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康熙下令开海贸易,设粤、闽、浙、江四海关,史称“四口通商”。

1755年(乾隆二十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船长洪仁辉,首次驾船到宁波贸易。其后,外国商船开始前往宁波口岸贸易。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  清政府宣布关闭广州以外所有通商口岸,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1759年6月(乾隆二十四年五月)  洪仁辉等一行12人,驾“成功”号三桅商船,从广州出发,北上京师告御状。

1759年7月(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起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受命审理洪仁辉案。粤海关监督李永标被抄没家产,革职流放;洪仁辉“在澳门圈禁三年”;曾帮过洪仁辉的民人刘亚匾被处死;其他涉案人等皆受处罚。

1759年12月(乾隆二十四年十月)  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

1793年7月(乾隆五十八年五月)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1802年(嘉庆七年)  英国兵船借口防止法国侵占澳门,开进伶仃洋面。后经清方阻止,英船退出。

1808年(嘉庆十三年)  英舰借口对抗法国,强占澳门,登陆黄埔。清方调兵封锁澳门,英军撤离黄埔。

1813年(嘉庆十八年)  清政府制定《官吏、兵弁及人民吸食鸦片治罪则例》。

1815年(嘉庆二十年)  清政府制定《查禁鸦片烟章程》。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  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嘉庆皇帝未予接见。

1938年(道光十八年)冬  道光皇帝决心查禁鸦片,选任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专办禁烟事务。



1839年(道光十九年)


3月10日(正月廿五日)  钦差大人林则徐抵达广州。

3月18日(二月初四日)  林则徐颁布《谕洋商责令夷人呈交烟土稿》。

3月24日(二月初十日)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抵达广州英国商馆。同日,林则徐下令:终止一切中外贸易,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

3月28日(二月十四日)  义律“敬禀钦差大人”,上缴鸦片20283箱。

3月29日(二月十五日)  林则徐下令恢复对商馆的供应。

5月2日(三月十九日)  林则徐认为收缴鸦片工作如期完成,撤销对商馆的封锁。

5月22日(四月初十日)  因具结问题产生分歧,义律命令所有英人离境,所有英船不得进广州入港口贸易。

5月24日(四月十二日)  义律等人离开广州前往澳门。

6月3日~6月23日(四月廿二日至五月十三日)  虎门销烟。

7月7日(五月廿七日)  英国水手在广州沙尖嘴村纵酒行凶,打死村民林维禧。

8月12日(七月初四日)  义律拒不交凶,在英船上自立法庭,审判林维禧案。

8月24日(七月十六日)  林则徐宣布驱逐澳门英夷出境。

8月26日(七月十八日)  澳门的英商及家属,离开澳门漂浮栖居海上。

9月4日(七月廿七日)  中英广州九龙海战爆发。

11月3日(九月廿八日)  中英广州穿鼻海战爆发。



1840年(道光二十年)


4月(三月)  英国议会通过对华用兵的决议案。

6月下旬(五月底)  英国对华远征军总司令兼全权代表懿律来华,英军集结广州海域。

6月28日(五月廿九日)  懿律下令,封广州入口所有河道。

7月3日(六月初五日)  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

7月5日(六月初七日)  中英第一次定海保卫战。定海镇总兵张朝发重伤身亡。

7月6日(六月初八日)  定海失陷,知县姚怀祥投水殉国。

8月6日(七月初九日)  英国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宣示武力。

8月12日(七月十五日)  伊里布任钦差大臣,主持浙江军务。

8月19日(七月廿二日)  道光皇帝收到英军的《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

8月20日(七月廿三日)  道光皇帝通过琦善,谕旨英军:返棹南还,听候办理。

8月30日(八月初四日)  琦善会见英方代表,劝说英军南下广州。

9月15日(八月二十日)  懿律等率领英舰起碇南下。

9月16日(八月廿一日)  定海青岭村民包祖才活捉英国陆军炮兵上尉安突德。

9月17日(八月廿二日)  道光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准备驰驿前往广东,查办事件。

9月28日(九月初三日)  道光下旨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交部议处。

10月2日(九月初七日)  伊里布同义律等英方代表人会谈,企图用战俘换失地。无果。

10月3日(九月初八日)  琦善进京面圣后,离京南下,赴任广东。

11月6日(十月十三日)  懿律和伊里布私下议和,宣布浙江停战。

11月15日(十月廿二日)  懿律率领部分舰船离开定海,南下。

11月29日(十一月初六日)  琦善到达广州。此间,懿律染病辞职,返回英国。义律接任全权代表。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1月7日(道光二十年腊月十五日)  英军攻陷广州虎门沙角和大角炮台。清军副将陈连升及其子陈鹏举战死。

