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全集 > 第四章 如何做好领导

第四章 如何做好领导




领导有三个步骤,

都以看得起下属为共同的基础。



第一步是扭转乾坤,

抱定不与下属争功的心态。



第二步是邀请参与,

下属不敢参与,要使他具有信心。



第三步是约法三章,

规定不能太多,简单具体最有效。



一切以公正和诚信为出发点,

使下属深信不疑而自动发挥潜力。



从现在开始尝试着实施,

熟练之后自然灵巧而有效。



把组织颠倒过来


所谓乾坤意指天地,扭转乾坤就是把组织颠倒过来,地在上而天在下,这样天气向上、地气向下,才容易沟通,符合阳气向上、阴气向下的自然道理。领导在上,下属在下,以上指使下,下属就会承受压力,因而产生抗拒,对领导不能自然地接受。

倘若颠倒过来,领导把下属捧得高高的,充分看得起他,凡是下属能够处理的事情都放手并支持他去发挥,让他有成就感,相信下属必然十分乐意而自动自发。

中国人最喜欢听一句话,大概就是:“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可见“以大事小”,把下属安置在自己的上面,相当有效。放下身段,不能高高在上。

下属不能做的,要设法辅导他,让他会做,下次他自己就有兴趣主动去做。不要抢夺下属的功劳,不要剥夺下属的成就感,这是领导的第一步(如图4-1)。

图4-1 把组织颠倒过来

领导以看得起下属的心态,让下属觉得很有面子,是激励下属好好表现的有效方法。如果你去询问一位年轻的朋友:“为什么那么努力?那样用心?”答案多半是:“没有办法,领导看得起我,我得表现好一些,要不然不好意思。”

相反地,一位下属态度消极,工作不力。你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大多是:“反正领导看不起我,表现得再好,他也不会认定,干嘛那么拼命?”

可见,给下属面子,看得起他,这对领导来说是十分有利的。高高在上,把下属压在下面,令其动弹不得,或者由于不受尊重而没有面子,不如反过来把下属捧在上面,让他不好意思不好好表现。

以大事小,正是树状组织生生不息的原理。把组织颠倒过来,由原来的金字塔变成树的形状而不是机械的倒金字塔形(如图4-2)。

图4-2 放手支持下属好好表现

下属是枝叶,领导便是树干,所以称为干部,下面有树根,支持树干好好去发挥。1、2、3能做的,a不做,就让1、2、3去发挥。4、5、6能做的,b不做,让4、5、6去发挥。e、b能做的,c不做,让e、b去发挥。c能做的,d不做,让c去发挥。千万不要上侵下职,自己忙碌不堪,下属却觉得没有事情做而制造是非,那才是冤枉。

c不能做的,d来做。e、b不能做的,c来做。4、5、6不能做的,b来做。1、2、3做不好的,a来做。平常时期,尽量放手让下属去做;非常时期,领导挺身而出,表现得有勇气、有担当。这才是树状组织互依互赖的特质,发展为生生不息的精神。

领导在平常时期,尽量放手让下属自己去把工作做好,其实是在工作中训练下属、培育人才的最佳途径。下属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发挥,使其获得成就感,当然愈做愈起劲;下属不能做的,教导他、辅助他,但不能代替他做。有些领导为了自身的安全,抓住某些工作不肯放手,生怕下属表现得好,影响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下属忙碌,领导才能放心;若是下属不忙,反过来经常找领导的麻烦,那才头疼。

非常时期应该比平常时期短暂,才属正常。如果一直非常下去,那就十分不正常,必须找出原因,设法加以导正。平常时期和非常时期各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是领导的权宜应变。



中国式的领导,不重领导的英雄性表现,而重领导巧妙的深藏不露。那么,领导的第一步,便是改变自己高高在上、处处发挥以大事小的作风。领导把下属看得有分量,把他捧得高高的,下属自然不好意思不争气,有机会就能好好表现一番,不让领导失望。



适时邀请下属参与


将组织扭转过来,领导放手支持下属去做事。但是,下属依然心存害怕,未必真的敢放手去做。主要原因是“多做必然多错”,喜欢参与却不敢贸然参与,想要主动也不愿意主动,所以领导最好能够设法邀请下属参与,培养他们自动的气氛,养成自发的良好习惯。

邀请下属参与,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例如:请他记录或录音;请他代表发言或提出方案;请他整理有关资料或邀约有关人员;请他模拟相关情形并提供对策;请他监听协商内容并适时提示;请他办理或协助有关事宜;等等(如图4-3)。

图4-3 不同的邀请方式

只要赋予合适的责任,使其由不好意思不参与到自发地热烈参与。既然受到领导的邀请,当然可以放心地参与。自己贸然前来,万一领导不表示欢迎,岂非自讨没趣?对于下属的这种顾忌,领导必须主动加以消除。

参与是一种习惯,领导先要去除下属的不安,根据他们个人的特长,适当地邀请,以看得起的心情来激发其参与。能不能邀请合适的下属使其合理地表现,对领导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看错了,应该邀请的没有邀请,不应该邀请的却给予邀请,反而会让下属看不起,认为领导不知人,也不善任;甚至可能被误解为滥用私权,偏爱某些人;或者有意让某人难堪,故意弄些难题让他出丑,那就更加影响士气,破坏了团队的和谐。

领导愈具有知人之明,受邀请的人就愈容易接受,否则推三阻四,也是难免。邀约适当的下属,对当事人固然是一种荣誉。没有被邀请的人,也会努力向上,希望有一天能受到领导的邀请。

