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区分“动态真实”和“静态真实”

区分“动态真实”和“静态真实”




你可能会问,我们(贾森和加布里埃尔)当中的哪一个会来谈论如何实现真实这个问题呢?我们是相互冲突的态度和欲望的集合体。我们想要长效解决方案,同时又想要立即得到它们;我们想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同时又想把破坏环境的人踢出这个星球;我们想要下定决心展开行动,同时又想在逼迫和奖励下做正确的事情;我们想要让人们停止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大排量汽车,同时我们又喜欢养狗,而狗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为吃肉和加工食物)。

如果上一段内容把你逗笑了,或者你觉得我们承认了自己的矛盾之处,所以显得更加亲切,那你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基本前提。当我们把这些矛盾之处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冲突通常是隐藏着的),我们就开辟出了一块崭新的天地。我们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思考过程,谈话随即也被我们的内在冲突唤醒。

奇怪的是,这一点并不难做到。我们是人,复杂的人。我们都拥有深沉的爱、强大的认知和无畏的勇气。与此同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也想停留在安全地带,见好就收。我们避免繁重的工作,同时也会攀登险峰,寻找乐趣。我们责备别人苛责他人,然而我们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我们努力争取胜出、主宰和控制,同时,我们也期待归属、理解和被爱。

事实上,当人们能够突破政党路线,共同发展、创造的时候,这时起作用的就是一种动态的、鲜活的真实(见表1)。想象一下,你不再忠实于原来的自己,而是忠实于你的成长,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想象一下,你不再忠实于过去,而是忠实于你真正想要的未来。想象你不断探索,而非安于现状。想象你跟他人谈话,不管你是不是认同对方的看法,你只记得你们都是人,能共同创造未来。这种动态的真实更像是牛津词典对“真实”一词的第3条释义:关于或表示(在存在主义哲学里)一种得体的、有意义的、有使命感的、负责任的生活方式。

表1  静态真实与动态真实

对这本书的内容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真实”二字:

“真实”意为努力与你想要创造的世界保持一致,同时承认自身的矛盾之处。

注意你对这一新观念有什么样的感觉。当你的思绪开始被导向成长和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你感觉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当人暴露出自己的矛盾之处和弱点,并且承认自己的不真实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一方面,你可能会被这一观念所吸引、所启发,你感到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这种不确定性也可能引发恐惧。当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看待真实的时候,真实就意味着我们了解自己。而当我们从动态的角度看待真实的时候,我们就既不清楚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作为人,我们经常会对模糊和不确定感到不适。所以,你可能会主动躲避这种体验。如果这么想让你感到了不适或者不安,那么也不用惊慌。你可以把这种不适感看作一种良好的表现,它表明你正在体验生命。不适感本来就是成长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练习4  如何理解真实2


回到练习3,看看你先前对真实的理解。

在你的回答当中,哪些关于真实的描述是指向过去的?

你提到忠实、符合或者一致了吗?如果是的话,忠实于什么,符合于什么,又跟什么相一致?你是否提到,真实就是与原初相一致,就是与过去的那个你相一致?

这些都是词典中对于“真实”一词的典型解释。它们都是指向过去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动态的真实。它吸引人吗?它让你觉得不舒服吗?还是两者都有?

回想过去,在什么时候,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假如你当时知道你没有掌握所有的信息,而且你的想法还会随着你的学习和成长而改变,那么,你可能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分享你的看法呢?

假如你知道,随着你的学习和成长,你对自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记忆甚至也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又会如何谈论关于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话题呢?

在你的生活里,谁是那个具有动态真实的人呢?为什么?

你是否能回忆起最近的某一次谈话,你现在认识到,其中表现了动态的真实?当时说了什么?是谁说的?你在当时和过后的感受如何?

动态真实的根基在于一条关键的悖论——真实即承认我们自身的矛盾。我们会在这本书里详细讲述这一点。如果动态真实就是与我们想要的未来相一致,那么,成长的机会之一便蕴藏在我们与未来不一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