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5.4 购买行为的全貌测量系统

5.4 购买行为的全貌测量系统




接下来介绍一项我们团队开发的测量社会与经济现象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完整地测量实际店铺中发生的购买行为的全过程。我们在某家居建材商店的协助下,测量并收集了店铺中顾客和员工的大量活动数据。在我们对结果进行解析并据此调整了卖场之后,店铺营业额开始大幅提升。

用于测量的便是可穿戴式姓名牌传感器。

该姓名牌传感器和名片一样大小,可以用绳子挂在脖子上(图  2-1),重量只有  33g。传感器的佩戴者在约  2~3m  以内见面时,会通过红外线将自己的  ID  数据发送给对方,同时接收对方的  ID  数据。这时,时间信息(Timestamp)以及两人相互见面的事实都会记录在嵌入传感器内的存储器里。我们可以掌握传感器佩戴者何时、与谁见了面(参考第  2~4  章)。在本次实验中,不仅是员工和店长,顾客也配合我们佩戴了该传感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记录顾客和员工的交流、员工间的对话和店长对员工的指导等。

经过设置,我们还明确了佩戴传感器的顾客和员工在店内的位置。

汽车导航系统和手机中安装的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都是有名的位置信息获取技术。但是,GPS  需要与卫星通信,在室内不能使用。

而本技术在店铺等室内也可以获取详细的位置信息。具体来说,我们提前在货架上每隔  2~3m  的位置设置一个能发送位置信息的红外线发射器(Beacon)。这一发射器可以通过红外线向周围发送位置识别号码(ID  号码)。这种红外线信号的传播距离有  2~3m  左右,所以佩戴了姓名牌传感器的顾客和员工一旦进入距离发射器  2~3m  的范围,姓名牌传感器就会接收位置的  ID  号码。将该  ID  号码与时间信息一起保存到存储器中,顾客和员工所处的地点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了。与电波不同,如果被障碍物挡住,红外线就传递不过去。因此,即使是在  2~3m  以内,也不会误测到货架后面的人。在家具建材商店的实验中,我们在大约  1,000  坪①的店铺中设置了  500  个红外线发射器来获取位置信息。借助该技术,我们可以收集动线信息,即顾客和员工在店内是如何移动的。甚至还可以获取很微小的信息,比如在通道中,顾客会看向两侧相对的货架的哪一边(卷首插图  6)。

该姓名牌传感器还可以通过内部嵌入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出顾客和员工的身体活动。如前面所述,加速度信息在分析人类行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传感器的摇摆模式中,可以检测出用户的步行情况,此外,还可以实现表示此人积极性的“活跃度”和对话交流类型的“双向率”(实时记录投接球:对话时自己发给对方和对方发给自己的信号)的定量化(参考第  2~4  章)。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每隔  20  毫秒(1  秒  50  次)记录一次x、y、z三个轴的加速度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详细的活动数据,来分析姓名牌传感器的微弱摇摆和姓名牌的角度。

综上所述,借助该传感器我们可以收集顾客在哪儿、停留了多长时间、在何时何地与哪个店员进行了对话、对话属于什么类型的交流(不记录对话内容)等所有信息。

而且,我们还可以收集每个员工何时在哪个卖场、是否在库房收货、哪个员工和哪个员工进行了什么类型的交流等信息。

此外,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还要收集店长和副店长何时和谁进行了沟通、何时何地进行了工作等信息。顾客和店员行动时的动作和对话活跃度等也要收集。

实际进行实验时,我们在入口处随机选取顾客,并请他们戴上姓名牌传感器。我们向他们说明了在店内进行实况调查的目的,拜托他们在店铺购物的过程中佩戴姓名牌传感器。

结合收银台的购买记录(POS  数据)、排班和店铺布局图(哪个地方在卖什么等信息),我们可以全面收集各种有关店内购买行为和业务运营的数据,而以往这些数据是无从得知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测出顾客从进店到出店的所有行动及其与周围环境(商品、货架、通道和员工)的相互作用。换言之,我们可以定量测量有关人类购买行为的人与周围环境相复合的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