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水平思考:如何开启创造力 > 4.水平思考的本质

4.水平思考的本质




在第2章中,通过对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比较,我从侧面向读者介绍了水平思考的性质。而本章则专门介绍水平思考的基本性质。

水平思考的关注点是改变模式。

模式指的是大脑这一记忆表层对信息的排列方式。模式是可重复的神经活动序列。我们没必要将这个概念定义得过于僵硬。实践中,模式包括任何可重复的概念、想法、思路、图像;模式也可以指概念和观点的可重复的时间序列;模式还可以指其他模式的排列,这些模式共同构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种视角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模式没有大小上的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模式必须是可重复的、可识别的,可应用的。

水平思考就是改变模式。垂直思考是选择模式,然后深化模式,而水平思考则尝试以不同方式组合事物,进而重建模式。因为在自我最大化系统中,信息到达的顺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排列的方式,所以要通过某种形式的模式重建才能充分地利用禁锢在旧有模式中的信息。

在大脑这个自我最大化系统中,信息排列永远达不到可行条件下的最佳排列方式。

将信息重新编排为一种新的模式,这个过程就是洞察力重构。信息重新编排的目的是发现更好、更有效的模式。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在历史上某一时期特别有用的一种观点,在今天可能失去了效用。但这不妨碍我们从陈旧而过时的观点中直接孕育出符合当下情况的观点。一种模式的发展可能会沿循某种特定的轨迹,因为它是因其他两种模式的结合发展而来的,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已知所有信息,这种模式可能就会大不相同了。一种模式可能因为仍然有用或者适应当前情况而被保留下来,但如果对这一模式进行重构,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模式。

在图4-1中,两个图形先组合为一个图案,再直接和另一块相似的图形组合为另一图案。即便不添加任何新图形,现有图形也可以直接重组为更好的图案。如果一开始就有四块图形,最终图形可能就是这个更好的图案。图形出现的顺序导致最终组合而成的图形是另一个样子。

图4-1  图形的顺序产生的影响

水平思考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使用信息的方式。

水平思考的态度是,任何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是有用的,不是唯一的或绝对的。也就是说,水平思考者认可某个模式的效果,但只将其视作信息组合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必然方式。这种态度颠覆了当下最热门的模式就是唯一可行模式的假设。另外,这种态度还缓和了僵化思想和教条主义的狂妄态度。水平思考态度首先拒绝接受僵化模式,其次尝试以不同方式将信息重新组合。水平思考者总是努力想出新的方案并重构模式。但水平思考并不宣判现有模式是不正确的或不合适的。水平思考永远不进行判决。水平思考者即便对现有模式很满意,也还是会不断尝试想出其他模式。对水平思考而言,某个模式唯一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盲目拥护这一模式的人所表现出的狂妄与刻板的态度。

水平思考不仅是态度,而且代表利用信息实现模式重构的具体方式。水平思考有些技巧是可以刻意应用的,我们将在后续章节讨论。技巧的背后实际上是一般原则。水平思考者使用信息不是为了信息本身,而是为了信息的效果。这种使用信息的方式是前瞻式的,而不是回顾式的:水平思考者感兴趣的不是使用某一信息的原因和道理,而是使用信息能产生的效果。垂直思考将信息组合成某种结构、桥梁、路径,信息本身是发展路线的一部分。而在水平思考中,我们使用信息来改变结构,而不是让信息成为结构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用大头针把两张纸固定在一起,也可以用大头针扎人,让对方吓一跳。水平思考的目的不是追求稳定,而是为了启发和颠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模式重构。遵循现有模式的发展路线是不能重建新模式的,所以水平思考故意不走寻常路。同样的原因,水平思考中会使用不相关的信息,会推迟得出结论,会让一个想法不断深化,而不是急于宣判想法错误,彻底地将其拒之门外。

水平思考与大脑的信息处理活动直接相关。

水平思考的必要性是由大脑自我最大化的记忆系统的内在局限所决定的。大脑系统的功能是先创建模式再维系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来改变模式与更新模式。水平思考就是尝试启动这种重构洞察力的功能。

大脑的信息处理行为不仅决定了水平思考的必要性,也决定了水平思考的有效性。水平思考以启发性的方式利用信息,这种思考方式能打破旧模式,进而解放信息。水平思考将看似不可能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以刺激新模式的诞生。所有这些行为都能对大脑自我最大化的记忆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刺激大脑系统将信息整理成新模式。如果没有大脑系统的这一行为,水平思考就只是单纯地在颠覆,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