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全集 > 第四章 圆通领导才能激发组织力

第四章 圆通领导才能激发组织力



领导者既然要保证每个下属都能够把工作做好,就应该很圆通地领导。即能够推拖拉到合理的地步,使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圆满。



第一节


*  *  *

圆通的领导才有团队精神

一般人喜欢说中国人不合作,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其实这句话相当有问题,真正的说法应该是,中国人不合作的时候是一盘散沙,合作的时候,则是万众一心。最厉害的是,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样,日本人团结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所以对他们产生很大的排斥力。中国人团结得让全世界人都不知道,所以对我们一点警惕心都没有,这样中国人才有办法在全世界立足。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到处受欺负,实际上,我们能够到处生根也是非常了不得的。

现在的中国人到底合不合作呢?说中国人合作,可以举出一大堆例子;说中国人不合作,又骂得好像中国人一文不值。其实,团结不团结,合作不合作,是结果不是原因。我们经常倒果为因,开口就说中国人不合作、不团结,这是很令人担心的,长此以往,就会变成反教义,使我们的新生代认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反正不合作,那我也不合作,才符合中国人的本性,这是不对的。领导得好,中国人就能够合作;领导得圆通,中国人就能够团结。所以领导得好不好才是因,合作不合作是果。

我们不要老是说中国人不团结,中国人没有团队精神。老板常说这种话,就是暗示你的员工,反正你们不团结,大家混成一团就算了,结果大家都倒霉。我们还是平心静气地研究一下,如何领导才能够促使中国人团结。

一般研究领导理论的人都会把领导行为看成连续的变化带。是以主管为中心慢慢转变为以下属为中心,还是以下属为中心慢慢转变为以主管为中心,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态。以主管为中心,即主管以自己为中心,喜欢运用权力来制定决策,监督大家执行,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独断独行。当然,这种方式越来越不受欢迎。慢慢的,主管也知道这样不好,因此他就一点点修正,自己制定决策,然后来推销这个决策,跟底下人商量,不是商量这个决策好不好,而是问底下人怎样接受这个决策。虽然看起来有一点尊重下属的意思,但是下属心里明白,主管还是在强迫自己接受他,只不过态度上客气一点而已。

主管慢慢又感觉到这样行不通,又进行一些修正,比如他提出一些构想,欢迎大家讨论这个构想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这就给下属提供了一些空间,下属可能提出一些意见,这样形成的决策更有利于执行。主管慢慢觉得这样对他有利,就改变做法,只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不作最后的决定,希望下属们也参与意见。这样一来,下属好像更自由一些,自主性更强。于是主管又再放宽一点,只提出问题,让下属们去找答案,然后一起来作决定,这就已经相当民主了。如果主管再退一步,给出一些限制的条件,要求大家去找答案,同时要求大家一起来作决策,这就是集思广益。到了这一步,主管的权力已经很小了,他非常尊重下属的自由裁决权。如果主管只划定一个范围,让下属在这个范围里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持经达权。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下属的能力。这种领导行为也就变成以下属为中心,而不是以主管为中心了。

从这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领导行为有独裁型的,有主导型的,有不干涉型的,有民主型的,也有教育型的。真正受欢迎的领导者是教育型的。即凡是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能够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而他又是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教育下属,而非说教的形式。所以,跟这样的领导在一起,能够感觉到他很尊重我们,我们能从他那里学到很多的东西,又不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这就叫如沐春风。如沐春风的教育型的主管当然最受欢迎。

其次是民主型的领导。事实上领导要民主,还不如扮演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当然你要有足够的条件,才能够成为教育型的主管,否则能够做到民主型已经很不简单了。所谓民主型,就是主管能够听取下属的意见,让下属有足够的参与机会,同时让下属感受到尊重。这种领导方式也是大家喜欢的。

再次是不干涉型的领导。中国人的特点是,你不干涉我,我反而不好意思不认真,你放手让我去做,我反而会尽力。所以不干涉型并不是主管不负责任,而是他有一套本领,才敢不干涉,才敢放心。这种不干涉型的领导者也比较受欢迎。

然后是主导型的领导。所谓主导型,就是主管站在前面带领下属去工作,也叫做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是说在工作方面,不是指工作方法,也不是指工作本身,而是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方面。

