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69页

第69页





[8]  Mark,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  46.



[9]  Kirkpatrik  Sale,  Christopher  Columbus  and  the  Conquest  of  Paradise  (London:  Tauris  Parke  Paperbacks,  2006),  7-13.



[10]  Edward  M.  Spiers,  The  Army  and  Society:  1815-1914  (London:  Longman,  1980),  121;  Robin  Moore,  ‘Imperial  India,  1858-1914’,  in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vol.  3,  ed.  Andrew  Port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42.



[11]  Vinita  Damodaran,  ‘Famine  in  Bengal:  A  Comparison  of  the  1770  Famine  in  Bengal  and  the  1897  Famine  in  Chotanagpur’,  The  Medieval  History  Journal  10:1-2  (2007),  151.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不论是建立帝国还是推广科学,没有钱都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究竟是这些作为的最终目的,还是个避不掉的危险?

我们很难掌握金钱在现代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告诉我们各个国家是如何成也金钱、败也金钱,我们也看到金钱是如何为人类展开新视野,但也让数百万人遭受奴役,如何推动着产业的巨轮,但又让数百种的物种惨遭灭绝。然而,想要了解现代经济史,其实重点就只有一个词:增长。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盛的青少年一样不断增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增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确实全球产值会增加,但多半是因为人口增长、移居到新的土地,而每人平均产值则维持不变。然而,到了现代,一切都已改观。在150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总产值约是2500亿美元;而今天是大约60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在1500年,每人年平均产值约为550美元,但今天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年平均产值高达8800美元。[1]这种惊人的增长该如何解释?

经济学向来就是出了名的复杂。为了方便解释,让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有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2]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产业龙头的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世上任何银行都是如此。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是吗?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这事实上并不是件诈骗案,而是另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在这个面包店的例子里,之所以“承包商户头里的金额”与“银行里实际现金的金额”会出现落差,是因为这个落差就在于C小姐的那个面包店。A先生把银行的这笔钱投入这项资产,是因为相信终有一天有利可图。虽然现在面包店连一条面包都还没烤,但不管是C小姐还是A先生,都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例如一年后),店家生意就会一飞冲天,每天卖上几千个面包、蛋糕、饼干之类,赚得可观的利润。这么一来,C小姐就能连本带利清偿贷款,如果那个时候B先生想把现金取走,A先生也能轻松应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运作就是基于信任着一种想象的未来;银行家和创业者相信面包店能成功,承包商也相信银行未来一定能把钱再还给他。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金钱是种十分特殊的概念,可以代表许许多多不同的事物,而且也可以协助将几乎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换。然而,在历史来到现代之前,这种交换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原因就在于,当时金钱只能代表一些“实际存在于当下”的物品。这与“创业”的概念无法兼容,因此也就很难促进经济成长。

让我们回到面包店的例子。如果金钱只能代表有形、实际的物品,C小姐还有办法开面包店吗?绝无可能。在目前,虽然她有许多梦想,但缺少有形的资源。她想开面包店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找到某个愿意立刻开工但几年后才收钱的承包商,而且到时候面包店究竟赚不赚钱还很难说。然而,这样的承包商几乎是世界级的珍稀品种。于是,这下子咱们的创业者陷入困境。如果没有面包店,她就不能烤面包。不能烤面包,就赚不了钱。赚不了钱,就雇不了承包商。雇不了承包商,就没有面包店。



人类就这样在这种困境里困了几千年,结果就是经济冻结、无力增长。一直要到现代,基于对未来的信任,我们才发展出一套新的系统,才终于有办法跳出这个困境。在这项新系统中,人类发展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着目前还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正是“信用”的概念,让我们能够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而这背后有一项基本假设,就是未来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目前的资源;只要我们使用未来的收入来投资当下,就会带来许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