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水平思考:如何开启创造力 > 18.随机刺激

18.随机刺激




本书探讨了三种鼓励水平思考的方法,分别是:

1.认识到水平思考原则、水平思考的必要性及垂直思考模式的局限性。

2.运用某些具体的方法来拓展原来的固有模式,达到模式重建的目的。

3.有意识地改变环境,以刺激模式重建。

我们探讨的大多数方法都从想法内部入手。这些方法引导我们按照常规流程推进思路,有意识地将信息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模式。但除了尝试从内部出发以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外部刺激,从外部作用在想法上。随机刺激就是这个原理。

本书讨论的有些水平思考方法和垂直思考方法并没有明显不同,区别只在于水平思考使用的方式和其背后的意图不同。但随机刺激和垂直思考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垂直思考时,我们只处理相关信息,大多数时间都被用来筛选哪些信息相关,哪些信息无关。而随机刺激时,我们会不加选择地使用所有信息。即便是不相关的信息也不会被当成无效信息放弃掉。事实上,越是无关的信息,反而越有用。



生成随机信息


实现随机刺激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保持开放与正式生成随机信息。



保持开放


保持开放和正式生成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偶发性。如果我们主动进入随机刺激的状态,整个过程将同时包含保持开放和随机刺激两种方法。随机刺激的用处包括下述几点:

1.对随机信息抱接受甚至欢迎的态度。对于看似无关的信息不是全盘否决,而是将其视作随机信息并给予相应的关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需要更多地做些什么,只需要有一种态度——注意到所出现的所有信息的态度。

2.对他人想法保持开放。在头脑风暴中,别人的想法也能成为随机信息,因为双方想法虽然相关,但思路不同。所以,即使你并不赞同对方的想法,也仍然能从中提取到有用信息。

3.对来自不同领域的想法保持开放。这种行为有时会被划归为“跨学科启迪”,意思是和另一个行业的人共同讨论某个主题(例如,医学家可以和商业分析师或时尚设计师讨论系统行为),或者聆听对方谈论对方的学科。

4.实际接触随机刺激。包括去包含各种各样不同事物的地方转一转,如超市或玩具店,或者去参加一个与你的兴趣毫无关联的展览。

保持开放的重点在于,永远不要有目的地寻找。我们可以去展览看看有没有相关内容,也可以和另一行业的人讨论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但这些活动,都不带任何目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以寻找相关信息为目标,就会对相关性产生预设的想法,而这些预设想法只可能源自我们当时看待问题的方式。所以,我们寻找时必须让大脑处于空白的状态,等待能吸引我们注意的信息出现。但即便没碰到这种信息,也不能刻意地去寻找有用的信息。



正式生成随机信息


由于人对事物的关注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看展览时即使没有刻意寻找与自身兴趣相关的信息,还是会关注那些与自己固有的看待问题的方式相关的方面。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克制这种倾向,都会无意识地筛选关注的层面。虽然这种倾向会降低接收信息的随机性,但它们的刺激依然有效。真正意义上的随机信息,只能靠我们有意识地生成。这听起来有些矛盾,因为随机信息似乎应该是偶然出现的,但实际上,我们需要依靠正式的流程来制造偶然事件(如掷色子)。推荐方法如下:

1.从词典中随机地找个词。

2.从图书馆里正式地选一本书或期刊。

3.按照固定规律从周围环境中选择物体(如距离最近的红色物体)。我们将在本章更为详细地介绍字典的用法。正式挑选图书或期刊的意思是从书架上某一个指定位置抽出一本期刊,不必在意期刊的主题,打开期刊后随意挑选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与我们考虑的问题不相关也没关系。书的用法也是一样的。是使用书还是使用期刊不重要,只是举个例子,告诉大家如何养成有意识的习惯或做事规律,以生成随机信息。



随机刺激的作用


随机刺激为什么有效?为什么完全无关的信息有助于推动对固有模式的重建?

随机刺激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因为大脑本身是一个自我最大化的记忆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注意力广度是有限而连贯的。这就意味着大脑关注的任何两个信息即便再不相关,也不会被分开处理。一般而言,如果两个无关的信息涌入,其中一个会得到关注,另一个会被忽略。但如果我们(通过有意识地安排环境)有意识地同时关注两个信息,两个信息之间最终就会形成联系。一开始,注意力会迅速在两个事物之间转换。但很快,在短期记忆效应的作用下,大脑就会以某种形式将两者联系起来。

在这种系统中,没有任何信息是真正无关的。

记忆表层的固定模式是稳定的模式。这并不是说它们永久保持不变,而是说它们变化的规律是稳定的,思路也是稳定的。这种平衡状态会因为忽然接收某个新信息而改变。

有时,新的平衡状态与原有状态高度相似,只是稍加调整以融入新信息。而有时,平衡状态被打破后会发生彻底重组。有个游戏是将很多张塑料盘放在一个边框里,边框一边装有弹簧,向内施加压力。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所有塑料盘都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每位选手轮流抽出一张塑料盘。通常情况下,模式会稍加变化,然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但有时整个模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然后重新构建。输入随机信息相当于加入新元素,而不是取走已有元素,但平衡状态发生变化的原理是一样的。

