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4.3 将运气和相遇转化成理论和模型

4.3 将运气和相遇转化成理论和模型




如上所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对话,有助于我们遇见好运。但是,谁在何时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是无法提前设计的。正是因为无法提前设计,才称为运气。

前面已经介绍了记录人与人之间见面情况的可穿戴式传感器技术。姓名牌传感器中装有红外线收发器,将传感器戴在脖子上,就可以随时记录所见之人和相应时间。将这些记录统计起来,就可以制作出“社交图谱”(关系图谱),表示谁和谁有关系、谁和谁在对话。社交图谱用图(由点连成线)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想在  SNS  等社交平台上俯瞰朋友关系网时,就可以使用社交图谱。过去,我们很难制作出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的社交图谱,但是借助可穿戴式传感器,我们就可以记录人与人之间的见面情况,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制作出社交图谱(卷首插图  4)。

当我们转变一下看法,借助这一传感器就可以将遇见好运的机会定量化了。接下来说明一下定量的方法。

刚才举的史蒂夫·乔布斯的例子中,乔布斯与伯格教授的会面堪称一次“幸运邂逅”,它带来了后来的巨大发展。通过与人的相遇,也许我们可以获得启发,发现对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对方可能会介绍我们需要的书籍,甚至介绍我们认识其他人。传感器捕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当然,与人见面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什么好事,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与人相遇会提高我们抓住好运的概率。借助该传感器,我们可以用数学将这种机会定量化。

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运气存在于何处。自身的需求和周围的供给时刻都在变化。即使供需偶然重合,也只有在两者的共通点成为话题时,运气才会奏效。

下面让我们试着将这种状况转化为理论。假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有能力的人按照一定的概率,随机分布在自己的周围。

在这种情况下,每当自己与人见面时,都有遇见有效信息和能力的可能(或概率)。简单来说,就是你见面交流的人越多,遇见好运的概率就越大。

但是,在见面的人中,既有人脉广、消息灵通的人,也有很少与人对话、信息渠道有限的人。我们可以预见,前者为你带来有效信息(你的运气)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后者的可能性较低。

要想预测见面的效果,可以估量一下对方的人脉情况,即累计一下这些人的见面人数。这与如果连同你朋友的朋友都算在内,你的人际圈将涵盖多少人的调查是一个道理,我们称之为  2  步以内的“到达度”(图  4-1)。2  步以内的到达度是衡量是否容易遇见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能力(遇见好运)的指标。

图  4-1  表示  2  步以内的到达度的图。该图中,你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一共有  9  人,因此  2  步以内的到达度为  9。

假设你有  3  个朋友,这  3  个朋友分别有  2  个新的朋友,那么你的到达度就是  9  人(直接朋友  3  人加上间接朋友  2×3=6  人。当然你的  3  个朋友也可能互为朋友,但由于没有产生新朋友,所以这种情况不算在内)。因为连同朋友的朋友在内,你和  9  个人产生了联系。如果你同样有  3  个朋友,但是他们分别认识  10  个人的话,那么你的到达度就是  33  人。前后两种情况中,你的直接朋友的人数都是  3  人,但是后一种情况中,你通过他人获取信息与能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种差异就体现为到达度的差异。

当然,像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种  3  步以上的关系,也可能为你带来有用的信息和能力(运气)。但是比起  2  步的关系,信息搬运的难度提高了,因而带来有用信息和能力的概率也就降低了。

因此,2  步的到达度(2  步即可到达的人数)可以作为衡量运气好坏的指标(后面说的到达度,就是指  2  步以内的到达度),表示你遇见好运的概率。而且,我们可以借助传感器将这一概念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