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 第一部分 社会设计之旅

第一部分 社会设计之旅





第1章  丛林探访


社会问题的丛林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你对这片丛林一定有着自己的看法,可是只有走进去才会发现,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让涉足之人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这片丛林,走遍能到达的各个角落,寻找先辈开拓者开辟的道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丛林。你的社会设计之旅就从这里开始。



把握社会问题的大局


社会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把握社会问题的全貌。

阅读相关书籍、收集数据、做现场考察,这些听上去都是非常初级的基本功,但令人意外的是,许多人都没能做到。有些人因为太重视现场考察,忽略了现有的大量数据;有些人太过于依赖从网上搜索信息,忽视了了解现场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人因为专业书、论文、统计数据等太艰深晦涩而对它们敬而远之。总之,很多人收集信息的方式都失之偏颇。

在开始社会设计之前,即便你对相关社会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或者掌握了一些信息,在此还是建议你从头调查。换一个角度,调整一下距离,你就会看到社会问题呈现出的完全不同的景象。无论是从高空俯瞰,还是从地面仰望,以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社会问题,是产生优秀设计的土壤。

本章主要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信息收集方式。



走访现场


让我们首先从走访现场开始。

我们今天身处信息泛滥的世界。只要在网上随便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搜索到相关地区、人物或者社会事件的无数条信息。信息泛滥让我们变得“头重脚轻”,脑子里存放的信息量不断膨胀,而对之加以验证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因此,我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对社会问题纸上谈兵,但却无法感同身受。

走访现场意味着改变单靠抽象思维去理解社会问题的习惯,而是启动所有的感官,用整个身心去感知。迈开双腿,擦亮眼睛,竖起耳朵,挽起袖子,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品尝,由此获得对社会问题的深度认知。亲身体验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社会问题的丛林中收集信息,通过切身体验去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社会设计的开始。

观察记录(神户市三宫地区)

观察主题:向游客提供的游览信息。

通过照片和影像做观察记录,将记录粘贴在地图的相关地点,加深对观察地区整体情况的了解。

至于需要走多少地方、怎么走、走访的范围和距离可以按照个人的自由意志来决定。对于初次接触社会设计的人来说,社会问题的丛林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在走访中难免会遇到障碍,迷失方向,或者举棋不定。因此不要急于求成,在你能达到的范围内,花时间慢慢地边走边看。启动所有感官所获得的感性认知,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信息。



如何走访现场


走访现场的目的是对现场进行观察。(倾听来自社会问题现场的声音也很重要,具体会在下一章介绍。)所谓观察就是理解丛林里发生的种种现象。进行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要点1:启动所有的感官


所谓“观察”,包括各种行为。比如像侦探那样进行地毯式侦查,走遍某一个地区的犄角旮旯;或者是蹲守在一个地方,安静地观察路人的行为;仔细聆听某个空间的声音;用嗅觉、味觉来观察,通过触摸来观察;等等。除此之外,参与或者协助组织一场活动也是一种方式。总之,观察的具体方式没有标准答案。

启动身体所有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消化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以下五个要素(AIUEO)可以作为参考,你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

A(activity)——活动:人与物的去向、途径、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I(interaction)——互动: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U(user)——使用者:使用某个空间、场所的人群的属性(性别、年龄、人群构成等)。

E(environment)——环境:场所的氛围、空间、设施、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

O(object)——对象:观察领域内的物品,特别是独特的或缺失的物品。



要点2:特别留意那些“有疑问”的东西


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那些让人感到不太一样或者不大对劲的地方,比如让人感觉“怎么有些别扭?”“太有趣了!”“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等等。

弄明白这些疑问背后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搞不明白的事情。每个人都习惯在大脑的固定思维框架内去理解周围的环境。而那些让你弄不明白的、在意的事情正是在这些条条框框外,能让你获得新发现,进而提高体察能力的东西。因此不要轻视这些“在意”,把它们清晰地记录下来,便于日后重新回顾、思考。



要点3:将观察内容语言化、可视化


将观察日期、时间、地点、观察对象、疑问、感想等内容,用观察记录表(参见下图)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能准确记录观察地点,建议带上能够涂写的空白地图。如果观察地点是建筑物内部的话,那应该事先准备好建筑物内观图。此外,我们还可以同时通过照片、录像等方式做好影像记录。参观设施的相关介绍、观光图、购物指南等现场能够获取的资料也不要遗漏。