最后是独裁型的领导。这是最不受群众欢迎的领导,因为主管样样要独断独行,其他人完全没有责任,反正叫我东我就东,叫我西我就西,这样会破坏整个组织气氛。



自发领导可以创造良好氛围


领导行为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言以蔽之,领导行为有强制的,也有自发的。强制的领导也叫做外在领导,领导者以某种心理威力加在被领导者之上,让他们害怕,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领导,按照我们的预期去执行。相反的就是自发的领导,即内在的领导。领导者使被领导者在一种没有危险、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动自发地产生某种进行活动的意愿。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自己的决定是最乐意服从的,一个人的心在哪里,他的人也在哪里,所以人们都是喜欢自发性的领导。同时社会上的风气越来越趋向民主化,自发性的领导也是一种趋势。领导者最好是扮演协助者,“我是帮助你的,不是指导你的”;或者激励者,“我是鼓励你的,不是来监督你的”;或者困难的排除者,“你有困难我们一起来排除”:这样就能促使大家自动自发。



*  *  *

我每次到统一企业去,接待的人都会对我说:“你听到楼上的笑声了吗?那是我们高总经理的笑声。”高清愿的笑声可以从四楼传到一楼,可见他的笑声之大。他为什么要笑得这么大声呢?实际上他是在制造一种气氛,希望员工们很和谐,心情愉快。所以他在协调气氛方面是很用心的,为的是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在统一企业做事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分子,而不是被雇用的,做苦力。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员工当然要承担家庭成员应承担的责任。

高清愿先生非常希望达到这种家庭的氛围,因此他要求各级主管以及普通员工要互相协助。他说,怎样划分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大家彼此互助才是最要紧的。所以统一除了一些像禁止赌博这样的规定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禁忌。高清愿先生要求各级主管要切实做到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员工不迟到早退,主管就不能迟到早退,要让员工诚实,主管就不能骗员工,等等。至于工作方面,应该尊重每一个专业人才,让他们去发挥能力。高清愿先生的这种要求,对于统一的士气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士气可以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使得一切的业务能够顺利开展,所以统一有良好的风气跟高清愿先生的笑声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对领导的说法,比较偏重艺术方面。主管与下属之间,如果把对方当朋友看待,你给我一份情,我给你一份情,这种私人的情谊将来会对领导产生很大的帮助。对于同事和下属,我们要有礼貌,有风度,有气量,该赞赏的时候就赞赏他,该鼓励的时候就鼓励他,保持适当的亲密。适当的亲密,就好比开车时的安全距离。我们不能完全跟下属打成一片,打成一片没有错,但要是看不出谁是主管谁是下属就过分了。所以我们跟下属打成一片时,最起码要做到,我们脸色不好看的时候,下属会警觉。

我们要常常跟下属交换意见,大家一起来谋求改善。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工作,确定他们的价值,使他们受到激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领导行为。我们还要从现状的检讨当中不断地简化工作,下属有不安的地方要接受他们的申诉,他们有什么抱怨,要好好地去了解。这样就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一个企业如果工作气氛良好的话,就可以令人感到它的领导是非常有艺术的。



民主时代也需要强势的领导


民主时代到底需不需要强人?强人到底好不好?中国人始终是矛盾的,有强人的时候,感觉强人好像太强了一点,什么事他都管,万一管不好怎么办呢?可是一旦没有强人,我们却又希望有一个强一点的人,不然的话谁说话算数呢?实际上我们也不必这么担心,因为民主时代的领导者,也会有充分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而且还会活用各种资源。同时他又有很远大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人当然是一个强势的领导。

在民主时代,一个领导者比专制时代所需要的能力还要多一点。下面六种能力是民主时代强势领导者必备的条件:

1.预测力。对未来要掌握,因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对未来负责,如果未来的变化他完全不了解,那谁会信服他呢?可是预测还是要借助专家。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有眼光分辨谁是真的专家,并把真的专家请来,虚心地听取专家的意见,做到这一点,就有了足够的预测力。

2.判断力。一方面要依据数据,另一方面要凭自己的直觉,一个好的领导者要重视数据,但是不完全被数据所控制,还要有很好的直觉,可以判断数据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3.果断力。果断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气魄,如果一个人对未来很了解,又能够判断,他就非常有信心,就非常果断。

