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第四章 思维中的系统

第四章 思维中的系统





线性思维和系统思维


生活中有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严重,但其实很简单。

比如,有个新型病毒暴发了,十分紧急,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简单。一方面要让科学家去找这个病毒的抗体;另一方面要控制感染源,把感染者集中起来。病毒是个“坏人”,你要做的就是把坏人杀死。

再比如,有个本来成绩很好的球队,最近的成绩非常不好。一看原来是新来的主教练不行,于是换了个主教练,球队成绩马上就上去了。

像这种有明确因果关系的问题就是简单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其中有个“坏人”。消灭坏人,问题也就解决了。

可是中国足球的“坏人”是谁呢?是打假球的球员和裁判吗?是主教练吗?是足协主席吗?这些人都已经换过很多遍,中国足球水平依然没有起色,那中国足球的问题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呢?

答案是:中国足球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有问题。系统性的问题不能用“除掉坏人”这种思维解决,你必须有“系统思维”。

要系统性地讲解系统思维,我们需要借助一本书,叫《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怎样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作者是史蒂文•舒斯特(StevenSchuster)。

什么是系统

所谓系统,就是一个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互相之间有联系,作为整体又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人的身体、学校、公司、国家都是系统。系统有三个特征:

第一,系统里有各种元素,也就是各个部分。比如学校系统,有老师、学生,还有教室、操场,这些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组成元素是一个系统中最明显的东西,而且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因为它们常常是可替换的。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来了又走,老师、校长都可以换,而学校还是这个学校,系统还是这个系统。

第二,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有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上下级的命令,也可以是规则、物理定律。元素可以随时调换,但关系通常是不变的。所以真正要理解一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就要了解它的关系结构。

第三,系统有一个功能,或者说是一个目的。比如学校的功能就是教育学生。系统的功能往往是不明显的,有时候表面上有个功能,实际上还有其他功能。学校系统从表面上看,目的是教育学生;但实际上,它的目的也许是训练考试能力,或者纯粹是为了赚钱。

中国足球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让国家队取得好成绩,还是为了发展足球产业,让中国人民享受足球呢?如果是前一个目的,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国家队的水平。如果是第二个目的,就应该好好建设中超联赛,请最好的外援,把中超联赛变成世界五大联赛之一。我们看中国足协的各种做法,很难判断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目的不明确,系统就可能出问题。再进一步,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目标,有时候和系统的总目标是不一致的。而很多问题恰恰是出在这个不一致上。可能一个公司里有人想的是把公司做大做强,有人想的是多发点工资。只有把这些目标协调好,系统才能良好运行。

线性思维不行的时候

系统思维的反义词,是“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既然有这么一个结果,就一定有一个相应的原因;只要找到了原因,就能解决问题。手机没电了,去充电就行;这儿有个坏人,把坏人抓起来就行。线性思维就是这么直来直去,适合解决我们一开头说的那些简单问题。

请原谅我还是用中国足球打个比方。国家队有个长期的问题是“锋无力”。为什么中国国家队没有优秀前锋呢?这是问题本身,还是中国足球其他深层次问题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呢?

如果是问题本身,那多培养几个好前锋就行。可这个问题很可能只是一个症状。中国前锋不行,根本原因是他们在联赛里不是主力前锋,联赛中都是外援担任前锋。那为了培养自己的前锋,是不是应该干脆禁止外援担任前锋?

这就是说线性思维有时候解决不了问题。比赛输了,真的不是因为武磊(中国足球运动员)的单刀球总不进——武磊不是“坏人”。专门针对一个症状下手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线性思维相当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系统论的专家认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那这个问题恐怕不是线性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1)看似是个小问题,但是要解决它却要耗费许多资源。

(2)  多次试图解决一个问题,却总是无效。

(3)  问题本来应该容易解决,可是人们故意不解决。

(4)  公司上下似乎有个情感障碍,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5)  新人来了发现问题,老人一笑了之。

(6)  类似的问题一再发生,整改了也没用……

比如网上有个新闻热点是关于东北雪乡宰客的。这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儿,东北人宰客好像都成规律了,甚至还流行一句话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听了非常难过。像这些问题就是系统问题。振兴中国足球和振兴东北,就好像小孩不爱学习、夫妻关系不好、减肥一再失败一样,不是说换两个官员、把某个部门整顿一番、一份痛哭流涕触及灵魂的检讨、过完年来个新年新气象就能解决的。

正反馈和负反馈

思考系统的时候,有两个概念需要特别重视。

第一个概念叫“库存”(Stock  ),也就是系统里某种东西的保有量。比如一个挣钱的系统,库存就是你挣了多少钱;如果是科研系统,库存就是你手里有多少个正在干的项目。库存有“输人”和“输出”,输入增加库存,输出减少库存。

库存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夫妻感情系统,库存就是两个人共同积累了多少正面的感情。输入是互相之间亲密的表示,可以增加情感库存;输出是各种争吵和矛盾,会消耗情感库存。如果情感库存见底了,婚姻也就很危险了。

所以评估一个系统,首先要考虑它的输入、输出和库存。输入输出

会影响库存,库存也会影响输入输出。

第二个概念叫“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分为两种,它们是库存和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机制。

一种是正反馈回路,也叫自增强回路,是指库存里的东西越多,输入就会越大,于是就会进一步增大库存。比如挣钱,就得靠正反馈回路。钱越多,投资产生的利润就越多;利润越多,钱又会进一步增多。投资一挣钱一投资,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回路。

导致系统崩溃的往往也是某种正反馈回路。比如夫妻关系,情感储备越少,看对方就越不顺眼;看对方越不顺眼就越容易发生冲突,结果就是情感储备进一步减少。这不是“正能量”,但也是“正的”反馈——因为有个叫愤怒的东西在増长。

还有一种是负反馈回路,也叫平衡回路。负反馈不等于负能量——“负”的意思是“减少”。当库存太多了,负反馈回路负责减少库存。比如国家看谁太富了就多收他的税,看谁太穷了就给他发点钱,家里看老婆情绪不对就赶紧哄哄,这都是负反馈回路。负反馈总是让系统回到“正轨”上来。

一个系统中可以有若干个正反馈和若干个负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让系统或者增长,或者崩溃,偏离平衡;负反馈回路则尽力保持系统的平衡。

对你想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可能就有一个回路正在起主导的作用!

如果你能发现在系统里起主导作用的回路是什么,你就抓住了系统的主要矛盾,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