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全集 > 第四章 对时局见解独到:懂权谋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四章 对时局见解独到:懂权谋做出更好的选择




背景介绍


当初何进说要把董卓招来平定宫乱的时候,曹操就说董卓更加可怕,不要引他来,忠言逆耳,何进不听。结果,何进被几个太监围起来杀了。

曹操眼光一向很独到,他不会人云亦云,总有跟别人不同的思路。他能够预料到董卓的失败,能够看出袁绍的无能,也知道刘备将来会是他的心腹大患。

曹操看到董卓失败之后开始逃跑,觉得应该要趁势追击。但也有人说董卓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反过来抵抗的力道可能会更强,这种时候不能追。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要视当时的状况而定,怎样根据当时情况找到最合理的策略是最难的。每种策略都有优点和缺点,用得恰当就是好策略,用得不好就会招致惨败。

世界上本来没有固定规律,所谓固定规律其实也是变化的。有例行就一定有例外,有定案就有个案,这才是宇宙真相。

曹操慢慢知道了行军作战的规律,他是个好战的人,好战的人有时候很任性,这让他吃了很多败仗。人可以率性,绝对不能任性。率性是顺应自然,人都有七情六欲,过分压抑自己就成了伪君子,就不自然了,所以要率性。但任性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人可以率性,绝对不能任性。

曹操在权谋方面很厉害,他曾经给《孙子兵法》做注解,有很独到的看法。他脑筋非常灵活,但那不叫智慧,叫小聪明。因为曹操只会在小事情上灵活,在大事情上却很糊涂。有些人是小事糊涂,大事灵光,这才是有智慧的人。把小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是没智慧的表现。遇到小事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人缘会比较好,这样遇到大事情他一说话,人家才会听。如果对小事情都斤斤计较,遇到大事情人家也会认为是小事,那就会耽误事情了。

把小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是没智慧的表现。

曹操料事如神,很多情况他看得很清楚。曹操知道刘备迟早会与他为敌,其实他也有机会把刘备除掉,刘备投奔他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杀了刘备。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因为这时候杀刘备一点都不英雄,他觉得的确不英雄,于是就没有杀刘备。

其实什么话都对,因为都有一方面的道理。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得罪了上天,就不能再向上天祈祷了。其实曹操当时没有杀刘备也是天意,曹操的做法是顺应了天意。

其实什么话都有一方面的道理。

曹操一生最无可奈何的人是刘备。刘备有什么了不起?刘备有号召力,很会做广告,还抓到一块非常好的招牌——匡复汉室。这个金字招牌一分钱不用花,作用却很大,不但行事可以名正言顺,还吸引了一些忠义之士。曹操几次力捧刘备,一直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其实,刘备所有的机会都是曹操给的。

刘备一生专门跟曹操对抗,走投无路时还要投奔曹操。刘备很聪明,在曹操那里的时候,他种菜、编席子,一本书都不看。如果刘备投奔曹操以后,拼命看《孙子兵法》,那曹操早就把他杀了。所以人有时候要伪装,不伪装很可能保不住性命。当时关羽、张飞对刘备的表现都很生气,觉得大哥这是没有志气的表现。

人有时候需要伪装。

其实,刘备是掩饰自己的野心,希望能够逃过曹操的法眼。果然,曹操派了很多人监视刘备在干什么,一看到刘备这样,也就放心了,觉得刘备没什么志气,可以利用。于是就请他去喝酒,然后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当时跟曹操一样割据一方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像袁绍、刘表,曹操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曹操说,天下英雄就他跟刘备两个人而已。这句话把刘备吓得要死,刘备觉得曹操可能是要杀了他。他没想到这句话带给他的好处。因为当时曹操很有势力,他赞扬一个人,等于那个人得到了丰厚的无形资产。所以这给我们也提了一个醒,曹操无意中成就了刘备实乃天意。

如果你是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千万不能随便赞美或者批评谁。

如果你在社会上是很有声望的人,千万不能随便赞美谁或者随便批评谁,你的意见可能会使对方受到很大影响。我们买什么书没人注意,但是领导人买什么书就不一样了,会有很多人关注。曹操当时也没料到他这么一捧,竟然把刘备捧成了很有实力的敌人。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以后,北方基本统一了,于是他调遣百万雄师要向东吴进攻,这又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没有赤壁之战,刘备一点根据地都没有。刘备的声望是曹操给的,根据地也是曹操给的。因为曹操要去打孙权,诸葛亮趁这个机会把孙权和刘备拉到一起,让孙权去打仗,刘备则占领了荆州。

曹操最怕的是刘备,却偏偏每次都在无形中帮助了刘备,这是天意。很多大事往往都是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什么是小事,什么是大事?你想把它做好就可以做好,想把它做坏就可以做坏的事情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你怎么想都没用,要好就好要坏就坏的事。

很多人看我到处讲中国传统文化,都对我说,你很积极,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我说,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复兴,我不讲也会复兴;如果不能复兴,我拼命讲也没有用。

很多大事往往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