是很起劲地询问别人的家庭情况、收入多少、是不是单身等等,还喜欢在别人不在的时候随便地翻别人的东西。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她还喜欢把自己打听来的事情在和其他人交谈的时候随意地讲出去,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不是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她的这个毛病很是令人头痛,并且还会使别人对她产生恐惧、排斥心理,以为她是别有用心。其实,她的内心是毫无恶意的,一方面是因为好奇,另一方面是因为喜欢说话。好奇,就对别人的私事产生无穷的兴趣;喜欢说话,就不免会把自己的见闻讲出来。可是她不知道,在她这种“天真烂漫”的行为中,给别人带来了很多的不安与不快。

公司又新来了一个同事,年纪和张倩相仿,于是张倩很高兴地上前与她打招呼,对方很开心,没想到一来公司就有同事关心,看到张倩如此热情,她对张倩也产生了不错的印象。只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张倩问到对方:“你家是做什么的?你多大了?你住在哪里啊?”张倩的问话让对方不知所措,立刻就对她产生了防备心理,觉得她像是在调查户口。

如果一个人老是关注别人的隐私或不幸,那么这个人也往往是别人不喜欢的,所以除非是涉及工作上的问题,否则你最好不要去挖别人的隐私。即使是和你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同事,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有时候你可能是出于好心,可是你的过度关心反而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社会很复杂,大家为了保护自我,自己的一些私事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一般人对于别人的私人问题,不要主动去询问,如果他愿意告诉你,你就仔细地聆听,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事当作新闻一样到处传播;如果他不愿意告诉你,你也不要去追问。

有些人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回答,总是没完没了地问,让人厌烦。问问题的时候,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对方不愿意回答,或者不愿意多说,那就适可而止。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或者说“在香港”,那么你就不宜再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详细地说出来,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便是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诸如年龄、收入等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有一些人十分热衷于打听别人的家事,什么事情都想问得明明白白,追根究底弄清楚他想知道的事情,这样的人是最让人厌烦的。即使你没有别的意思,人家也会觉得你别有所图。对于这样的人,只要别人和他交往过一次,都会对他敬而远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