观察记录表

将观察内容整理成以下四个记事项:(1)观察日期、时间;(2)地点;(3)观察对象情景;(4)疑问、感想。其中,(3)和(4)需要分开记录。



要点4:与同伴分享


观察结束后,在一张大的空白地图上贴上所有的观察记录,俯瞰全貌。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和小组成员分享信息,二是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即使是同一个观察目标,每个人的发现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观察能力也有高低。即便是同一个人,如果抱着不同的心态和视角进行观察,也会有不同的发现。举例来说,如果在观察某个社区时设定这样一个目标——寻找所有红色的东西,你会意外地发现过去从来没有留意到的内容,比如你会发现很多红色的防灾标志,意识到原来社区里有这么多关于防灾的信息。

正如“红色视角”可以提高你的观察能力一样,和同伴分享你的观察收获,认识到不同的视角,下一次观察的时候就能发现更多的东西。你身体里的“观测器”就会变得越来越灵敏。

观察是社会设计的一项基本功。任何信息都不应该简单地从他人那里获取,而通过感官体察获得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被深化。



向先辈学习


有些东西即使亲临现场也无法体验,比如已经过去的事情,漫长的过程,今天已经不存在的“事”与“物”,已经过世的人的证词,或者是自己无力操作的调查、体验记录,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去走访另一个“现场”:文献资料。

和阅读文献资料相比,现场切身体验所获得的信息更为重要,也会更有收获。但是,一些属于过去的、历史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曾经拥有的少年时代一样,是了解今天的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背景资料。此外,我们可以从他人的体验、调查中学习到自身所不具备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给自己的设计带来良性刺激。

文献分析应该和社会设计同时开始。如果能将文献分析和现场考察交叉进行的话,则能够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在现场和文献之间获得穿越时空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信息。这些有深度的感知能在社会设计的各个阶段、各种场合起到作用。



如何收集信息


开展社会设计项目首先需要收集以下三类信息:

1.与专业术语有关的基础性知识;

2.基础性理论、评论;

3.调查研究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有助于理解相关社会问题的专业术语信息。举例来说,如果是关于认知障碍的问题,就一定会接触到定向障碍、居家护理、日间护理等平时不太能接触到的术语。通过学习专业术语,能够让设计项目小组的全体成员达成共识。

其次,与社会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者所撰写的著作中最基本的内容。例如商业中心地带为什么会衰退?有哪些可行的对策?要解答这些疑问,应该先去阅读一些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专业书籍,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风土志一类的研究书刊也是了解地区发展的重要数据库。此外,地方性报纸期刊对有关当地居民、事件的现场报道也很有用。

最后要提及的是专题调查统计数据,包括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调查,也可以是由民间组织进行的调查。以教育为例,日本儿童学习能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和海外横向比较的结果如何?各个科目具体的差别是什么?如此针对一个主题,从各种视角来进行调查和分析。



数据是“视角”的宝库


数据对社会设计非常重要。数据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可是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数据是指作为立论基础的事实、数值或者其他资料。数据的存在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例如为了检验某种假设,说明某个现象,预测未来,等等。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持有明确观点的人加工得出的数值和事实。也就是说,收集的数据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的制作者所持有的观点。正如现场观察和访谈一样,我们在社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来了解相关社会问题,发现针对这些问题的观点,进而描绘出问题的轮廓。

例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防止自杀对策白皮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国自杀率的相关数据。为什么要和其他国家比较呢?因为从这一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本的自杀率在发达国家高居前列。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从这一观点可以推导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和观点:日本的自杀率为什么高居前列?亚洲人口的自杀率是否很高?自杀率和GDP(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关联?等等。有无数诸如此类的大规模调查数据、专家分析数据都向公众公开,非常值得我们善加使用,这就像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加入了你的项目组中。



数据收集和基础素描


如果把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艺术作品的创作相类比的话,数据的收集就有如基础素描。把同一个素描对象放置在不同的角度、光线、空间,它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绘画者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捕捉对象,完成对它的描绘。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如此:综合考量来自不同角度、观点的大量数据至关重要。

说到设计,我们总是容易把重点放在“产出”上。这似乎和数值一类的数据资料毫不相关。然而,无论是艺术、建筑,还是时尚产业,基础扎实与否决定了作品质量的高下。社会设计也是这样,数据收集是基础,对解决方案的完成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据收集的关键是“量”


我们刚开始可能会对如何寻找、筛选数据感到无从下手。但是与其苦恼纠结,不如先行动起来,不要被诸如“这组数据看上去最好”“这个分析符合自己的想法”等先入为主的观念束缚——收集数据的过程是从各种角度,在更为广阔的时空维度里捕捉问题本质的基础练习。因此,数据的量尤为重要。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参与到数据的收集中去。

数据包括事实和数值、采用统计方法将事实和数值进行处理过的信息,以及对前两者的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需要采用专业方法,但即使不去学习这些方法,也能够找到公开的、已经经过统计加工的信息,以及浅显易懂的分析。



去哪里查找数据?