1月10日(道光二十年腊月十八日)  英军围困虎门镇远、靖远、威远等炮台,并破坏清军布置在江面上的木排铁链。

1月20日(道光二十年腊月廿八日)  义律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

2月11日(正月二十日)  广东巡抚怡良密奏道光皇帝,弹劾琦善私许香港。

2月20日(正月廿九日)  道光皇帝下谕:琦善擅予香港,辜恩误国,着即革职锁拿,押解京城严讯。

2月25日(二月初五日)  舟山英军登船南下,伊里布收复定海。

2月26日(二月初六日)  中英虎门大战,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

3月2日(二月初十日)  惩办琦善的谕旨到达广州。琦善被锁拿进京。

3月5日(二月十三日)  果勇侯杨芳抵达广州。

3月6日(二月十四日)  道光皇帝下谕:“伊里布革去协办大学士,拔去双眼花翎,暂留两江总督之任。”

3月13日(二月廿一日)  英军攻陷了广州大黄滘炮台。果勇侯杨芳的马桶战术失败。

3月18日(二月廿六日)  英军占领广州城西南角的商馆。广州城岌岌可危。

3月19日(二月廿七日)  义律提议,休战通商。

3月20日(二月廿八日)  英军退出广州,通商恢复。

4月14日(三月廿三日)  靖逆将军奕山抵达广州。

4月16日(三月廿五日)  清廷命林则徐以四品卿衔赴浙,听候谕旨。

5月21日(四月初一日)  奕山下令火攻英舰,但英舰一艘未损,而清军木排、民船却损失殆尽。

5月22日(四月初二日)  英军反攻,分兵两路进攻广州城。

5月26日(四月初六日)  广州升白旗投降。

5月27日(四月初七日)  靖逆将军奕山同义律签订《广州和约》。

5月29日(四月初九日)  三元里乡民抗英斗争爆发。

5月31日(四月十一日)  广州知府余保纯出面,解散三元里义军。

6月1日(四月十二日)  双方各自退兵,广州停战通商。

6月28日(五月初十日)  道光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7月(六月)  道光下旨将伊里布商议定罪。不久,伊里布被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8月(七月)  琦善被判斩监候,改命发遣军台效力赎罪。

8月10日(六月廿四日)  新任全权代表璞鼎查抵达香港。

8月19日(七月初三日)  道光帝命林则徐折往东河效力赎罪。

8月26日(七月初十日)  第二次厦门之战,英军攻陷厦门石壁防线,厦门失守。

8月(七月)  林则徐在镇江会见魏源,赠《四洲志》资料给魏源,希望魏源编辑成书。

9月26日(八月十二日)  第二次定海之战爆发。

10月1日(八月十七日)  定海土城防线失守,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定海总兵葛云飞战死。

10月2日(八月十八日)  英军包围定海县城,县城守军溃逃,定海失陷。

10月10日(八月廿六日)  英军进攻镇海。浙江提督余步云临阵脱逃,镇海失陷。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投水殉国。

10月12日(八月廿八日)  英军兵临宁波,浙江提督余步云再次临阵脱逃,宁波失陷。

10月30日(九月十六日)  奕经出任扬威将军,领军南下。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


3月10日(正月廿九日)  扬威将军奕经发动浙东反攻战,出兵三路,对定海、镇海、宁波同时发起进攻。

3月13日(二月初二日)  清军进攻定海、镇海、宁波失利,英军开始由防御转入进攻。英军进逼奉化,浙江提督余步云再次临阵脱逃。

3月15日(二月初四日)  英军进攻慈溪,副将朱贵战死。

3月16日(二月初五日)  英军进逼长溪,参赞大臣文蔚率部撤退。扬威将军奕经也从曹娥江前线撤退至杭州。清军浙东反攻战彻底失败。

3月21日(二月初十日)  浙江巡抚刘韵珂向道光皇帝密奏“十可虑”。

3月下旬(二月中旬)  东河河工告竣,水患平息。道光下旨,林则徐仍遣戍伊犁。

3月28日(二月十七日)  道光谕旨:耆英着驰驿前往浙江,署理杭州将军;伊里布着改发浙江军营效力。

4月12日(三月初二日)  道光任命耆英为钦差大臣。

5月9日(三月廿九日)  新任钦差大臣耆英到达杭州。

5月18日(四月初九日)  英军进攻乍浦。乍浦海防同知韦逢甲力战重伤身亡;李廷贵、张淮泗所率陕甘援军苦战殉国;乍浦副都统长喜力战不屈,后投水殉国。乍浦失陷。

6月16日(五月初八日)  英军进攻吴淞口,江南提督陈化成拼死力战,英勇殉国,吴淞口失守。宝山清军弃城逃跑,英军占领宝山县城。

6月19日(五月十一日)  上海守军出逃,英军占领上海。

7月21日(六月十四日)  英军进攻镇江,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部激战。城破后依然领兵巷战,战至最后,自焚殉国。

8月初(六月末)  英军兵临南京。扬言勒索赎城费300万元,否则就要攻城。同时,耆英、伊里布派张喜等和英方交涉,要求停战议和。

8月14日(七月初九日)  中英双方正式谈判在南京城外静海寺举行。

8月29日(七月廿四日)  《南京条约》签署,鸦片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