4.创造力。所谓创造力就是个人的才气,我们常说一个人很负责,很努力,但是好像才气不够。越是高阶层的领导者,越需要个人有才气。

5.亲和力。如果一个人非常神气,神气到别人根本不接受他,这个人就缺乏亲和力。如果一个人很神气,而大家又能够接受他,这个人就有很大的亲和力。

6.沟通力。所谓沟通力,一般人很喜欢讲说服力,我一再强调不要存心说服任何人。我们建立自己的声望,有了足够的威势,使大家有信心,我们讲话别人自然会听,这不是说服,是沟通。



虽然一个强势领导要有能力,但是也要注意:第一,要懂得深藏不露,即不应该露的时候就不要乱显露,不要时时刻刻都表现得有能力,那样别人是不服的。第二,要有威势,但要备而不用,不用处处显示出自己很有威势。第三,要有魄力,但是要胸有成竹,否则,将来一旦结果不好,你的魄力就破产了。

强势领导者一定要能够充分了解人的性格、人的行为,能够明察秋毫,并且拥有特殊的魅力。绝不能盲目发号施令,强迫别人听从,或者讲话的时候用很强有力的手势,用很果断的声音,这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那样只会使你变成一个专制的魔王,不是强势的领导。专制魔王,在专制社会,也许别人会怕他;在民主社会,人家会感觉到他虚张声势,根本没有实力。

民主时代所需要的强有力的领导,要有很丰富的内涵。对于下属来说,主管强有力比较好,客气不是福气。跟着客气的主管,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害了下属。对下属的任何行为都采取怀疑态度的主管,是过分重视人际关系,而忽略了工作绩效,也不会受欢迎。有些主管很奇怪,心想:“我对下属还不够关心吗?为什么他们对我的话好像不当一回事?”这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你不够强有力,你的实力不够。下属往往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主管,在自己有错误的时候能够得到纠正。问题是怎样纠正呢?人都希望有面子,你纠正到让他没有面子,他就反感。你纠正到他非常有面子,他心里面很佩服。能够把柔和刚融合在一起,是塑造强有力的领导必备的条件。

我们为什么害怕强人?因为强人多半会犯一些毛病,像专制、讨厌批评、不喜欢讨论。相反的他又喜欢别人逢迎他,一切照他的意思去做。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发现没有办法跟他沟通,有些事只好偷偷去做,做了以后又害怕他知道,因此就开始隐瞒,种种不好的行为就被迫形成了。所以强人如果能够民主,民主时代还是可以有强人,只要强人不厌恶批评,很喜欢跟人讨论一些问题,又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检讨自己,这种强人我们不但不讨厌,还很喜欢。强人就是强得让大家有面子,而不是强得让大家没有面子。如果强到大家都服服帖帖,唯命是从,那整个组织气氛就会变成阴森森的。人们在强人表达意思之前,一定会研究怎样去讨好他,这样一来人们根本不会考虑企业的利益,只想满足强人自己的意见。

一个强人如果专制、霸道,就会使得很多原本很热情的人变得冷漠,原本很有能力的人变成袖手旁观,大家通通把精力用在研究内部人上,忽略外界的需求,这样一来整个企业迟早会崩溃。姜子牙曾指出,一个领导者要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柔而静,是指你要和蔼,即使是强人,但是态度和蔼可亲,可以很冷静地判断是非。恭而敬,是指对别人要尊重,人家尊重你,因为你很强,可是你要了解,就是因为人家尊重你,你才会强,所以你也要给人家适当的尊重。强而弱,是指你权势很大,但是你的性格最好柔和一点。忍而刚,是指你要很谦和,忍耐性强,但是又很刚直,很勇敢。这个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种融合。

可是一般人更相信韩非子所讲的话,韩非子一直主张有权势的人不要把权势借给别人。你为什么会强?就是因为你有一些权势。如果权势不发挥出来,或者拿来借给别人,那你就没有权势,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其实强势的人不表现强势,人家还是看得出来,所以不要急着表现你的强势,反而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强人要面子,跟强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顾虑强人的面子;下属也要有面子,所以强人跟下属沟通的时候也要尊重下属的面子。这样彼此都尊重对方,自然会顾虑到彼此的立场。这样的强人就会受欢迎。

