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破局:中国经济新机遇 > 2017年股市关键词:国企混改、散户退出

2017年股市关键词:国企混改、散户退出




2017年1月16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创业板指数连跌7个交易日后再暴跌6%,“千股跌停”恐慌弥漫整个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接下来,股指上蹿下跳,下跌多上升少。回顾2017年的中国股市,主要有两大看点:一是国企借助股市改革,二是新股发行引发的其他股市措施的改革。

2017年1月16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创业板指数连跌7个交易日后再暴跌6%,“千股跌停”恐慌弥漫整个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接下来,股指上蹿下跳,下跌多上升少。

亏损的投资者找出气筒,矛头直指证监会,骂新股发行太多,怪证监会不呵护市场。

股市之所以下行,与新股发行有一定关系,但我不会因此去骂证监会。这两年市场的改革大方向正确,市场在跟着宏观经济转,上蹿下跳的猴子主导了市场,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不适合在A股市场继续待着。

2017年中国股市有两大看点。

国企、国企还是国企

A股开张是为了给国企解困;现在,主要还是为国企服务,为中国创新企业服务。

国企继续借助股市大幅改革,大家有没有看到各个省的两会通报,用证券的办法做强国有企业是要点。2017年继续去库存,这有利于重化工业、行业内几家独大的国企赢利,这些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看看神华就知道了。

这次国企改革以混改为主,目标是实现资金混合、国企主导、企业效率上升的“梦想”。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2017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4号)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5号),国资委实现从管企业为主,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国资委四管,“管投向、管程序、管风险、管回报”,国资委下面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重要的投资运作平台。

国企内部管理体制会陆续出台,“高管持股”等大概率落地,绿地集团的改革已经成功。

2016年8月,国家层面颁布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明确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不高于1%。国资委起草了员工持股试点实施细则,经批复同意后将尽快实施。山东、北京等地已经出台细则,2017年国企员工持股试点将大面积推开。

上行下效,地方国资委依着葫芦学画瓢;围绕国企混改,股价炒作将层出不穷。

新股发行,散户退出

严厉的融资监管、股指期货门槛下降,将让A股市场指数围绕3200点左右的中枢上下运行,很多散户会因为不堪压力退出市场,或者成为“僵尸户”。

当市场的口水喷向新股发行时,新华社不遗余力力挺,表示“源头没有活水,股市就不可能枝繁叶茂”,如果IPO排队过会时间过长,会导致一些“垃圾股”成为“壳资源”。

新华社的发文不会无缘无故,估计股市改革已经有整体方案,而目前的新股发行就是整体方案的一部分。

为了稳定市场,我推测接下来政策重点是抑制再融资,以及抑制套现、跨市场套利等。退市制度不会很快出台,不能因为退市而让市场休克,政策办法是大量新股上市,让“僵尸公司”不值钱,成为“仙股”后自然退出市场。

现在,新股发行进入瓶颈期,主要是因为再融资圈钱太多。

新股发行的特征是量多、融资额少。有机构统计显示,2015年、2016年新股发行家数分别为223只、227只,单只新股募集资金保持在6亿元至7亿元。2017年以来,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平均为5.5亿元。

再融资的钱倒是吓死人。引用第一财经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6年,  A股市场整体募集资金(IPO、再融资合计)分别为7490亿元、15215亿元、18355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分别为669亿元、1576亿元、1476亿元,再融资占比达到90%左右。

提高门槛,降低通过率,拟上市企业主动撤。2018年1月23日晚,上会企业几乎集体“被灭”,创下了“7否6”的新纪录;1月24日,上会企业通过率“5过1”;1月26日,6家企业上会,通过1家。2018年1月,有23家企业IPO被否决。

2018年第一个月,IPO的通过率已降至36%,否决率则升至49%,为历史之最。历年来,IPO的过会率都在80%到90%。

新华社暗示,考虑抑制再融资,其实从数据来看,再融资已经受到部分抑制,一部分定增已经亏损很大。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7年1月17日,近一年已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共612家,其中200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定增价,占比32.36%。

受行情影响,深市个股跌幅较大,在跌破定增价的个股中,沪市个股52家,深市个股148家,深市跌破比例高达74%。苏宁云商亏损金额高达81.91亿元,成定增“亏损王”。那些投资回归中概股想套利的人,有些已经人财两空。2017年想套现的会更加困难,所以一些烂公司的大股东在疯狂大笔抛售。

还要不要买新股?

2017年中新股相当于中头彩,由于发行价格被抑制,申购新股相当于买到了低价、优质产品,妥妥地享受了套利空间。

2009年以后的新股发行有“三高”症,而后IPO新政,新股定价实行隐性的23倍市盈率红线,对新股定价进行行政管控。

套利空间如此明显,以至于太多的钱追逐打新,中签率直线下滑;加上有二级市场的持股比率,二级市场一跌可能就覆盖了上涨收益。大家去看看,为了打新持有二级市场股票,但“两桶油”的市盈率已经不低了,成本高而风险大,部分打新资金开始打退堂鼓。

等二级市场市盈率一跌,加上期指对冲,打新收益高于无风险收益,打新资金又会进入市场。反正,“韭菜”对市场只有7秒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