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3.4 以见面概率为基准思考,则时间的流逝各不相同

3.4 以见面概率为基准思考,则时间的流逝各不相同




“去者日以疏。”

古人用这句话来表示,即便是亲密之人,若长久不见,也会渐行渐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解释为,我们与远去之人的时间流逝是不同的。

实际上,结合刚刚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定量法则,即时间的流逝是时快时慢的。

举个例子,假设你需要在各个工作阶段见到藤田科长,向他进行汇报、请求审批,否则工作就推进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与藤田科长的见面,就在你的工作中发挥了钟表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与藤田科长的见面概率一旦下降,工作上的时间就会流逝得很慢(工作毫无进展)。

反过来,我们以工作时间流逝为基准,重新审视一下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流逝。与藤田科长见面后,物理时间流逝,见面概率降低,工作时间流逝变慢,工作停滞不前。为此,我们要以工作时间为基准,重新把握物理时间。这样一来,钟表看起来会走得很快(也就是说,工作停滞不前,物理时间却马不停蹄地向前走)。两天后你会感觉钟表转动的速度比前一天快两倍。如果  4  天都没有见到藤田科长,就会感觉钟表快了  4  倍。也就是说,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同的,见面间隔越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如果我们对人类和社会科学反复进行定量分析,就会重新发现自古以来广为人知的智慧。但是,科学定量数据至关重要,它与单纯地引用古语有本质区别。古人所说的“去者日以疏”,或许只是他当时抒发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不这么认为”“现在时代已经变了”。但是在有了数据后,一切都变得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