随机刺激还有另外两种用途。随机信息可以为正在考虑中的问题(情况)提供一个新的入手点。图18-1表示的是原始问题以及问题的自然发展方式。加入随机信息后,问题和随机信息之间建立了联系。结果就是形成新的入手点,原始问题的发展轨迹随之发生变化。

图18-1  加入随机刺激后的问题

随机信息也可以提供类比。词典中一个简单的词语就可以构建出一个问题,它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当我们把这个词与正在考虑的问题的发展联系起来时,就形成了第16章提到的类比效果。



随机的语言刺激


这种方法的过程明确且实用,而且输入信息的随机性是毋庸置疑的。极致主义者可以使用随机数字组成的表格先选出词典的页码,再用表格选出这一页上第几个词(从上往下数)。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就是凭空想两个数字。也可以掷骰子。但不能打开词典后随便翻,直到找到顺眼的词为止。因为这种做法是刻意选择,无法达到随机刺激的目的。

举例来说,若从随机数字表格中选出的数字组合是473—13,则词典中对应的词语是“套索”(noose)。正在考虑的问题是“住房紧缺”问题。我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引申出下列想法:

1.套索→收紧套索→实施→实施一个住房计划有哪些难处?→瓶颈是什么?是资金、人力,还是土地?

2.套索收紧→按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3.套索→绳索→悬吊施工系统→采用永久性材料建造的帐篷式房屋→方便组装与施工→或者在一个框架上悬吊多套房屋→由于墙壁不必承担自身及屋顶重量,所以可以采用更轻便的建筑材料。

4.套索→绳圈→可调节绳圈→建造可根据需要调节大小的圆形房屋→只要把圆柱形墙壁沿一条线展开就可以→一开始没必要把房子建得太大,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供暖问题及对墙壁、天花板和家具的需求→设施可以视需要逐渐扩充。

5.套索→陷阱→捕获→获取一定的劳动力市场份额→束缚→因为房屋难以出售及一系列复杂问题,拥有房屋实际上是一种束缚→缺少灵活性→将房屋作为可交换单位→划分成不同类型→一种类型可与相似类型直接交换→或者将某一类型放在交换池中,再取出某一相似类型。

上述想法有些有用,有些没有用。所有想法都可以通过直接的垂直思考得出,但并不是只能靠垂直思考得出。如前文所述,一个想法如果符合逻辑,就一定能回推出整个逻辑发展轨迹,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得沿着这条逻辑思路才能得出这个想法。有时我们会先有某个想法,再想到它与随机词语之前的联系,这个想法并不是在随机词语的刺激下形成的。但不管怎样,使用随机词语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不同想法。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随机词语的具体用法。随机词语常用来引申出更多词语,这些引申词和正在考虑的问题相关,比如:套索→实施→瓶颈;套索→绳索→悬吊;套索→陷阱→捕捉。有时我们要从随机词语出发引申出一连串的想法,才能与正在考虑的问题联系起来,有时是将套索的功能性特征和问题关联在一起,如收紧套索、可调节、圆形。除了上述例子,随机词语的用法还有很多。没有所谓的正确方式。有时我们可能还会利用词语的双关语或反义词,或者拼写略有不同的形近词。使用随机词语是为了启发思路,而不是为了证明任何结论,甚至也不是为了证明随机词语刺激法是一种有效方法。



规定时间


上述例子中规定的时间是三分钟,因为三分钟已经足够刺激思路了。如果面对一个词太长时间,整个过程就会变得异常无聊。勤加练习并且树立信心后,整个环节三分钟就够了,最长也不要超过五分钟。切忌在结束一个词后马上去寻找另一个词,因为这种做法会让我们陷入不断寻找的状态。不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去找,直到发现“合适”的词语,“合适”就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了看待问题的固定视角上。如果想换个词尝试,就另找机会。如果我们抱着直接进入下一个词的念头(或者期待下一个词效果更好),第一个词的刺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固定环节结束后,想法可能还会接踵而至,我们可以把它们都写下来,但没必要将接下来的一整天时间都用来试图从随机词语中挖掘出更多思路。我们可以养成每天抽出三分钟时间借助随机词语思考问题的习惯。



信念


要成功运用随机刺激,最重要的是心怀信念。不必着急,也不必刻意,只要心中相信想法会到来就可以。要树立这种信念并不容易,因为一开始想法总是来得很慢。但随着我们逐渐学会如何运用随机刺激并认识到万物皆有联系,这个过程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练习

关联随机词语


叙述一个问题,并写在黑板上。要求学员选出词典页数(如词典共有460页,就在1~460中选择一个数字),再选出另一个数字来确定该页上词语的位置(如1~20)。使用词典来找到对应的词语。将词语及其释义一起写在黑板上(如果是熟悉的词语,可以省去释义)。接着要求学员提议如何从该词联系到问题。一开始,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给些提议,直到学员熟悉整个过程为止,每个提议都应该稍加解释,但不用把所有提议都记录下来。整个环节持续5~10分钟。