强人专制有什么不好?第一,会使得你的手下完全听话,最后没有自发性,他只会在那里等,一切唯命是从,自己从来不发挥创造力,这样一来很多人才会被埋没。第二,人才外流,这也是前一点的最终结果。大家一看惹不起你,也没有耐心在这天天看你的脸色,天天跟你顶嘴,干脆离开算了。第三,组织没有活力。大家都不动脑筋,都坐在那里等命令,推一下动一下,这个组织没有任何活力可言,会逐渐腐化,使得企业逐渐衰退。

姜子牙已经指出,一般的人会失败,就是因为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见善而怠,即一个强人只顾自己面子,明知道下属提出的是好主意,但是因为下属的主意比自己的好,就感到没有面子,所以不支持下属,甚至有意刁难。时至而疑,即时机已经来到了,但是你心里面犹豫不定,怀疑有人作弊,怀疑会上下属的当,这样就不能让你的下属发挥能力,也会错失良机。知非而处,即明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但是还要坚持下去,一错到底。一个强人如果明知道是好主意而不大力支持,明知道时机很好,却犹豫不定,明知道是错的,还坚持错到底,就是权力腐化的证明。强人专制,最后会使得上下彼此钩心斗角,产生信任危机。下属会产生这样的心态:你有权,你不给我好处,我当然就埋怨你。你可以做得到的,你偏不做,可见你对我不好,所以我就感觉不公平。这样长久下去,组织就会分崩离析。

民主时代需要强人,强人一定要允许下属有力。怎样判断下属有没有力呢?看他有没有班底。很多领导者因为一个人没有班底而重用他。这基本上没有错,因为一个人太早有班底,你重用他以后,他会始终牢牢守着这个班底,变成一个小圈子,没有办法用更多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班底,而他本身又有才干,是可造之材,就应该提升他。但是他当了干部以后还没有班底,就表示他在组织方面,在领导方面是有缺失的。作为一个强人,你要允许干部有班底,这样他就能把事情做好,这也是强人之所以强的基础。



因此我们扩展到中国式的创业方面。很多人觉得创业一定要离开原来的企业,到外面去另起炉灶,这才是中国式的创业,其实只说对一半。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兼顾的,你自己出去当老板是创业,你在原来的老板手下开一个分店,或者你创立一个部门,这也是创业。在旧社会,一个人从小拜师学艺,他的师父一手把他带大,他也很敬重师父。到了某一天,师父突然把他叫来说:“你已经18岁了,在我这12年了,我现在在东街又给你开了家分店,从下个月开始你就去那边当老板。”这才是中国式的创业。所以你可以当老板,我就扶持你当老板,你不适合当老板,我就让你当干部。各人有各人的才华,有不同的表现场合,不要强求一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内部创业方面,我们先要允许一个人有班底,他的班底越大,他所负的责任越重,他的部门人员就越多,甚至他的预算也越大,这样他就等于开创了基业。只要老板能够允许重要的干部拥有强有力的班底,能够发展干部自己的构想,建立他自己的事业,我想他就已经创业了。宏碁实际上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只不过它是向下发展,而大多中国人是向上发展的。中国的老板一般是在最底部,老板支持干部,干部再支持他的班底,这样逐渐地向上开花结果。宏碁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其道而行之。方向稍微有一点不同,但是基本精神是一样的。



用脸色管理让下属自动自发


人们常说,管理是通过别人的手来完成工作。这句话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也害死很多人。很多人没听过这句话时,事必躬亲,做得很多。但是听了这句话以后,认为自己不能做,否则就不叫做管理,所以就变成什么事都不做。一个人由事必躬亲到什么事都不做,这是两个极端,都是错的。这句话我们要小心听。每个人多少自己做一点事情,同时也要通过别人来完成一些事,只是在比例上不同而已,完全自己做或者完全让别人来做都是错的。

