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第一章 完美掌握!把“No”变成“Yes”的技巧

第一章 完美掌握!把“No”变成“Yes”的技巧




1.无所不能的人都懂得如何措辞


“对不起,我突然有工作要做。今天的约会取消吧。”

约会当天,对方打来这样的电话。

这种情况很常见,几乎都是出于迫不得已。可是作为被通知的一方,除了失望,可能还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对方并不重视我……”

如此一来,原本高兴激动的心情,就会被阴云笼罩。究竟是哪里有错呢?是突然加派工作的可恶的课长有错吗?也许吧。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措辞”叫人丝毫感受不到被重视。

像下面这样说呢?

“对不起,我突然有工作要做,但我更想见你了。”

只是换了一种措辞,对方的心情立刻就会变得不一样。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通过“更想见你了”,表达了爱意。

第二个原因是:通过这样的表达,使本来很简单的“取消约会”,变成了“加深二人感情的障碍”。

措辞能改变人生。

与意中人交谈、工作中的简报、家人的日常生活、就业面试……越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措辞对结果的影响越大。同样的内容,用高明的措辞说出来,就很可能使对方的回答从“No”变成“Yes”。

想必大家已经明白措辞的重要性,但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掌握措辞方法。很多人以为,措辞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有“天生的语感”,根本没法轻易掌握。其实不然。

措辞是有谱可循的。

也就是说,“知之则能”。大家以前遣词用句,可能一直依赖自己的语感,但现在,只要知道了“措辞菜谱”,任何人都能完成高明的措辞。越是有能力的人,越能在无意识中使用“措辞菜谱”。

接下来,我就把一直被视为依赖“语感”的措辞,以“菜谱”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2.把得到“Yes”回答的可能性提高2~3成


老实说,阅读本书,并不能使以前所有“No”的回答都变成“Yes”,但它确实能提高可能性。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原来的可能性为0,那么本书应该能帮助你提高到2~3成;如果原来的可能性为5成,那么本书就能帮助提高到7~8成。

结果是叠加的。掌握了“措辞菜谱”以后,只要持续使用,就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个人平均每天会求人22次。当然,有的请求得到的回答是“Yes”,有的则是“No”。打个比方,假设使用高明的措辞,每天至少能把一次“No”的回答变成“Yes”。那么仅以一天来看,或许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一年,就能改变365次,三年就是1000次以上。如果能把以前得到的1000次“No”的回答变成“Yes”,难道人生还不会改变吗?

即使是同样的内容,只要使用高明的措辞,也能把得到“Yes”回答的可能性提高2~3成。



3.接受大量实践故事的洗礼


本书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读者仅靠阅读,就能获得模拟体验。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实践故事是本书的关键,其作用是让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掌握“措辞菜谱”。

每个人在一生中,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通过巧妙的措辞实现了某种突破。这些经历不断累积,当然也能使我们牢牢掌握措辞的技巧,但要想在人生中积累如此多的经验,恐怕得花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办到。

接下来的章节收集了大量“成功措辞的精选实践故事”,这些实例能使读者在阅读时如同亲身经历。阅读时尤其要注意措辞在使用“菜谱”前后的区别。

最终目标是彻底掌握“菜谱”,达到能在无意识中使用的状态。好比做菜,刚开始记菜谱时只能边看边做,但做过几次以后,记忆就会沉淀在手上,这时就算边打电话边做菜也没问题。

关键在于“次数”。也就是说,只有增加与优质措辞接触的次数,才能真正掌握措辞方法。

本书准备了足够多的优质实践故事,能让读者增加经验,达到随时使用的水平。



4.复习!3个步骤


把“No”的回答变成“Yes”,有3个步骤。

步骤1:“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来说,人都容易不假思索地把脑中的想法直接说出来。然而,这样不仅常常事与愿违,而且很容易招致反感。请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步骤1。

当然,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保证所有事都不直接说出来,但至少请记住,不要直接说出“这是很重要的请求!”之类的话。

例如:有人从老家寄来很多柑橘,家人甚至都吃腻了,而你不想让剩下的柑橘白白烂掉。

在这种时候,请不要直接说:

“大家继续吃啊!”

