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犯罪心理学 > 第102节 味觉错觉

第102节 味觉错觉




味觉错觉仅在中毒案件需要受害者的协助,或自愿品尝毒药判断其特性的时候才有价值。味道和气味很难获得不同人的一致评价,这就不用再说了,因此要清楚地了解这些感觉的错觉就更难。疾病会导致味觉失灵。但是之前的中毒也可能造成错觉。因此,观察表明,玫瑰蛔蒿素中毒(儿童对这个著名的驱虫治疗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反应)会造成长期觉得嘴里有苦味的错觉,皮下注射吗啡则会造成酸和苦的错觉。间歇热可能会让病人在感觉相对较好时觉得嘴里有很浓的金属味,尤其是铜的味道。如果这些都属实,那么就会令人产生自己被下毒的疑心,而间歇热的现象非常常见,所以无法一一识别。

想象力也会造成极大不同。泰纳提到过,有个小说家在描述女主人公的中毒症状时,由于写得太栩栩如生,作者自己真的产生了因尝到砒霜而感到消化不良的错觉。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或许每个人都有误判食物特点而受到巨大影响的经验。如果某种咸肉被当作甜品吃下去,那味道就会让人觉得恶心,因为想象的和真实的味道好像混在了一起。眼睛受到的影响尤甚,有个例子被无数次引用又无数次否认,说在黑暗中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鸡肉和鹅肉根本分辨不清,并且雪茄熄了也没人知道。这是真的,闭着眼睛真有可能把洋葱当作苹果啃了。

之前品尝过的东西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味觉错觉。因此,提到味觉的时候必须要问之前品尝过的是什么。有经验的主妇在安排菜品和酒品的时候总会考虑到这一点。酒的价值获得极大提升正是因为它造成了彻底的味觉错觉。总之,万万不可忘记,味觉的可靠性怎么低估都不为过。在对某种味道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之后再去品尝它,这时候的错觉是最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