领导诚恳邀请下属参与,下属如果不领情、不接受,那该怎么办?不能勉强下属接受,以免引起反感,也不能没有反应,或者立即改邀别人,造成不良的后果。一个决策,下属很乐意去参与执行,大家都很愉快;若是下属不乐意配合,千万记住中庸之道是要彼此求合理的。领导应该承认下属也有五分道理,先听听他的意见,假若他的意见很对,领导就要调整决策,这样才是真正的合理。如果他讲的并不合理,领导可以分析给他听,当然,最好先称赞他很用心。最后他接受了,彼此都愉快;他坚持不让步,领导可以发挥指挥权,俗称“敬酒不吃吃罚酒”。先礼后兵,先柔后刚,这种软硬兼施的方式必须分出先后,才会增进和谐的气氛,尽量获得人和的效果(如图4-4)。

图4-4 下属不接受要有效处置

领导最好冷静思虑,下属不接受邀请,到底是真的不会做呢,还是由于不愿意做而借口推辞?孟子曾把这两种情况称为“不能也”和“不为也”。并且指出不能也比较容易克服,可以教他、帮他,或者派他出去接受训练,很快就由不能变能;至于不为也,那就应该提高警觉,为什么不为?是不敢做?不愿意做?或者是不多做?先分辨明白,再对症下药,才比较有效。

不敢做的原因,大多来自对领导的不信任感,认为领导随时会借故找他麻烦,所以想做、能做也不敢做。不愿意做的原因,主要是心中有不满,存心应付而不积极。不多做的原因,是害怕多做多错,对自己不利,或者气氛不对,多做会引起同仁的不满,因此少做为妙。



下属如果不了解领导的个性,就不敢乱动。所以,领导最好先表明自己的态度:一不强制,二不压抑,三不盲目要求,让下属真正体会和认知领导的合理性,亦即“一切合理”的原则,在彼此之间,获得共识。领导率先表示诚意,随时邀请下属参与有关的事宜,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养成参与的习惯。下属乐于参与,就会全心投入,把事情做得相当圆满。



与下属约法三章


下属很热心、很主动,做事很起劲,这时候当领导的心情如何?很愉快,也很害怕,为什么会害怕?因为中国人往往过分自作主张,所以孔子才告诫我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希望我们重视“专职分工”的道理,不要胡乱管闲事。下属有了自动自发的精神,领导就要适时约法三章(如图4-5),作为彼此之间共同的约束,以免人人擅自做主,乱了阵脚。

图4-5 领导和下属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的要点如下:

首先,凡是下属第一次遇到的工作,不要擅自做主,须想好腹案,当面和领导商量,彼此达成一致后,才能同心协力把事做好。

其次,第二次做,不可依样画葫芦,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再次,领导以外的人员交办事宜,下属应该主动和领导商议,取得领导的同意,或者报告一下,比较合理。

我们看看一般人的做法。第一次遇到事情,往往不是盲目找领导请示,便是信心满满地擅自做决定。前者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反正领导做主,自己用不着负责任;后者则经常自以为是而招致许多想象不到的后遗症,因为学识、经验的欠缺,哪里能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此一来,置领导于何地?

第二次做的时候,不是依循前例,认为上一次怎么样,这一次当然可以照办,便是把它当做第一次遇到,向领导请示或者擅自做决定,基本上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至于领导以外的人交办事宜,有些人釆取全部报备的方式,甚至要求他们先向自己的领导说好,才能承接。有些人则完全不向领导报告,自己需要就做,也不合宜。

有效的领导,其实就是能获得及时的回馈。换句话说,下属能够自动自发地向领导提出及时的回馈,便是有效的领导(如图4-6)。

图4-6 有效领导获得及时回馈

领导的原理,其实便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领导有刺激,下属有反应。反过来,下属有刺激,领导也有反应。彼此密切配合,化有形为无形,大家都愉快。如图4-6所示,领导有7个下属,1和4与领导做双向沟通;2和6向领导单向报告;3和5接受领导的辅导或协助;7则暂时无反应。这些情况都是动态的,并非固定如此。良好的领导,表现在双方都能够掌握时间的因素,做到及时反应。

下属有事会自动找领导,无事就不会死缠着领导。领导认为需要,会适时地给予辅导,否则也会尽量让下属自主工作,不随意干扰。及时回馈,必须注意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大小。凡事考虑其时效性,予以A、B、C重点区分,领导和下属都能够及时有反应,效果必然十分良好。

通常下属都会抱怨,领导给他的压力太大,好像十分不信任他,老是催促、查询、指责。殊不知这种情况,下属自己也应该负起很大的责任,因为领导所担心的,实际上并不是下属会不会做、愿不愿意做。领导所最害怕的,是下属不吭气、不出声,等到时间一天一天消耗掉,到了最后关头,才表示不会做或不愿意做。

领导心里气愤的,并不是不会做或不愿意做,他所不能谅解的是:为什么不早说?早说不会做,可以另请高明,甚至自己投入,都不成问题;早说不愿意做,也有时间另行设法解决。把宝贵的时间耽误掉,才说出来,当然令人气恼。可见及时回馈,是被领导者必需的修养,也是领导者应该严格要求的事项。



约法三章,使下属动而不乱,在自动自发中,不会越权或失职。领导应该做到的事情,必须自己率先做好,然后再来要求下属,下属就比较容易接受。否则片面要求下属遵守约法三章,自己却经常开恶例,不按照约法三章的精神办事,下属自然也会仿效,弄得大家都丧失信心。



思考


1.你认为把组织颠倒过来其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的下属不接受你的邀请该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中,你有约法三章的习惯吗?如果有,那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