这个比例是按照管理的三个阶层来设定的。比如基层,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事,所以在做事的比例上,应该是整个企业里比例最大的。如果基层还要说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真不晓得他要通过谁。比如一个技术工要装零件,当然得他自己去装,而不能再通过别人。所以基层做事的成分最大,管理的成分最小。但是基层除了做事以外,还要具备改善的意识。虽然天天在做事,但不要闷头去做,也要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办法做得更好。基层做到这点就差不多了。

中层干部,要动脑筋去想一些事情,也要真正动手去做一些事情,要费脑筋把人的问题解决,同时还要有本领让他的下属去做事。可见中层干部的情况复杂一点,一方面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动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要让别人去做事情。

高层主管,大部分都是在动脑筋、动嘴巴,很少动手。动脑筋想怎样安人,怎样找到人才,怎样让下属去解决问题,怎样把紧急的事情交办下去。高层主管所做的事情没有一样是具体的,没有实际的行动。

所以越是高层,经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比例越大;越是基层,经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比例就越小,甚至普通员工完全是自己动手来完成工作的。

各级领导者要按照这个比例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比如车间主任,要不要自己做事情,得看具体情形。如果工人们都很熟练,他们做的事情都很固定,车间主任不需要坐在那里监督,不如做一些诸如排除故障、保养维修之类的活计。假定车间的工作很繁杂,必须有一个人监督生产线,那车间主任就不需要做事情,只负责巡视生产线,解决临时发生的问题就好了。中层干部最好把自己做事的部分稍微减少,把经常性的事务都推给下属去做,自己只做一些偶发的事,同时动脑筋想一些解决方案。高层主管越少动手越好,多动脑,多去安人,因为安人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了。



主管应该有权势,但是尽量不要运用,最好用脸色来管理,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方法。主管要培养下属学会观察自己的脸色,主管用脸色来管理,让下属自动自发,这才是艺术的表现。因此我们有三点具体的建议:第一,主管平常要和蔼一点,不要老是板着脸,你经常板脸,人家想看你的脸色也看不出来。第二,不要翻脸太快。翻脸比翻书还快,会让下属来不及调整,就显得奸诈阴险。第三,要考虑到下属响应的时间,给下属一点时间,他才能够看到你的脸色,然后自己去想办法调整,他调整过来后,你的脸色缓和下来,他就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如果再给他一些鼓励的话,他就知道以后要自动自发才不会挨骂。所以觉得脸色管理不好的人,是他自己拿捏得不好,而不是脸色管理本身有什么问题。

太过重视口语上的沟通,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若发生什么事情都要讲出来对方才知道,但你一讲出来,对方又感觉到不愉快,怎么解决?比如一个司机开车很快,你坐他的车,直接批评他的话,就很危险。你要么不坐他的车,既然坐他的车,又嫌他这嫌他那,他开车时情绪就不会好,那最后谁倒霉?出了事你根本逃不掉的。那碰到类似的事要不要说出来?不能一概而论。人与人要长期在一起,你样样都说出来,你不说的时候他反而不知所措。不如让他养成主动看我们的脸色习惯自己调整得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给他脸色看,而是用脸色暗示他,这样做不对。他看到后自动去调整,然后我们把脸色改变过来,这有什么不好?

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发号施令的领导方式,所以将领导方式分成正常式跟非常式。所谓正常式,就是说时间允许,就全力支持下属,让他从自动自发中去磨炼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指挥、监督降到最少,而把协调发挥到最高。但是事情紧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行使指挥权,也可以发号施令。这样一来就两边兼顾,一个人能柔而不能刚,或者能刚而不能柔,都是不对的。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好好先生,就不能发脾气,中国人讲究人和,就不能有异议,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就没有办法兼顾工作绩效,这些观念应该彻底改过来。我们重视人际关系的目的是要提高工作绩效;我们对人柔和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很强硬地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做好好先生,是希望事情能够做好。如果做不到二者兼顾,那我们就很危险。我们一再被骂成“和稀泥”的民族,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兼顾。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以圆满完成任务作为领导的基本目标,从这个角度来顾全大家的面子,一方面让大家愉快,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目标,这就是刚柔并济。刚柔并济还不是最高的境界,如果让大家主动地来看你的脸色,主动地调整,你虽然刚,但是不用表现出来,用很柔和的方式就可以带动大家自动自发工作,这才是真正自动自发式的领导境界,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