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水平思考:如何开启创造力 > 处理过的照片

处理过的照片




用照片做材料的问题在于显而易见的解读方式通常完全占据优势地位。学员难以发现其他观察角度,还会觉得其他解读方式看起来愚蠢而不真实。要避开这个难题并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对照片稍加处理,遮住一部分画面。只凭露出来的部分来判断照片呈现的故事,不仅会增加练习的难度,也能让学员不受显而易见的解决方式的影响,进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因为整幅照片显露出来后谜题就会揭晓,所以学员会更有动力去猜测正确答案。

材料10

照片有一半遮住了,只能看到一名男子站在大楼伸出的平台边缘努力保持平衡。

不同观点

男子威胁他人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男子试图解救一只困在平台上的小猫。

男子正从着火的大楼中逃生。

男子是一名电影特技替身演员。

男子不小心把自己锁在了门外,正试图翻窗进入自己家的房间。

评语

照片其余部分表现的可能是男子正在张贴一些学员海报。使用部分照片更易于启迪不同解读方式,但人们最终希望的可能是重组画面,突破明显的解决方式去发现被隐藏的其他解决方式。越是那些被明显的解决方式所主导的画面,越适合练习重组,简单的部分画面同样可以用来积累经验。只有部分画面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能说明答案可能存在于画面之外,它能提醒观察者不要局限于眼前真实情境包含的信息,而是要思考画面以外的信息。



书面材料——故事


故事可以选自报纸或杂志,甚至是其他任何书籍。这里所说的故事不是狭义上的故事传说,而是包括任何书面叙述。

故事的处理方式有几下几种:

1.挖掘当事人的不同角度。

2.在只改变重点和看问题的方式而不改变素材本身的前提下,将正面叙述转换为负面叙述。

3.根据所给信息提炼出与作者不同的重点。

材料11

新闻报道称,一只鹰从动物园逃了出来,捕捉难度很大。这只鹰落在高高的树杈上,对饲养员引诱其进笼子的尝试不予理睬。

不同观点

饲养员的角度:得快点儿把这只鸟哄回来,一旦它飞走了就会迷路或者被射杀。要爬到这么高的树上追鸟肯定不容易,别人会觉得我是傻瓜,都怪那个一开始让鸟逃走的人。

新闻记者的角度:这只鸟外逃的时间越长,故事就越精彩。我们能不能再靠近一点拍些更清楚的照片?应该有人去挖掘其他兴趣点,比如人们对如何抓鸟的不同意见。

鹰的角度:不明白这帮人为啥乱糟糟的。待在笼子外面的感觉好奇怪。我好饿。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飞。

路人的角度:希望这只鹰飞走,获得永远的自由。看他们费劲地抓鸟真好玩。这只鹰现在看起来比关在笼子里好多了。可以借抓鸟的机会证明自己很聪明,因为其他人做不到。

评语

只要故事牵扯多个当事人,就不难挖掘各个当事人的视角。老师可以要求所有学员挖掘全部当事人的视角,也可以要求不同学员挖掘不同当事人的视角。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猜测他人的想法,而是为了证明同样的情境有不同的解构方式。

材料12

故事描述了一个原始部落的不幸生活,部落成员不会读写,只能靠在农田里辛苦劳作勉强果腹。

不同观点

舒服的生活就是过惯了的生活。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了触手可及的简单生活,可能比一心追求复杂生活最后却因为发现它们遥不可及而大失所望要好。

读写会让人们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可怕的事情,这样只会让他们更难过。也许读写只能让人们对生活更失望。

大多数人通常都在为了某种追求而努力奋斗。也许在农田里劳作更有满足感,因为他们不仅可以亲眼见证庄稼慢慢成长,而且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

评语

学员提出的不同观点不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主张,因为他们真实的主张可能和作者一样。这个练习是为了说明看待事物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不是要证明一种观点比另一种观点更优越。争论“等到有人生病或者面临死亡时,这个简单的部落还会不会过得依然开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争辩,也很难提出自己并不赞同的观点。提出反对观点的好处在于能显著提高重组观点的可能性。

材料13

故事以年轻男子蓄长发和衣着花哨为例,认为他们正在逐渐丧失男子气概,变得更加女性化,如今已经很难分辨年轻人的性别了。

不同观点

蓄长发是勇气的表现,说明年轻人勇于挑战传统。

男子蓄长发的做法由来已久,在维多利亚时代已然如此,但当时的男性不仅不女里女气,反而更有男子气概。色彩鲜艳的衣服虽然花哨,但不等同于女性化,这说明男性也在追求个性。

男生和女生本就该看起来很像。

女性也有同等权利这样做。

评语

这种类型的观点重组并没有加入额外信息。观点重组不是为了呈现故事的另一面,而是为了证明材料能以不同方式组合起来以阐释不同观点。



问题


问题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不便中总结而来,也可以从报纸上寻找。报纸专栏报道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难题、骚乱、不利发展和各种民怨。虽然这些素材没有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但调整一下措辞就可以转化为一个问题表述。笼统地交代问题主题就够了,我们没必要正式设计具体问题,任何仍有改善空间的局面,以及任何能设想到的困难,都能构成问题。

使用问题素材来练习挖掘不同观点有两种方法:

1.思考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

2.思考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重点不在于尝试解决问题,而在于寻找看待问题的不同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案,但这不是关键。

材料14

孩子在人群中与家长走散的问题。

不同观点

(1)不同表述方式

防止孩子与家长走散。

防止孩子走失。

寻找走失儿童,并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

避免家长将孩子带入人群(展览活动提供儿童看护服务等)。

评语

有些问题表述无法启发答案。问题的表述越笼统,得出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小。面对笼统的问题表述,我们也很难对问题进行同样笼统的重述。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思考者将问题具体化,以便得出不同观点。例如,“孩子在人群中走失”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家长在人群中粗心大意”或“孩子身处人群之中”,我们也可以将问题具体化为“让走失儿童回到家长身边”这样的表述。

(2)不同处理方法

将孩子和父母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给孩子拴条链子?)

更容易辨别孩子的身份(佩戴写明家庭住址的吊牌)。

不让孩子走入人群(儿童看护服务等)。

家长和孩子事先约定走散后去哪个地点等候。

张贴走失儿童的名单。

评语

前文列举的方法大多数都是实际的解决方案,但有时提出的方法可能只代表处理问题的方式。例如,针对儿童走失这一问题,有人提出的方法可能是“收集统计数据,分析有多少家长因为希望孩子接触人群而主动将孩子带入人群,有多少家长是因为孩子无人看顾而不得已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