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新零售实战宝典 > 品牌还是产品?

品牌还是产品?




品牌的意义在于价值输出,甚至可以说是价值观输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气质性格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最终应该上升到价值认同上,购买某个产品可能仅仅因为产品品质符合用户要求,而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则意味着用户对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双重认可。

笛莎用“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来描摹品牌的速画像,提出品牌价值主张,先初步建立与公主以及她们爸妈的连接,紧接着通过整合周边产业动漫、培训等来深化品牌价值。我认为,这些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导流,落脚点更不应该在卖衣服上,品牌力塑造这个环节应该更加大有可为。倘若有一天,中国的“芭比娃娃”梦想成真,那就真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了。



细分市场还是全品类?


并不是说只能做细分市场,而不能做全品类,正确的逻辑应该是,想把生意做好,就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而在有限的精力下从单一细分市场做起更容易掌控,集中火力比全品类多个着力点发力更有效。所以笛莎实力强大以后,还是可以考虑拓宽品类,所谓“初心”是做好产品的初心,而非局限于只做女童装的初心。

笛莎从创业初期就坚持做品牌,坚持女童这个细分市场,10多年的坚持值得业界尊敬;而从淘品牌转战线下实体,从童装销售扩展到全产业链,面向未来的开拓精神更值得称赞。

笛莎能从童装淘品牌中成功突围,依靠的是聚焦、以产品为驱动和公司化运营。聚焦解决的是品牌定位问题,锁定了产品的目标用户;以产品为驱动是从产品开发周期、品类拓展及品质提升等角度入手,实质是不断满足用户的时尚、场景、质量需求;公司化运营则是修炼内功,为企业能够不断地服务用户,为他们提供衣着解决方案而努力。正因为清楚地知道用户是谁、用户在哪里、用户需要什么,并且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笛莎才能取得阶段性成功。



代理还是直营?线上还是线下?


当笛莎准备好向线下进军时,如其他服装品牌一样,直营还是代理的问题跃然纸上。

观察现在的中国市场,经历了数年前的扫街式开店潮及近年的关店潮后,各服装品牌对于开店都非常谨慎。目前,优衣库、ZARA等国外品牌商仍坚守全直营体系,而大多数国内品牌由于历史原因,代理、加盟体系远远强于直营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

以服装品牌巨头绫致时装为例,旗下拥有ONLY、JACK  &  JONES、VERO  MODA、SELECTED等众多品牌。在进入市场之初,为了快速布局采用了代理模式,当店铺积累到一定规模后,绫致深刻感受到代理体系不受控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当其他服装品牌纷纷关店、去库存的时候,绫致历经多年,将代理店收归直营,并着力发展O2O业务。直营意味着品牌能有更多主控的业务场景,而O2O的核心则是提升整个渠道的库存周转水平和服务能力。得益于这样的选择和调整,2016年“双十一”,绫致电商在24小时内创造了7.12亿元收入,线下6,000多家门店分流了几乎一半的电商发货压力,这些成绩使绫致尝到了直营和O2O的甜头。



绫致的实践说明,无论是直营还是O2O,最终得到提升的是品牌自身的服务能力。“在用户心目中,只有品牌,没有线上、线下”,李定的这句话说得极对,并且还可以再加上一句——“没有代理、直营”。线上、线下、代理、直营,都只是渠道,用户看中的还是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水平。


总之,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是道,是从商之人的良心,也是基业长青的前提。其他诸如线上、线下、体验店等都是术。术的重点是顺势而为,而道才是应该坚守的方向。

很多企业追求“做大”,却不好好研究“做强”,被短期利益蒙蔽,这正是重术而轻道的后果。笛莎始终坚持做好产品,以产品为源头做调整,这些理念让我看到了笛莎成为一家好企业的希望。

好产品乃至好企业在形成过程中总要面对一些坎坷,需要企业在牺牲用户利益还是牺牲企业利益之间做选择。如果牺牲企业利益却有利于用户,那么长远来看对企业是有益的;如果选择牺牲用户利益,那一定是死路一条。当用户主权时代来临,企业管理者必须看清未来的方向——回归生意的本质,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点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