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事经济学 > 第六章 目的导向型故事

第六章 目的导向型故事



The  Purpose-Told  Story


前面两章中,我们探讨了从远古神话到21世纪的电视连续剧,每个故事中深藏的事件设计。本章,我们将把这种古老范式引入21世纪的创新市场营销中的对应部分,即目的导向型故事。首先,让我们对虚构型故事和目的型故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聚焦于后者独有的构成元素。



虚构型故事与目的型故事


长篇与短篇

最早的时候,当部落的人们聚集在篝火边时,讲故事的人就确定了故事的标准时长。他们的依据是单次就坐时长,即人们在一个地方能舒舒服服地坐着,专心致志听故事而不走神的时间。这个从实践中得出的结果后来就成为了传统的两小时左右的演出长度,包括戏剧、歌剧、芭蕾和电影,都是如此。

也有一些罕见的例外,比如尼尔·奥拉姆长达24小时的戏剧《偏见》(The  Warp,参见吉尼斯世界纪录)。抛开这类情况不谈,单次就坐时长原则解释了为什么作家要拆散他们的长篇作品或者长篇电视剧,比如《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等,分割成便于吸收的单元,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章节和分集。

与长篇虚构作品不同,目的型故事会缩略事件。典型的商业故事是在三十秒电视广告或三分钟YouTube视频中讲述的迷你故事。通用电气的“欧文怎么了”和多芬的“真美素描”分别是这两个类型的绝佳范例。

假如我们用转折点来衡量的话,长篇小说有多个故事线,时刻驱动着数以百计的转折和冲突。而营销故事则不然,目的型作品通常只用一击就在预期和结果之间拉开巨大鸿沟,有时会有两次这样的转折,但基本不会超过三次。

模糊记忆和细节记忆

故事会留下印记。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人类心智是不断创造故事、存储故事的机器。因此,故事在记忆中留存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事实和数据,并始终栩栩如生。但是大部分虚构作品的故事相当庞大,读者或观众能记住的不过是故事的大致情节和部分人物的浮光掠影。除此之外那成千上万的细节要么模糊不清,要么被全部置之脑后。

简洁紧凑的目的型故事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品牌故事或者旨在刺激需求的故事最重要的细节就是品牌或商品的名字。如同乐迷的脑海中会循环响起心爱的音乐一样,一旦消费者想起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之相关的目的型故事就会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

满足与行动

虚构型故事将受众带入闭合圆圈之中,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目的型故事则将这个圆圈打开一个缺口。两种模式的出发点都是引起好奇心和共鸣(激励事件),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受众与故事的联系(复杂渐进)。但是到了需要收获结果的时候(危机/高潮),虚构型故事让受众的体验完整画上句号,而目的型故事会在这个基础上多走关键一步:目的型故事的受众会将这种故事化体验带入现实生活中,每次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时,都会重新体验一遍这个故事。换言之,目的型故事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故事高潮的美学体验转化成市场中的有效行为,即把受众变成消费者。

最好的目的型故事和虚构型故事都用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满足观众。在故事中,我们为那些之前从不觉得好笑的事情发笑,为那些从不觉得悲伤的事情落泪,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哭还是笑,我们对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洞见,而这一切都包裹在一种我们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当中。想法和情感融为一体,无论大小多寡,都为我们的内心生活增添了一个丰富的维度。经过美妙故事的洗礼,我们的人格更完整了。

单一体验和重复体验

虚构型故事和目的型故事的最关键区别是这样:虚构型故事在单次叙述中完成了它的使命,而目的型故事则在消费者脑海中不断重现,每购买一次产品或服务,故事就会重复一次。目的型故事不仅驱动消费者进行初次购买,而且驱动消费者不断进行重复性全价购买,由此获得利润。

集中的体验能够令人感到愉悦,是因为它带领我们穿越时间,让我们忘却时间的流逝。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如此主观,以至于演奏乐器、看喜欢的球队比赛、打电子游戏或者沉浸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都能让时间从我们的意识中消失。无论是一出好戏、一部好小说还是电影或者电视剧,故事的力量都会将我们卷入时间漩涡中。直到这魔法般的咒语消失,我们看看手表,面面相觑:“哇,已经过去三个小时了?”一些故事的死忠粉丝甚至会反复回到他钟爱的经典作品中,一次又一次重新体验。尽管如此,每次故事高潮过后,受众又会被打回到日常生活当中。

以市场为目的的故事同样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将时间的概念抹去;它还可以不断在受众的脑海中重复,不受时间限制。大众对目的型故事的重复讲述会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是口碑。虚构型故事也有同样的作用,但区别在于大部分作品没有品牌的生命周期那么长(除了《星球大战》等个例)。

作者忠诚和品牌忠诚

读者对虚构型故事的忠诚对象是故事作者。读者寄希望于作者的下一部作品还能给他们带来这种快感。但目的型故事的受众对作者漠不关心,而对品牌或产品产生依赖和忠诚。品牌忠诚度以及作为结果的重复购买,都源自目的型故事创造的镜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