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399页

第399页



改革的风暴迅速吹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国家。在苏联、匈牙利和波兰的变化的鼓舞下,东德百姓开始要求自由。数以千计的人以创纪录的数量逃向西德,用他们的脚做出了选择;东德警察越来越半心半意地制止他们的努力,尽管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拒绝对改革做出任何迁就。1989年10月,戈尔巴乔夫的一次来访,使更多的示威者高呼他的名字走上街头。昂纳克被迫让权,其继任者宣布:东德人从此将有权到西方旅游,从1961年起横亘在东西城区之间象征性的柏林墙将被推倒。热切的群众蜂拥来到墙前,卫兵无能为力或者是不情愿,并不制止他们翻墙而过去拥抱另一侧的人。就在几天之内,300万东德人越境到联邦德国,多数人还是平生第一次离开东德。一位东德诗人评论说:“事情发生得如此迅速和简单,我应该因高兴而落泪。而竟然拖得如此之久,我也应该因愤怒而哭泣。”在东德举行的第一次自由选举中,主张与联邦德国统一的保守派轻易地获胜。1990年12月,东西德统一成一个德国。

在捷克斯洛伐克,柏林墙垮掉的消息导致了民众游行,没过10天,大批激动的人群聚集在首都布拉格的中心,要求改革并抗议警察殴打游行群众。政府领导没有了苏联军队的支持,被迫与那些要求自由选举的人谈判。1989年12月,联邦议会投票终止了现政府的权力。一位作品遭到政府禁止、本人也因政治活动遭过牢狱之灾的年轻剧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被选作总统。哈维尔称之为“天鹅绒革命”的这次民选为捷克斯洛伐克带来了不流血的自由。然而,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的对立,最终于1993年导致了两个分离的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

柏林墙倒了



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政府也于1989年在经济危机和普遍争取更好生活的行动中垮台。在保加利亚,一些官员和军官认定变化不可避免,他们推翻了试图把群众的目标转向反对土耳其少数民族,以此来讨好群众、换取支持的冷酷无情的领导。在罗马尼亚,腐败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在示威游行蔓延时,试图动用武力维持权力。当他开始演讲时,抗议者高呼要他下台,罗马尼亚的治安部队向人群开火。齐奥塞斯库企图乘直升机逃跑,但他被逮捕,由一个迅速组成的法庭审判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他死后被抛尸野外,被电视摄影师拍了下来。最终,甚至在欧洲最落后和封闭的国家阿尔巴尼亚,1991年6月,食品匮乏导致了罢工、骚乱和政府倒台。

东欧国家政权突然而意外的崩溃,对苏联内部的迅速变化施加了压力。早在1990年,非共产党的党派获准成立,对宗教活动的限制也解除了。戈尔巴乔夫被人民代表大会选作总统,这一权威地位不再自动地与共产党相关联。苏联的好几个加盟国都肯定地表示,他们可以通过法律宣布由苏联加诸给他们的法律无效。立陶宛是第一个宣布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加盟国。

不过,戈尔巴乔夫依旧相信,只要进一步改革,就仍能挽救共产主义。在俄罗斯共和国内部,鲍里斯·叶利钦这位讲话强硬、饮酒过度,而且越来越受欢迎的改革者,开始挑战戈尔巴乔夫的权威,尤其是在1991年初,这时戈尔巴乔夫受到不想改革的强硬派共产党人的批评,似乎就要偏离改革路线了。戈尔巴乔夫在4月份又改变态度,接受了苏联各加盟国应该自主的观念——这将有效地终结苏联的存在,从而进一步激怒了强硬派。8月,在军内、党内及克格勃内有影响的人物,将戈尔巴乔夫软禁在他的克里米亚消夏别墅中。在莫斯科,叶利钦鼓励抵制政变,因为政变的军队仍然效忠于合法政府。失败的政变加速了苏联的垮台。戈尔巴乔夫作为英雄返回莫斯科。俄罗斯议会主席叶利钦将自己的共产党身份闲置起来。戈尔巴乔夫任用了更多的改革派部长,而苏联政府承认了那些自己立宪并加速反对苏联意志的加盟国的自主权。到1991年末,原先的15个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中有13个宣布了独立。1991年圣诞节那天,精疲力竭的戈尔巴乔夫在执政非同寻常的6年岁月之后辞职。从此苏联不复存在。

