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水平思考:如何开启创造力 > 5.水平思考的应用

5.水平思考的应用




人们一旦具备了水平思考态度,就会自发地视需要应用水平思考。

本书自始至终都在强调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不同之处。这样处理是为了避免读者将两者混为一谈,也是为了确保读者在习得某些水平思考技能的同时不必牺牲自己的垂直思考技能。读者在熟练掌握水平思考后就不必再区分两种思考方式,也不必再刻意注意自己是在应用水平思考还是垂直思考了。两者可以结合起来用,可以在这一刻使用垂直思考,在下一刻用水平思考。但有些情况下还是需要刻意运用水平思考。



新想法


我们虽然对新想法的降临心怀感激,但大多数时间里并不会意识到开创新想法的必要性。我们之所以不去尝试开创新想法,是因为不确定刻意的尝试能否成功。新想法总是有用的,而且有时候我们也能迫切地感受到开创新想法的必要性。有些工作甚至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想法,如研究、设计、建筑、工程和广告等工作。

刻意去生成新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垂直思考在这方面效果不大,否则我们不仅能很容易地产生新想法,而且能编写计算机程序让程序自动批量生产新想法。对于新想法,我们可以等待机会降临或灵光闪现,也可以祈祷自己拥有天赋异禀的创造力。而水平思考,则是一种有意识地安排新想法诞生的方式。

很多人认为新想法指的就是机械新发明。这可能是新想法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新想法还包括做事的新方式、看待事物的新方式、组织事物的新方式、呈现事物的新方式,以及有关思想的新想法。从广告到工程设计,从艺术到数学,从烹饪到运动,处处都需要新想法。这种需求不必是普遍的信号,可能会因个人喜好而很具体。我们实际上可以通过具体行动来生成新想法。



问题解决


我们可能原本没有任何开创新想法的动机,但面对从天而降的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地解决问题。问题不一定以常见形式出现,也不一定是拿着纸笔算算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可能只是现有状态和个人希望之间的差距,可能表现为规避某事物、获得某事物、摒弃某事物、了解自己的需求等。

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1.要解决第一类问题,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或更好的信息处理技巧。

2.要解决第二类问题,我们不需要新信息,但需要重新排列现有信息,即洞察力重构。

3.第三类问题是没有发现问题,人们被现有方案蒙蔽了双眼,不去追寻明显更优秀的解决方案。他们之所以不会集中精力寻找更好的方案,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还存在更好的方案。所以他们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要意识到事情仍有改善的空间。而形成这种意识,就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类问题可以通过垂直思考解决,第二类和第三类问题则需要依靠水平思考解决。



处理感性选择


逻辑思考和数学都是第二阶段的信息处理技术,只能等第一阶段结束后才能应用。在第一阶段,信息通过人的感性选择过程打包,这样第二阶段就可以进行高效的处理。每个包中装入什么信息,是由感性选择决定的。感性选择是大脑自然的模式创建行为。但人们也可能不接受由感性选择直接提供的信息包,不愿意直接对这些信息包进行逻辑或数学处理,而是希望进行有意识的处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用水平思考。



定期的再评估


定期再评估的意思是重新审视被广泛接受的观点、看似毋庸置疑的观点。再评估还意味着质疑所有假设。定期再评估并不是因为有再评估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并不存在。再评估可能只是因为评估的对象存在而且很长时间都没有经历评估了。这种以崭新方式重新看待事物的尝试是刻意的、没有任何理由的。



避免过于苛刻的划分与两极化


也许水平思考者最需要培养的思维方式,是不再刻意地使用水平思考,而是将其发展为一种思考的态度。大脑会对研究对象进行过于苛刻的划分和两极化处理,而水平思考态度有助于避免因此而出现的问题。虽然大脑创建的模式确实是有效的,但同时也可以运用水平思考来对抗狂妄态度与僵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