备选问题可能包括:

1.如何应对入店行窃问题。

2.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3.重新设计窗户,在保证开关容易的同时,还要避免坠楼风险,保证遮风。

4.重新设计灯罩。

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信心驾驭任何一个随机词语,最好不要使用词典。可以用下述词语表代替,要求学员从1~20中选出任意一数字。

1.杂草

2.铁锈

3.贫穷

4.放大

5.泡沫

6.黄金

7.框架

8.洞穴

9.斜角

10.真空

11.部落

12.木偶

13.鼻子

14.链环

15.漂流

16.职责

17.肖像

18.奶酪

19.巧克力

20.煤炭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词语


本练习中的问题是确定的,但使用的词语不止一个。每位学员要独立完成练习,记录如何从某个词语引申出有关问题的想法。老师最后将大家的笔记收上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分析笔记,看看对随机词语的使用方式是否一致。大家可能用了不同的方式最终得出相同的想法,这取决于使用的随机词语。如果时间不多,可以随机选出几份笔记在全体学员面前朗读。老师也可以读出大家得到的最终想法,然后请大家猜测用的是哪个随机词语,并推断从这个词语出发直到得出最终想法的思考轨迹。例如,问题是“一年中的所有节日”,随机词语是“火鸡”,那么思考轨迹可能是这样的:火鸡→特别的食品→圣诞节→一个节日→一年中的所有节日。老师可以提炼出“一年中的所有节日”,让大家猜测是由哪个随机词语引申而来的。

全体学员一共用2~3个词语就足够了,再多会引起混乱。词语可以从词典中选,也可以来自上述清单。

备选问题可能包括:

1.清理沙滩上的漏油。

2.给花园除草。

3.设计大楼着火时能用来救人的设备。

4.让塑料布成为一种制衣材料(怎样处理才能让塑料布产生合适的垂度)。


同样的词语,不同的问题


本练习可以由学员单独完成,也可以大家集体完成。先选择一个随机词语,然后给每位学员分配一个问题,可以从2~3个备选问题中选。学员的任务就是在随机词语和自己分到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最后对比大家完成的作业,说明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如果采取公开讨论的方式,老师应先罗列出三个问题,然后要求学员将随机词语和三个问题逐一联系到一起。每个问题给五分钟时间。大家可以主动发言,出现冷场时由老师补充观点。最好不要一次写出三个问题,以免有些学员早早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

备选的随机词语可能包括:

1.下水道。

2.引擎。

3.烹饪。

4.叶子。

备选问题可能包括:

1.如何存储信息才能方便查找。

2.如何缩短学习每个科目的时间。

3.设计爬树辅助工具。

4.改良电影院设计。



自行设计问题


每位学员写下自己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写两份,每份都写上自己的名字或学号,然后将其中一份交给老师,以避免学员在看到随机词语后突然更改问题。接着找一个随机词语(可以利用学员给出的数字组合在词典里找,也可以由老师随机选一个)。

在把学员的问题收上来之前,老师可以点名要求几位学员向大家描述如何将随机词语和自己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环节可以让学员认识到,同一个随机词语可用于多种情况。如果有人发现自己毫无进展,老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为他们演示如何将随机词语应用于各种问题中。

备选随机词语可能包括:

1.炒鸡蛋。

2.螺丝刀。

3.炸弹。

4.门把手。



随机的物品


物品由老师选择,所以对老师来说不具有随机性,但对学员来说则是随机的。用物品代替词语的好处在于,相对于描述物品的词语,我们可以从更多角度出发来看待实际物品。有人可能认为对物品的想象会涵盖多重细节和角度,但实际上,我们对物品的想象可能会局限在物品的功能上,忽略了其他特征。老师先给学员布置一个问题,然后再向学员展示随机的物品。本练习可以采用全体公开讨论的形式,由学员提议如何将物品与问题关联在一起;也可以作为独立作业完成,之后由老师点评或由学员向其他学员介绍自己的答案。

备选物品可能包括:

1.一双鞋。

2.一管牙膏。

3.一张报纸。

4.一个苹果。

5.一块海绵。

6.一杯水。

备选问题可能包括:

1.学游泳。

2.重新设计时钟。

3.设计帮助残疾人上下床的设备。

4.疏通下水道。



总结


如果只是按照大脑的已有模式思考问题,我们就会沿循思路的自然发展轨迹,很难实现模式重构。人们通常会耐心地等待偶发事件来提供信息,进而刺激洞察力重组。但有了随机刺激,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掺进无关信息以打破原始模式。打破原始模式的结果,可能是对模式成功重组,或者至少也会引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想要随机信息发挥作用,就不能进行任何有意识的选择。因为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选择相关信息,导致随机信息的刺激效果大打折扣。随机刺激是一种启发性的过程。受大脑工作方式的影响,任意两个随机事物之间都能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