苏联东欧政权的垮台结束了冷战,并把世界从美苏间核战争的威胁中突然解救了出来。然而,无论对前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还是对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通向经济和政治稳定的道路并非平坦。多数这样的国家缺乏议会制政府的传统。何况,由政府控制的计划经济转入自由市场经济被证明极其困难。不造成当即的混乱和持续的通货膨胀是不可能落实自由市场经济的。于是,各地物价飞涨,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为了增加生产和消费品的贮存,这种剧烈的震撼是必要的。但急剧的通货膨胀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艰辛。到1992年1月叶利钦宣布在俄罗斯停止物价控制时,许多基本消费品的费用已增长了3倍。不仅如此,无论政府当局曾经怎样实施高压政策,如今效力已经式微,这就鼓励了犯罪和暴力,而地下帮派则利用了这一混乱的局面。自由需要付出代价。

苏联东欧剧变也激化了不同民族间极其激烈的敌对情绪——他们在苏维埃时期,曾被迫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中。其中尤以南斯拉夫为最,其境内的三大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各有各的宗教:俄罗斯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南斯拉夫分裂成好战的民族集团,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先后宣布从塞尔维亚人控制的南斯拉夫中独立出来。在波斯尼亚境内紧接着发生了带有明显的“民族清洗”和种族灭绝特征的国内战争。“欧洲正在萨拉热窝死去”,德国的一幅招贴画对波斯尼亚的首都发出如此警告,那里正不断地遭到塞尔维亚人的炮轰。波斯尼亚的战斗可能造成了15万人死亡,而且有280万人成了难民。最后于1995年,美国政府鼓励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签订了《代顿和平协议》,并由6万维和部队(其中三分之一是美国人)进驻那里,监督执行。维和部队理应保护少数民族,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却对一次又一次的停火失败无能为力。其他地方长期存在的民族对立也并不易于消除。尤其是在那些存在不可忽略的少数民族的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和拉脱维亚。在东欧,激进的民族主义仍是威胁。从苏联时代留存下来的核军事设施仍留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世界和平继续构成威胁。

由于苏联的垮台,古巴成为亚洲之外的唯一社会主义前哨。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统治地位岿然不动,尽管美国妄图用经济封锁限制同这个加勒比岛国的贸易并造成古巴人民的艰难来推翻他。1991年苏联突然撤销原先每年提供的数百万美元援助,恶化了古巴的经济形势,这是连游客带来的可观的外币也无法补偿的。

经济制裁在世界的其他地区确有致命的效果。在南非,种族隔离法(针对黑人进行不平等的区分隔离)终于结束,这是国内改革派的英勇斗争和国际上对在任白人政府加大外交和经济压力的结果。赢得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曾经向他的信众许诺“我们将会自由。”随着暴力在南非大部分国土上的蔓延,政府于1985年宣布戒严,并对一些黑人领袖施行血腥的监禁。南非政府受到国际经济制裁,最终,许多公司出售了他们在南非的经营权。1991年6月,南非的种族隔离法被撤销。两年之后,南非的白人政府接受了与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分权的安排,使黑人第一次有可能在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经济制裁也随之结束。1994年,在南非的首次自由民选中,作为政治犯被监禁27年的纳尔逊·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南非正在缓慢地设法克服几十年来的不平等以及部族对立和暴力行动。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人民遭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涂炭,大多数人挣扎在贫困之中。20世纪80年代,饥荒在干旱肆虐的埃塞俄比亚、乍得、尼日尔、苏丹和其他非洲国家蔓延,90年代又在饱受战争之苦的索马里、卢旺达和扎伊尔横行。安哥拉的内战于1991年结束,而莫桑比克的内战却在猖獗。来自更繁荣国家的红十字会的捐赠和礼物使可怕的灾难稍有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