图书馆


查找数据的最佳地点是图书馆。许多书店找不到的书、绝版书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可以以图书馆内设置的检索终端为指引,在馆内实地走走看看。也许在你的目标旁边就深藏着另一本更有价值的书。浏览过社会学书架、人类学书架之后,再去工学书架看看,你会发现,同一个主题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视角来演绎。“漫游图书馆”的过程是发挥好奇心、探索多种多样观点的一种训练,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社会设计的能力。

如果需要查询地方图书馆的所在地及藏书目录,可以使用日本图书馆协会的公共图书馆网站,该网站提供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大学的搜索链接。此外,图书馆还收藏有关于乡土志的各种资料,对于查找项目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制度、教育等很有价值。

一些很难买到的书籍和论文可以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去查找。该图书馆是闭架式,无法当场阅览,但是可以通过杂志或者论文的标题进行检索,还可以请图书馆将相关资料复印后邮寄给你。

此外,与项目相关的机构的书架上也经常可以找到许多跨领域、跨地区的参考书籍,比如各地防灾中心的图书室、小学的图书室等,只要能够获得阅览许可就可以多加利用。



大型书店


大型书店一般都开在交通便利的场所,适合经常去走走。大型书店主要可以用来查找最新出版物、畅销出版物。只要观察一下相关地区、社会问题陈列区内摆放的最醒目的书籍,就能从中发现许多信息,比如目前什么话题最热门,有哪些争议点,关键词是什么,等等。这对把握时代大的流行趋势很有帮助。

我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一定会去位于市中心的书店看看。无论是大型书店,还是地方性的连锁书店,一般都会设置与本地相关书籍的专柜,有时还能找到只在该地区流通的书籍。



互联网


使用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够搜索到各类调查研究、文献、图标等等,非常方便。不过为了获取可信度更高的信息,在此介绍几个对收集信息很有帮助的网站。

各政府部门网站

对日本各个社会问题的现状了解最多的当属政府部门。各部门的网站收藏了丰富的相关信息。遗憾的是,这类网站大都存在设计缺陷,搜索起来颇需费一番功夫。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追踪相关主题审议会、研究会的信息。政府部门为了制定新的政策,通常会组织五花八门的审议会。这些审议会的成员一般都是各个领域最前沿的专家(研究者、记者、编辑、企业负责人、公益机构代表、创业者等)。这些成员们在审议会上发表的资料极具参考价值,从中可以一窥这些有识之士的洞见。

二是白皮书,如《厚生劳动白皮书》《能源白皮书》《防止自杀对策白皮书》等。每年政府各部门都会发布厚厚的相关报告,而且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网上下载。白皮书是本国对相关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对策的概括,极具参考价值。此外,白皮书中往往包括大量图表,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政府统计信息的综合网站:e-Stat

e-Stat是政府公开官方调查信息(国情调查、住房统计调查、学校基本情况调查等)的综合网站。这个网站的特点就是拥有海量的数据。要想从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绝非易事,只能通过反复使用来逐步熟悉。一开始很难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数据,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和前面提到的相关主题的白皮书一起对比使用。在这个网站寻找白皮书中图表的依据,找到了相关依据,就能同时找到产生数据的研究报告主题和年代。通过将白皮书和e-Stat上的信息反复比较验证,就能够逐渐掌握自己所需数据的脉络。总之,有效利用e-Stat网站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社会问题的理解,这一网站在制作项目企划书的过程中也极具参考价值。

学术资料综合网站:GeNii

如果想要查找更具专业性的学术论文,可以参考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的门户网站GeNii。你也许会觉得我们并不是在搞研究,没有必要阅读这么艰深的学术性文献。我们在查阅一些书籍或者报道时,经常会在参考文献中看到一系列论文的标题,如果论文作者的观点或者研究内容对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关键性的意义,那么这一类论文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往往会给我们一种艰深晦涩、阅读费时、难懂的印象。事实上,如果是短篇论文的话,它和专业书相比并没有太高的难度。

除此之外,行业协会、调查机构、研究所、智库也会把各类研究成果的信息通过网站公开。还有一些发表个人制作的数据表格的网站也非常方便。因此,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让项目小组全体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以逐渐掌握相关的技巧。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建议团队成员根据不同性质的网站(例如政府部门网站、智库网站等)进行分工,每个人在各自负责的领域,用自己的检索方式,找到能够更广、更深、更快收集数据的方法。



