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第 4 章 认真面对运气

第 4 章 认真面对运气




4.1 偶然是不可控的吗


我们在第  2  章中介绍过,业务生产力表面看来是由个人能力和性格决定的,但实际上深受周围人的身体活跃度的影响。

这时,“活力”这个乍一看有些陈旧的词语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近  30  年来,在崇尚公司运营的理性与逻辑的社会潮流之中,“活力”更是成为无人问津的词语之一。在这里,我们通过解析科学数据,重新认识了活力的意义。

本章中,笔者再举一个与“活力”有着相同遭遇的词——“运气”。

涩泽荣一奠定了日本近代经济的基础,他在其著作《论语与算盘》(1916  年)的“成败与命运”一章中,认真论述了怎样看待运气、如何受到好运加持。

再举一个例子。大文豪幸田露伴写过一本《努力论》(1912  年)。他从序章开始,就以“命运和人力”为题,论述了怎样看待努力与偶然交织的人生、如何生活等。

曾经,运气被如此认真地讨论过。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不再认真面对运气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运气”一词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但是,古往今来,我们的人生和工作能否成功,都受到运气的巨大影响。

那么,在现代的商业学校和经营者培训中,人们是否认真讨论过运气呢?实际上,人们不仅不会讨论,甚至认为“运气”与迷信和占卜挂钩,是应当在理性的经营中被排除在外的概念。

在这里,我们将“运气”定义为在人生和社会中根据概率发生的好事,即在人生和商业领域中,人们期望发生的一种概率现象。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将运气看作科学家们多年苦心研究的一种统计现象。统计学原理在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既没有设计图,也没有指示的情况下,水达到  100  摄氏度时会沸腾,碱基会相互聚集,形成美丽的双重螺旋结构,这些现象都是随机过程的结果。那么,这些科学理论能否用来认识人生和企业的命运,并将其引向更好的方向呢?

既然遇见好运是一个概率性事件,那我们可能无法预测或猜中运气出现的时机。

但是,当概率现象反复发生时,我们就可以预测并控制现象的发生频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遇见好运视作多次反复发生的现象,而非一次性现象,就可以对其进行预测了。例如,掷  1  次骰子能否出现偶数,是由  1/2  的概率决定的,那么当我们掷了  1,000  次骰子,想知道偶数出现了多少次时,就可以预测大约是  500  次。如果掷骰子的次数不断增多,其误差就会越来越小。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加,运气是否也可以成为能够科学预测的现象呢?

在我们的人生中,每天都在不断地遇见好运,遇见好运的机会每天都在重复。当我们选定一个期间,在此期间内,随着试验机会N的增加,对遇见好运的频率的预测精确度也会提高,进而有可能控制运气。结论就是,科学的方法,尤其是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有助于提高我们遇见好运的概率。

人生和社会中发生的事几乎都是必然与偶然交织的产物,抛却偶然因素的事件几乎为零。因此,很多事都是概率性事件,这时运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用“偶然”和“必然”这两个对立概念将事物一分为二,即简单地分为不可控的偶然现象和可控的必然现象这两类。然后我们就致力于控制必然现象,轻易地放弃了不可控的偶然现象,并且还以为这是理性的判断。

但实际上,对于伴随偶然因素的现象,其概率也是可以控制的。打棒球时,击球手不一定每次都会击中。但是,我们通过起用打击率为  30%  的击球手,而非  20%  的击球手,就可以提高上垒的概率。不过只看一次打席的话,也会发生  20%  的击球手击出安打,而  30%  的击球手没有打到的情况。但是,随着打席数的增多,安打数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对于这种包含偶然因素的现象,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提高概率的可能性,也就等于坐失了诸多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