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 从来没有“来不及”这回事

从来没有“来不及”这回事




“来不及”和“还没有准备好”一样,都是人们能找到的最好借口。它们帮助人们名正言顺地拖延工作,拒绝改变,安心地“杀时间”。不过,相比较而言,“没准备好”还稍微积极一点,因为这起码还保留了未来的希望,并不是放弃了,不是不做,而是准备以后再做。而“来不及”则是彻底的悲观,几乎等同于自暴自弃——时间已经过去,你永远也没法回到6岁或者16岁。因此,“来不及”学芭蕾舞了,“来不及”转专业了,“来不及”换工作了,“来不及”改变自己了。

不错,时间一旦过去,就永不重来。但是你必须知道,跟时间一样无法复制不能重来的只有生命,哪怕是一只苍蝇,被你拍死以后,也不能复活了。一旦生命逝去,一切才真正来不及。所以,只有等你死了的时候,你想做的一切,才真正“来不及”。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生怕自己起步晚了,来不及成功。父母们挖空心思要将孩子送进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带着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学习班、培训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媒体,都在鼓吹着“不能输在起跑线”这样的理论。很多人相信,起步晚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但事实上,起步固然重要,却绝非人生唯一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起步晚不代表来不及,起步晚的人不一定永远落后。历史上,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但是近代西方列强却用火药武装了舰船大炮,击败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内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及西方,但是那一代中国科学家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作出了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就。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例子证明了起步晚不代表来不及,起步晚的人也可以后来居上。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适用于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叫仲永的孩子,天资聪颖,5岁就能够作诗。可是因为被他的爸爸当作赚钱的工具,四处“走穴”而没有继续学习,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仲永已经与常人没什么差别了。仲永的起步不可谓不早,但是因为缺乏后续的努力,他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仲永的故事告诉人们,起步早的人不一定会一直领先。同样地,起步晚的人只要努力,也不一定会永远落后。最可怕的从来不是起步晚,而是停滞不前。因此,只要你愿意往前走,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俗语说:“不怕慢,就怕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看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乌龟能够比兔子跑得快,是因为乌龟一直在坚持,也是因为兔子在途中就放弃了。如果乌龟因为自身条件不好,因为看到兔子已经跑得没影了,就放弃向终点前进的努力,最终它又怎么会赢得了比赛呢?

在这个世界上,爱因斯坦式的天才永远只有一小部分,多数人的智力、能力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为什么在二三十年以后,人们的地位、成就会千差万别呢?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差距并非出在起点,而是出在途中。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说着“来不及”,刚刚开始就主动弃权的人等于自动放弃了成功。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就算是短跑比赛,在起跑的时候领先的人,也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别看只有短短的100米,对于顶尖的运动员来说,只需要10秒左右就能完成,可就是这10秒钟之内,百米之内,起跑的优势也不一定能保持到终点线。很遗憾,金牌不会发给起跑最快的人,而会发给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人。

更何况,人生不是一场10秒钟的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长跑比赛。这场比赛很残酷,不能间断,不能停止。但这场比赛又很迷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你会看到春花秋月,登上最高的山峰,与相爱的人一起相携而行。但也有可能,你会失足滑下深谷,孤苦伶仃,众叛亲离……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但偶然中却又蕴含着必然——在你的人生中,你能够看见怎样的风景,取得怎样的成就,获得怎样的快乐,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而是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因为迷路耽搁了不少时间,也许你会因为某些意外,不得不短暂地放慢脚步,也许你能碰到有助你成长的阳光雨露,但也有可能等着你的是可以摧毁一切的狂风暴雨。但是,无论面对的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还是莫名的打击,你都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你都不能以“来不及”“回不去”这样的借口敷衍自己,而放弃努力放弃前进。如果你那样做了,你就会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伤仲永》中的仲永,你所有的天资、优势、成绩都会被时间消磨,那些看似不如你、却从未放弃的人很快就会赶上来,很快就会超过你。不知不觉地,一生就这么过去。到临死的时候,再后悔虚度光阴,再懊恼“来不及”,那才是真正的“来不及”。

你必须记住,你的每一个昨天,都会造就你的今天。而你的每一个今天,则会让你到达预定的明天。明天怎样,取决于昨天和今天你付出了多少,成就了多少。

所以,永远别说“来不及”,世界上从来没有“来不及”。永远有人比你出身好,永远有人比你资质高,永远有人走在你的前面。但是别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善用对所有人一样公平的时间,善用你的今天,也许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你会发现:虽然你成不了芭蕾舞演员,可是你可以通过舞蹈训练获得自信与优雅;虽然你不能重新上一次大学,可是你可以通过学习,从事相关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会渐渐知道,“来不及”真的不存在。终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努力已经使你拉近了你所羡慕的人、你所渴望的东西的距离。



