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破局:中国经济新机遇 > 管他真加息假加息,收紧货币、消灭无良暴发户才是真的

管他真加息假加息,收紧货币、消灭无良暴发户才是真的




从2016年以来,政策非常明确,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股市、楼市成为暴发户的人数会越来越少。指望楼市、股市大跌抄底的,别做那不着调的美梦了。

楼市、股市的暴发户数量从2017年开始会大幅下降,因为高杠杆被贴上禁令。

为什么呢?央行“加息”了!2017年春节前后,央行三次提升MLF、SLF利率。看着升幅不大,但节前就发出信号,这个信号很强,是近几年从未有过的严厉举措。

不仅如此,央行还暂停了逆回购操作。2017年2月4日之后,央行连续4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这是逼着银行还钱的节奏。截至2017年2月22日,共有18500亿元OMO(Open  Market  Operation,公开市场操作)+MLF到期,同时央行通过TLF(Temporary  Lending  Facility,临时流动性便利)解冻的约6300亿元资金也将回归冻结状态。

据Wind数据统计,整个2017年2月,公开市场到期逆回购规模达1.73万亿元,加总起来,春节后一个月,金融机构需要向央行偿还流动性资金约2.5万亿元。这钱怎么还,估计银行比较头痛,尤其是激进的中小商业银行。

为了纾解市场情绪,有关部门端上了一碗心灵鸡汤,不承认这是真加息。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2016年9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与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在较大差别。

管他是真加息还是假加息,货币在收紧,货币成本在上升,这是事实。

收紧货币的原因无外乎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增加,美联储加息压力上升。

这三个原因都不是央行下狠手的直接原因。美联储2017年3月加息的概率不高,从房地产、股票市场看,泡沫被逐步挤压,房地产中介机构急得到处打电话。用行政命令提高首付比例、不断发新股挤压泡沫的作用,比提高中期借贷便利10个基点的效果明显得多。

那央行为什么要如此迅速地收紧货币?直接导火索是什么?消灭无良的暴发户!

数据使央行不得不提高利率走廊——2017年1月贷款实在太多,国金证券2017年2月8日发布的研报认为,受“早放贷早收益”以及2016年末部分信贷需求延后影响,预计商业银行1月新增信贷2.8万亿元、社融3.6万亿元,季节性高增长,后期随着央行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加强MPA考核等多口径监管以及地产销售放缓,预计信贷扩张有所回落。春节前放了那么多钱,春节后必须尽快回收。

如果不收回,后果很严重。金融机构手里拿到钱,又没有好的项目放贷,就会通过种种渠道进入虚拟经济,或者以30倍以上的高杠杆进行空手套白狼式的股权收购,或者进入房地产市场让房价一飞冲天,或者像2015年上半年一样在背后支撑股票二级市场。

更可怕的是,一些地方银行很可能把大把的钱交给幕后的隐身股东,让这些资本大鳄在市场上翻云覆雨,想让谁发财就让谁发财。

2017年2月7日《中国证券报》发表的文章有些道理,文章认为,金融去杠杆已成为宏观调控重中之重,在保证流动性基本合理需求之余,央行通过投放“短钱”“贵钱”抑制杠杆套利、期限套利的操作取向不会变化。

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下行,暴发户越来越多地来自于金融运作,一些要专业没专业、要底线没底线的暴发户,被誉为“华人巴菲特”“女版巴菲特”,只要货币收紧,他们就把垃圾包装成黄金交给“韭菜”,而自己早就在加州海滨买了别墅。

防止年初疯狂放贷,防止资金变相进入股票与房地产市场,是这次央行出击的导火索。长期的原因,则是应对资本外流,防止美联储加息,防止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引起通胀。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提高资金成本,让各行业在温水里逐步适应高息环境,以免真正加息时手忙脚乱。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一定会在去杠杆的同时,保持市场总体稳定,强调一下,股市、楼市不会崩盘,如果崩盘,央行现任官员会坐着火箭上天。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货币方向发生变化,但央行在控制节奏。最近30天,上海银行间1个月以上的货币拆借利率显著上升,但1个月以下的短期拆借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市场不恐慌、不崩盘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指望楼市、股市大跌抄底的人,别做那不着调的美梦了,看看债务有多少。指数不会大幅下行,在区间内波动完成去杠杆过程,是可以预测的最稳妥的转型过程。

从2016年以来,政策已经非常明确,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股市、楼市加杠杆成为暴发户的人数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