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意识的反应很慢

意识的反应很慢



现在请你听我的指令,眨一下眼睛——从你接受指令到实施眨眼睛动作,至少需要1/4秒的时间。

可是换一种方式,如果你的眼睛睁着,突然有个飞虫往你眼睛这边飞过来,你会用最快的速度把眼睛闭上——在你意识到飞虫之前,你已经眨眼了!

由此可见,眼皮虽然没有意识,但是它却有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本能防御机制。眼皮,是个智能的东西。

手也是这样。你把两只手的手指分幵、悬空,让另一个人在你的两只手的手指中间将一支笔丢下去,看你能不能抓住这支笔——你通常抓不住,因为你的反应速度没那么快。但是如果他在扔的过程中,拿那支笔碰一下你的手指,那你马上就能抓住。这是因为你的手指是智能的,能做出本地化的反应。

而你的意识反应并没那么快。意识的反应会受到距离的影响,从腿上传递一个信号到大脑,比从眼睛传递一个信号到大脑,就要慢出许多,因为距离更远。声音信号的传递比视觉信号更快,因为我们解读一个视觉信息要花更多的时间。

如此说来,人体并不是一整台计算机,而至少是很多台计算机的联网。意识只存在于大脑深处的某个区域,而身体各部分都有自己的智能。

那最终负责意识的那台计算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引出了一位天才的理论。

整体信息论

朱利奥•托诺尼(GiulioTononi  )是个意大利人,现在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当神经学教授。

托诺尼的贡献是“整体信息论”(IntegratedInformationTheory  ,IIT  ),这个理论号称能识别什么东西有意识。IIT  是个高度数学化的理论,但是它的基本思想我们可以简单说说。

基本上,托诺尼说,如果你能把一个系统分成几个模块,而几个模块之间并不怎么交流,那这个系统肯定就是没有意识的。一  个有意识的系统,必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似乎是容易理解的,我们的自我认同感毕竟只有一个。当然你可以说我们头脑中有多个不同的声音,但毕竟没到自我分裂的程度。如果人的大脑可以分成两个独立的意识系统,那人就应该有两个意识。

托诺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这个思想给数学化了。他还提出了一个量化指标,用希腊字母0(phi  ,斐)表示——O  代表一个系统的信息整合程度。只有当O  非常大,也就是系统各处有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系统才可能是有意识的。

下图  [5]  中有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中各部分各自为政,显然没有意识;第二个系统各部分有一定的连接,所以可能有半个意识;第三个系统各部分充分连接,就算是有意识的。

整体信息论

无意识  半意识  有意识



托诺尼这个IIT  理论甚至已经有了实际应用。使用他这个计算指标,让一个人躺在那里,用仪器一扫描大脑就知道他有没有意识。比如这个人如果是清醒的,甚至哪怕是在做梦,他大脑的各个区域也在不断发生交流,那我们就知道他现在有意识。而如果这个人是处于深度睡眠,大脑各个部分之间不怎么交流,我们就能判断出他现在处于无意识状态。

更进一步,一  个全身瘫痪的梢物人,哪怕他没有任何办法和外界进行交流,我们也可以用这个仪器测量他的大脑是否还有意识。

不过现在对IIT  理论还有很大的争议。比如我们大概认为$应该只能算作“有意识”的必要条件,可是托诺尼似乎认为只要是$值大的系统,就可以算是有意识的。但无论如何,IIT  理论大概算是现在关于意识的一个最靠谱的理论。

如果假设IIT  理论是对的,那我们就有几个有趣的推论了。

AI的意识

如果你相信IIT  ,那我有一个坏消息:当前的计算机架构永远都无法产生意识。这是因为,这种计算机架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多少全局的连接。

但好消息是未来的AI  也许会有意识——只要我们能发明合适的计算机架构。毕竟IIT  只是对系统信息结构的要求,它并不在意信息的介质,那AI  就不一定非得像人脑那样有血有肉才有意识。

但是IIT  对AI  的意识能力,提出了一个限制。有的科幻小说里建立一个星系那么大的AI  ——比如说让遍布整个太阳系的计算机互相联网,形成一个巨大的AI  ,那么IIT  会说,对不起,这么大的AI  不会有很有效的意识。这是因为IIT  要求信息高度整合,组成AI  的各个部分之间要有很多横向的信息交流,而信息交流的速度受到光速的限制。从太阳到地球,光要走8分钟。如果整个太阳系联网组成一个有意识的大AI  ,它的意识反应速度将会非常非常慢,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就意味着不管技术先进到什么程度,也不可能出现一个神级AI  直接统领一个星系!它必须把权力下放,在各个地方设立代理人。

我们仍然不知道,AI  到底能不能有意识。几百年后,当AI  仰望星空的时候,它也能看出一点诗意来吗?我们最好指望它有意识。而且因为AI  能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比人多得多,它会有比人丰富得多的体验。

当我们追求效率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意识是个累赘——干活儿就干活儿,念什么诗啊。我们前面讲过达里奥的企业家视角,这里介绍了泰格马克的科学家视角,把这些东西放一起,我总结起来就是:

所有效率最终归结于目的,所有目的最终归结于价值观,所有价值观最终归结于感情,所有感情最终归结于意识。

有了意识,这个世界才有了好坏,才有了幸福,才有了意义。

泰格马克说,不是宇宙给了生命意义,而是我们这些有意识的生命给了这个宇宙意义。人类文明最坏的结局,就是要么人类灭亡,要么被没有意识的僵尸AI  取代——留下一个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