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第 3 章 求“人类行为的方程式”

第 3 章 求“人类行为的方程式”




3.1 人类行为中存在方程式吗


在第  1  章中,我们根据身体活动科学定量地分析了人类行为,证实了人类行为完美遵循  U  分布统计规律。虽然从表面看来,人的性格、想法、成长环境等各有不同,但实际上,人们身体运动的统计分布曲线呈现同一形状。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发现。接着在第  2  章中,我们介绍了身体运动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的来源。

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并证明:从统计规律中可以导出人类行为的方程式。

回顾科学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科学中方程式的出现是人类的一大转机。在距今  400  年前的  17  世纪,正处于近代科学的黎明之前。当时,日心说和地心说两种观点相互对立,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被混为一谈,女巫审判案件的情况屡屡发生。

此时,丹麦天文学家、占星学家第谷·布拉赫收集了大量有关天体运动的数据,当时担任他助手的是德国的约翰尼斯·开普勒。在布拉赫突然去世后,开普勒认真研究了布拉赫留下的天体测量数据。他发现行星并不是沿着过去认为的圆形轨道运转,而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转,这就是所谓的开普勒定律。

在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统计规律这一层面上,第  1  章介绍的  U  分布的发现或许就类似于开普勒定律的发现。实际上,我们研究小组收集了超过  100  万天(同一个人不同的一天也算作  1  天)的详细人类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大显神威,与开普勒定律的情况很相似。

继开普勒定律之后,方程式的出现代表了真正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的方程式,借助该方程式,我们可以统一理解并预测从天体到苹果的各种物体运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程式就是推动后来科学发展的“魔法杖”。

牛顿创造的方程式这一“魔法杖”超越了物体运动的范畴,陆续扩展到了其他领域——电磁现象中的麦克斯韦方程,流体现象中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热现象中的玻尔兹曼方程,原子运动中的薛定谔方程……可以说,方程式的发展史就是这  300  年来科学的进步史。自此,人类确立了所有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方程式来理解的科学体系。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理工科大学的教育,就是关于这些方程式及其应用的教育。

然而,目前方程式仅在物质现象和自然现象中成立。人们普遍认为,在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中不存在类似的方程式。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人们觉得人类和社会太过复杂,无法用方程式表示出来。

在本章,笔者想和大家一起跨越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