如何读懂统计数据


正统的数据分析需要具备统计与解析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掌握统计、分析的专业技能对于社会设计的实践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武器。然而,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即使不懂复杂的分析,只要能读懂数据,并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格式加以总结,对于了解社会问题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了解社会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数据主要有以下四类。



体现变化的数据


这是为了理解某个社会问题最经常使用的一类数据,通过曲线或者柱状图等形式的图表,体现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的数字变化。阅读这一类数据时需要注意横轴和纵轴的设定。

例如第18页图上半部分显示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总人口的变化,单从这部分来看,日本的人口似乎还在增加。可是,如果将纵轴设定为0~1.2亿人,将横轴延伸为从公元800年到2100年的话,我们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日本的人口正在大幅度减少,到2100年将跌破5000万人(第18页图下半部分)。



体现地区特征的数据


第19页图显示的是各国医生数量的比较。在我们的印象中,日本的医疗环境是很优秀的。但这张图显示,日本的医生数量在30个国家中排在第27位。

第20页的图显示了日本各都道府县老年人比例的增加情况。提及老龄化,我们一般认为地方上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但这张图显示,关东圈、关西城市圈的老年人比例上升更快。这是因为该图显示的不是老年人的数量或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而是未来的增长趋势。也就是说,大城市圈的老年人数量会急剧上升。

日本总人口的变迁

出处:日本国立社会保护及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日本未来人口推算》(2006年12月),日本国土厅发布的《日本列岛人口分布变化跨时期系列分析》。

各国每1000人中医生数量的比较(2010年)

出处:日本厚生劳动省《2010年厚生劳动白皮书》。

日本各都道府县老年人口比例增幅

(2030年65岁以上人口与2005年同期相比)

出处: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都道府县未来人口推算》(2007年5月)。



体现构成的数据


构成数据体现的是各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显示,生活习惯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及恶性肿瘤占了日本人死亡原因的六成。

另外,第22页上图使用性别、年龄、地区等不同指标来分析死亡原因。例如,20岁年龄层的死因中,自杀占了近一半,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



体现关联性的数据


这类数据通过两个指标的组合对照找出其关联性。第22页下图是体现变化数据的应用例子:通过两条不同的曲线,我们发现双职工家庭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超过了家庭主妇家庭,这可以说是日本人工作和育儿方式的一个转折点。

从年龄层看日本人死亡原因的分布(2009年)

出处:厚生劳动省《2009年人口动态调查》。

双职工家庭数量的变化

出处:厚生劳动省《2010年厚生劳动白皮书》。

此外,将两个量的变数通过点状图的方式体现在数据轴的两侧也非常有效。第23页图是地区性数据的应用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就业率高的地区,出生率也随之增加。

女性就业率和出生率之间的关系

出处:藻谷浩介著《实测!日本地方的力量》,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



项目成员共同解读数据


如果一个项目是由团队运作的话,那么采集数据这项工作应该大家一起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共同进行解读。我们往往会把和数据有关的工作交给团队里的“专家”或者擅长和数据打交道的人来完成,这么做无论对团队还是对“坐冷板凳”的成员来说都得不偿失。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成员能采集到同样水平的数据,但是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来采集和分析数据,并通过数据共享卡来和其他成员分享。团队成员聚在一起,各自发表对数据共享卡所记录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面对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分析。即便是对数据分析还比较生疏的成员有时也会有意外的发现,或者会对那些专家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数据提出独到的见解。

通过数据分享这一过程,团队成员可以统一一些似懂非懂的认知,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各自的想法。即使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每个人的步调有所不同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在尊重这些差异的前提下对前进的方向进行细微调整,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加以总结。这些总结资料在招募新成员或者项目公开说明等场合一定能够派上大用场。

数据共享卡

以生活习惯病为主题的工作坊使用的数据共享卡,其中记录了通过数据引发的思考、数据总结、调查概要、引用出处等内容。

AIUEO是进行研究时的5个关键词的首字母组合,发源于美国。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5个关键点,有助于捕捉到问题的全貌。

厚生劳动省为日本中央省厅部门,负责日本的国民健康、医疗保健、药品和食品安全、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编者注

日本政府根据《防止自杀对策基本法》的规定,每年向国会提交对策实施情况的白皮书,并在内阁府网站公开。

日本图书馆协会网址:http://jl.or.jp。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是为国会议员、各地行政机关及日本国民进行调查研究所设置的图书馆,收藏有日本国内出版的所有出版物。网址为http://ndl.go.jp/。

e-Stt: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一站式统计资料检索网站。网址为http://e-stt.go.jp。

GeNii:日本学术论文、大学图书馆收藏杂志及图书等的综合检索网站。网址为http://ge.nii.c.jp/。

关东、关西城市圈为日本主要城市集中区域。——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