“天才一万小时”理论对你不适用


“天才一万小时”理论是由格拉德韦尔在他的著作《异数》中提出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尝试破解了那些非常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而他得出的主要结论就是练习1万小时。也就是说,用功和勤奋造就天才。这个理论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就有研究人员提出,人在任何领域想要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都需要至少10年以上专心致志的练习。所以,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十七八岁开始的职业生涯,那么就必须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启蒙训练。包括著名的神童莫扎特,也有研究者估计,在他6岁以前,他的父亲已经指导他进行了3500小时以上的专业训练,他显现出的天才,只是因为他开始得更早一些。

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那就是说任何人在天生的禀赋上都是一样的,这个理论的拥护者们甚至说,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都拥有。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成功人士还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而那些具有超越时代的天才和禀赋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全唐诗》记载了4万多首诗,但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不过是寥寥几首,能记住名字的诗人也不过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最多加上王维、杜牧和李商隐。国外的情况也差不多,莫扎特、达·芬奇那样的人物,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就连那句“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都是有后续的,爱迪生这句话的关键是后半句——“但百分之一的天赋是决定性的”。
天才肯定是存在的,人的禀赋也有差异,上天总会给你一些优势和一些短板,总会关一些门开一些窗。同一棵树结的苹果也一定会有酸有甜,撒下一把种子,总会有些长得快些、壮些,而另一些则不然。但酸苹果或者比较弱的小苗并非没有希望。多晒太阳,合理管理水肥能让苹果更甜,使弱苗也能成材。同理,天资差一些的人后天勤奋努力也并非不能弥补天赋的差距。智力禀赋都好的人,不经过至少1万小时的练习,也很难发挥自己的天赋,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想要学好一门知识,一样手艺,足够多的练习都是必要的条件。

那么,为什么这里要说,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对你不适用呢?很多人喜欢这个理论,因为这带来了希望。也就是说,就算你没有别人聪明,可是只要付出同样的时间,你也可以达到对方的水平。就算你没有达到,你也可以说,是因为你花的时间没有对方多,或者抱怨自己没有机遇,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富有的爹娘。

可惜,这个让人舒服的理论并不会让人成功。

首先你必须搞清楚,1万小时到底意味着多长时间。假设你每天花4个小时进行练习,那么你需要2500天,也就是差不多不间断的7年。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其次,学者们认为,这1万小时的练习并不是普通的、机械性的练习,而应该是刻意的、高难度的、需要动脑子的练习。以运动为例,公园里那些晨练的大妈大爷们也打羽毛球,但是都打的是“和平球”,享受锻炼的感觉,大家都会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最合适的位置打,就算不考虑体力上的问题,这样打上十年八年,对于技术的提高,也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反观职业运动员,他们不会用很长时间进行对抗训练,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训练时间会被分成无数小块,进行体能、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专注于做得不好、做得不够的地方,完成这种练习需要练习者精力的高度集中,与机械式的、娱乐性质的练习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练习,每天可能只能进行一两个小时而已。

对于你来说,保证这样的训练时间,并且由专业的人进行随时的指导和纠正,这也会非常地难以实现。

再次,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本身就是学者们对成功者进行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考虑那些失败者的状况,也并没有考虑人是否能够完成1万小时的练习。

谈起若干小时,人们总会下意识地觉得时间不算长,就算前面的数字是“1万”,你还是会觉得来得及,能完成。这种心态本身就容易导致拖延——反正1万小时就能完成,明天再开始也来得及。于是明日复明日,一年又一年,最后什么也没有做,时间就过去了,你也老了。

所以,对于你来说,对于大多数不是天才也不是阿甘,天赋能力均在平均水准上下的人来说,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诸如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之类的事上比较好。你要做的应该是脚踏实地,务实地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且每天一点一点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与目标更接近。

以下一些方法,可能比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更适合不是天才却一样可以变得很优秀的你: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渴望获得的事物作为努力的目标。兴趣和欲望都足以让人废寝忘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2.每天至少花25分钟做这件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如果可能,尽量多做。

3.每天至少花10分钟来记录自己的成绩和失败,总结经验和教训。

4.每周花时间去计划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学习。你的成绩能使你获得成就感和坚持下去的动力,你的失败能使你总结经验,重新开始。

5.跟亲密的家人、信任的朋友或者敬重的师长聊聊你的计划、你的梦想、你取得的成绩和得到的教训。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你修正自己,就像职业运动员的教练一样,让你的练习更有效率,成绩上升得更快。

最后,必须强调,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用“1万小时以后”如何如何来麻痹自己,让自己不着急地无所事事下去,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等你混过了一个又一个1万小时,回头去看你的时光与岁月,你会发现,你连记忆都那么浑浑噩噩。那种沮丧和懊恼,将会比任何艰苦的练习和努力更让人难过。因为,那将是无尽的绝望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