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事经济学 > 转折点的理性效应

转折点的理性效应




本质上,期望悖反是意料之外的原因引发的结果。因此,转折点让受众的脑海中浮现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事件会有这些意外转变?为什么主角没有预见到?为什么我自己也没有预见到?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惊人的转折?”

转折点在现实中戳破了一个洞,观众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用信息来填补这个缺口。他们在脑海中快速回溯之前的场景和图像,寻找之前错漏的原因,想要揭开“为什么”之谜。答案早已在故事的设定中埋下了伏笔。当观众看到隐藏的真相的那一刻,会顿悟:“就是这样,现在我懂了!”这种洞察为观众带来喜悦和启发。

以《点球成金》为例:当球队总经理比利·比恩向首席球探和球队经理介绍赛伯计量学计划的时候,他以为员工会像他一样对这个项目的潜力兴奋不已。转折点:另两个人一听到这个计划就表示反对,拒绝执行计划,并且不惜一切手段对抗这个新策略。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讶异地扬一扬眉毛,琢磨这是为什么。然后我们突然意识到,棒球运动毕竟是19世纪的发明,业内那些老员工按照传统方法工作并且比赛了一辈子,绝不会轻易拥抱21世纪的新方法。

碰了钉子之后,比利的策略推动故事向新的方向移动,磕磕碰碰地进入现代,从而推动电影达到正向高潮。在这个过程中,《点球成金》以对棒球历史的洞见、现代棒球方法及人物内心深处的真相作为对观众付出注意力的回报。

就像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的那样,观众最大的愉悦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当故事技巧化地把它的意义包裹在戏剧性之中的时候,观众不会感觉到精神压力,却会对世界和人心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转折点的情感效应


感情始于对刺激的反射。当景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对感官产生刺激的时候,理智会立刻开始分析它们的意义,判断它们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比如有益/伤害,熟悉/陌生,美好/丑陋,支持我/针对我,诸如此类。

这一理性判断过程依赖于对改变的预判。如果生存环境是中立不变的,理智就会无视环境,专注于眼前的诸多人物。但是当环境产生改变的时候,认知会突然跳出来警告我们变化会威胁生存,这是动物本能。

一旦理性判断出变化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特定的腺体开始工作,把混合物注入血液中。我们经历的这种化学物质的注入就是情感。正如我们在第三章中提到的,在最基础的层面,我们的感觉只有两种——愉悦和痛苦,但是二者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复杂性的变体。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对刺激物产生两种对立的解读,从而体会到“复杂情感”。

因此,情感是变化的副产品。当理智察觉到由负到正的改变时,它会释放出带来愉悦感的物质;如果理智判定这种改变是由正到负的,则会释放痛苦。

把这种现象应用到讲故事当中,就可以给设计转折点提供灵感。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