步骤2:“揣摩对方的心理”

请揣摩对方的心理,并根据其平日表现,猜测对方会对你的请求作何想法。

直接说出请求,对方会作何反应?如果对方回答“Yes”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可以直接说……

如果对方回答“No”的可能性很大,就不能直接说了。请暂时忘记自己的请求,揣测对方的喜恶、性格等因素。把“No”变成“Yes”的答案就在其中。

请试着揣测吃腻了柑橘的家人的心理。

“不能光吃柑橘。”

这应该就是家人的想法。

此时,请再次忘记自己的请求,想想家人的喜恶。例如:

“不想感冒。”

没人愿意生病。

到了容易感冒的季节,身边就会出现感冒患者,家人都很在意这一点。

步骤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提出的请求,要让“对方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趋于一致。想达到这一点,就要基于对方的心理来考虑措辞。

关键在于,要创造符合对方利益的上下文关系。即使措辞有所改变,只要最终达成目的就行。

既然家人不想感冒,就可以对他们说:

“多吃柑橘就不会感冒了。”

这样的措辞符合对方的利益,家人就会变得乐意吃柑橘,而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5.阅读实践故事的关键


掌握措辞的技巧,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接下来的章节请不要略过。

每个实践故事均配有“措辞示意图”,通过看图,就能按照“措辞菜谱”的步骤,把以前一直凭感觉理解的模糊的东西,以具体的形式牢牢记在心里。

不用担心,这些故事既不乏笑点,又让人充满感动,所以像平时一样阅读即可。

下面就来享受这些有趣的实践故事吧。

突破口1:投其所好

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管用的

“抱歉,这种衬衫只剩这一件了。”

听到店员这样说,你会怎么想?

可能会一下子产生“是别人挑剩下的吧”“恐怕有很多人试穿过”的印象。如果店员换一种说法,例如:

“这种衬衫卖得特别快,这是最后一件了。”

你又会怎么想?大概会产生“要是流行,我也想买”“最后一件了,不买就没了”的印象。这样的措辞就是成功利用了“投其所好”的突破口。如此一来,拿着衬衫去收银台结账的人也会变多。传达同样的内容,如果使用不同的措辞,对方的接受方式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

店员的目的是“希望顾客消费”,但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要揣摩顾客的心理,采用“投其所好”的措辞。

以“投其所好”的形式提出请求,对方也会乐于接受。只要意识到这个突破口,就能让对方高兴地听取自己的请求。

在“7个突破口”中,我也会从“投其所好”这个突破口最先开始考虑。只要养成考虑“投其所好”的习惯,就能让对方觉得你连性格都变好了。不,正因为你会主动考虑“投其所好”,所以性格是真的变好了。

下面是几则利用“投其所好”的实践故事。

STORY·“投其所好”实践故事

飞机供餐的鱼剩下很多时,怎样措辞才能顺利调整配量

电影《快乐飞行》里曾出现令人不禁点头赞许的巧妙措辞。在该影片中,绫濑遥饰演某航空公司的新人空姐。在分配供餐的一幕,由于乘客大多优先选择牛肉,所以导致鱼大量剩余。

就在新人空姐面临重大危机的关头,经验丰富的前辈说道:“像平时一样平均分配!看好了。”然后展现了高超的措辞技巧:

“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和粗制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牛肉。”

由于是电影,其中自然存在表演成分,但前辈空姐这样一说,乘客确实会觉得鱼更好吃。后来,当前辈空姐询问乘客的选择时,绝大多数乘客都主动选择了鱼。这里就使用了“投其所好”的“措辞菜谱”。

“对不起,只剩鱼了。”

如果空姐这样说,乘客就会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废品回收站,哪里还有吃东西的心情,而像前辈那样说,乘客就会心甘情愿地主动选择鱼。这就是措辞的力量。

STORY·“投其所好”实践故事

改名后销量提升十倍的蔬菜命名法

有种白薯名叫“山田芋(化名)”。提供食材送货上门服务的电商“Oisix”的菅美沙季一直很苦恼,不知道怎样才能提升这种白薯的销量。尽管这种白薯格外好吃,但白薯终究只是白薯,自身再有实力,还是卖不出太高的销量。

“山田芋”

这是该白薯的品种名。

最后,菅女士同团队众人商议,决定不用品种名,而是起个昵称。

“生焦糖芋”

这个昵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其令人陶醉的味道与温和润滑的口感。这正是购物主妇的“所好”,用主妇特别喜欢的“生焦糖”一词重新命名,成功地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通过改名,该白薯的销量竟然提升了十倍之多,连续两年夺得邮购商品的销量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