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犯罪心理学 > 第101节 触觉错觉

第101节 触觉错觉




触觉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控制视觉的工具,触觉的这一地位人所共知,孔狄亚克试图将所有其他感官与触觉剥离开的努力即使到今天仍然值得赞赏。如果我们想要准确地看清什么东西,就会很自然地想借助触觉来确认,这能弥补视觉的不足。因此我们发现,很多视觉不可靠的人习惯于触摸事物,比如年纪很大的老人、视觉没完全发育好的孩子、没受过快速全面视物训练的人。此外,有的事物确实也只能通过触摸来判断,比如纸张和布匹的粗细、工具的锋利程度或物体的粗糙度。有时我们会很友好地去拍拍一条狗,一部分原因也是想试一下它的皮毛到底有没有那么光滑,我们想通过触觉来验证视觉印象。

但即使触觉非常重要也非常可靠,在其作为唯一知觉来源时也不能轻易相信。我们也不能相信仅靠触觉得来的证词,伤者关于受伤时间和方式的陈述也常常不可靠,除非在触觉之外他还亲眼看到。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人在受到刀伤和枪弹伤,也就是最危险那种伤时,一开始的感觉不会特别强烈。四肢受伤时人的感觉只是疼痛而不是哪里被刺伤,而衡量头部受伤的轻重时一般也只是用疼痛程度来衡量,而不是打击的力度。如果力道强到让人昏迷,人们就会说非常严重,如果不是,那么哪怕最诚实的证人也会说得比实际情况严重很多。关于背部受伤的位置到底是在侧面还是上臂,伤者都只能给出大概的描述,即使真能准确说清位置也是事后弄清的而不是当场就明白的。亥姆霍兹说,实际上,所有对腹部的感觉都来自前腹壁这个位置。如果有人在打架斗殴中多处受伤,想要说清楚某人X出现时他受了A这个伤,而另一个人Y刺他导致了B这处伤,这一点就非常重要了。他们说的几乎都是错的,因为伤者很有可能用事后的疼痛反推受伤那一刻的疼痛。比如,要是有人受到很长但是很浅的刀伤和背部深深的刺伤,第一处伤可能会让他有非常强烈的灼烧感,第二处伤则只是让他有受到重击似的感觉。后来在案件审理时刀伤已经痊愈不再疼痛了,危险的刺伤却深入肺部导致疼痛和呼吸困难,于是伤者就把刺伤带来的疼痛当作是刀伤的,刀伤的则成了刺伤的。

伤者对伤痛的不同类型的感知令人惊诧,我说服一位学识渊博、独具思维个性的法医去收集并分析大量的素材。这些最好通过表格,根据伤口的位置、大小、形状、严重程度进行准确描述,以及伤者本人对受伤瞬间感觉的陈述、后续的恢复,以及最后关于伤者的感觉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理由。由于这只涉及心理学价值,所以伤者是否诚实并不太重要。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人会怎么形容自己的知觉。是真是假最后自然会水落石出,目标就是对真实的主观感受和真实的主观行为进行对比,甚至得出某种概论和规律。

有很多例子都能说明不受控制的触摸会导致错误知觉。现代心理物理学指出,由于按压、戳或其他接触皮肤的方式带来的错觉会造成很多其他错误知觉。最有名也是犯罪学上最重要的实验,就是所谓开放罗盘法,即同时触碰某人身体不太敏感的部位,比如后背、大腿等,被触碰者感觉就像是只有一个触点,尽管二者离得很远。弗卢努瓦的实验也证明了不用眼睛判断形状外表的情况下要判断重量是多么困难的事。他让50个人判断10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量,只有1个人发现它们的重量其实是一样的。

同样地,仅仅触摸也不可能让我们很好地控制身体器官。萨利说,躺着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有一条腿的位置与实际情况不同。我想引用几个《司法检验官手册》中的例子。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颗豌豆,静静地感受它,尽管对它的触觉意象是通过两个指头传来的,也就是说是双重的,但只有我们把中指绕到无名指上方,再用这两个手指夹住豌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双重触觉意象,因为指头不在平时习惯的位置上,所以就有双重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双重感觉是对的,但是如果是用很自然的动作触摸豌豆,经验就会让我们只感受到一种触觉。另一个例子则是伸出双手互相环绕交叉之后十指相握,这时候由于所有指头的定位都乱了,要是有人指着其中一个手指但不碰到它,让你动一动这个手指,你一般会动另一只手相应的那个指头。这表明触觉发展水平并不太高,如果没有长期经验的帮助,它就需要借助视觉。因此通过触摸本身得出的感觉没有太多价值,我们总会在一些很粗略的特征基础上做出某种推论。

我们年轻时玩的一个游戏证明了这一点。把某些无害的东西放到桌子下——一团软软的面团,穿在木头上的湿湿的土豆,一只里面装满沙子的湿手套,去了一圈皮的甜菜等。让人在不看的情况下摸到任何一个东西,他都会以为是什么恶心的东西,然后远远扔开。他的触觉只感受到湿度、冰冷和动感,也就是爬虫类动物最粗略的特质。尽管这个游戏傻得要命,却有犯罪学上的教育意义,它表明了触觉能够造成多大的错觉。这种触觉想象力的不足之处,还有触感转移的问题。比如,要是有蚂蚁在我座位旁出没,我很快就会感觉它们爬到了我衣服里面,如果我看见甚至仅仅是听见别人的伤口,也会感到自己身体同样位置的疼痛。所以这会给易兴奋的证人造成很大的错觉。

最后,触觉还有一个特征是相对性,其价值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地下室冬暖夏凉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了地下室和外面的温差,要是把一只手放到热水中,另一只放到凉水中,然后再把两只手都放到温水中,一只手就会觉得温水很冷,另一只则感到很热。关于触感的描述在我们工作中多有出现,需要不断质疑其可靠性。

关于疾病的问题一定要咨询医生。有必要说一下,三氯甲烷、吗啡、阿托品和曼陀罗素的轻微中毒会降低触觉器官的敏感度,而番木鳖碱则能提升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