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STORY·“投其所好”实践故事

STORY·“投其所好”实践故事



让习惯压低价格的厂商收购高价商品的措辞

某公司做的是向汽车厂商提供导航系统的生意,也就是所谓的外包公司,但厂商的条件非常苛刻,去年把价格压低了3%,今年更要求降价5%。尽管降价会导致该公司的纯利润减少,但社长不得不接受,所以很是犯愁。最后,社长觉得必须做些改变才行,就向厂商提出了一个关于高价商品的方案:

“让我们制作高价的高规格型号吧。”

厂商对此的回答是“No”。社长大伤脑筋。今年春天,当他正想再次提案时,突然想起并使用了“措辞菜谱”。这次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请求,而是在仔细研究了厂商的经营状况后,使用了下面的措辞:

“让我们制作贵公司的旗舰型号吧。”

说出口的一瞬间,社长感到无比紧张。

厂商的部长则一拍大腿:

“好,早就在等你提出这个方案呢!!”

于是双方很快签了合同。原来,厂商虽然有好几种导航系统,但缺少代表性的旗舰型号。正因为社长充分揣摩了对方的心理,才找到了这个“投其所好”的突破口。

至于商品本身,其实与此前的提案一样,就是高价的高规格型号。

在充分揣摩对方心理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提案,不仅事关高价商品,更关系到企业经营,所以能打动对方。

利用“投其所好”,既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又能实现自己的期望。

突破口2:儆其所恶

对难以说服的人有效。效力强劲的最终手段

大家应该都见过这样的警示语:

“请勿触碰展品。”

这是展示方不希望有人触摸展品。

可就算这样写,还是不免有人触碰。有的人越被命令,就越想反抗。想必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被警告“别那样做”,却偏会采取相反的行动。

如果像下面这样写呢?

“涂有药品,请勿触碰。”

看到这句话,就没人想碰了,因为一旦摸到,药品就会沾在手上,可能对身体有害,所以还是不摸为好。

“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不要这样做。”

传达这样的信息,就是“儆其所恶”。明确警示对方:你觉得不错的东西其实存在看不见的坏处。这样一来,对方就会反馈:“我不想那样做了。”换句话说,就是要告诉对方:不那样做有利无害。

这个突破口威力强大,能说动难以说服的人,但有时会显得带有强迫性。请注意选择使用场合,并避免连续使用。

接下来请通过下面的故事,体验“儆其所恶”。

STORY·“儆其所恶”实践故事

让不合上马桶盖的丈夫乖乖改正的措辞

结婚已有二十五年的安藤由衣(化名)一直在独自生闷气,因为丈夫上完厕所总是不合上马桶盖。如果马桶盖开着,由衣担心家里养的猫会去马桶里喝水,所以她每次都得提醒:

“合上马桶盖。”

丈夫当时会不情愿地合上马桶盖,但第二天就会旧态复萌。由衣彻底搞不懂丈夫的神经了。

由衣也曾想过放手不管,可她只要去卫生间看见敞开的马桶,就忍不住生气。有一次,她尝试改变了措辞,结果丈夫听完以后,每次上完厕所都一定会合上马桶盖。由衣是怎么说的呢?

“听说不合上马桶盖会失去财运哦。”

风水上也确实有这种说法。丈夫刚听到的时候,表情毫无变化,由衣还以为光靠改变措辞没用呢,可是后来,她在丈夫上完厕所后去卫生间,发现马桶盖已经合上了,其后几天也是如此。

尽管丈夫并不迷信风水,但他“避免失去财运”的意识还是很强的。自从由衣使用那样的措辞以来,丈夫每次上完厕所,马桶盖都会回到原来的位置,由衣的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STORY·“儆其所恶”实践故事

让一直不管淘气孩子的妈妈帮摇身一变的措辞

傍晚的家庭餐厅。当天,餐厅里有一帮带着孩子的妈妈,还有很多工薪族。店员齐藤典子(化名)很伤脑筋,因为孩子们不光吵闹,甚至还离开座位,在地上跑来跑去。齐藤来到孩子们的妈妈桌前,向正在愉快交谈的妈妈帮提出请求:

“为了避免打扰其他客人,可否请你们让孩子坐在座位上?”

这句话说完,妈妈帮只是向齐藤瞥了一眼,然后就若无其事地继续谈论学校老师的闲话了。齐藤希望她们管管孩子,而不是闲聊。

店长注意到店里的吵闹,从后厨走了出来。听齐藤讲完情况,店长表示:

“既然如此,只要这样说就行了。”

然后,店长来到妈妈帮面前。齐藤很不安,因为自己刚才提出请求,却被对方无视了。只听店长说道:

“刚做好的菜很烫,如果端出来的时候被撞撒了,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烫伤。可否请你们让孩子回到座位上?”

妈妈帮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不是喊孩子回到座位上,就是自己起身去接孩子。这就是“儆其所恶”的措辞突破口。

妈妈帮就算不在乎孩子会打扰到其他客人,也不希望孩子被烫伤。齐藤对店长的措辞及其效果感到十分震惊,而店长则微笑着返回了厨房。

图中的答案不用记得一字不差,只要能想出个大概就OK!

STORY·“儆其所恶”实践故事

使偷书行为剧减的警示语

大阪某书店的店长山田高次(化名)最近很烦恼。

尽管店员非常用心,但偷书行为仍屡禁不绝。店里准备了公告,上面写着大字:

“偷窃是犯罪!”

可是毫无效果。

大伤脑筋的山田偶然阅读了《别让成功卡在说话上》,就直接使用上面介绍的措辞制成了新公告。

新公告上是这样写的:

“多亏大家的协助,我们捉到了盗窃犯。谢谢!”

结果,偷书行为急剧减少。从盗窃犯的角度来说,最讨厌的就是“盗窃犯被捕”这一事实,所以他们不希望自己被捕的情绪会变得格外强烈。

当然,并不是百分之百没人偷书了,而且过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公告之后,可能还需要更换新的措辞,但通过措辞使偷书行为剧减,的确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利用“儆其所恶”,能形成强大的强制力。这是措辞的最终手段。

突破口3:选择的自由

关键在于,要给出两个合适的选项,无论对方选择哪个,自己都能达到目的

“要不要来份甜点?”

在餐厅刚吃完饭的客人,听到侍者这样问,如果是喜欢甜食的人,可能就会叫份甜点,但不是特别喜欢甜食的人,大概就不会叫。在这种场合,有种措辞能顺利卖出甜点,从而提升销售额。那就是:

“甜点有杧果布丁和抹茶冰激凌,您要哪种?”

这样一问,有些人就会不假思索地做出选择,比如“要哪种呢……杧果布丁!”面对两个乃至更多的选项,一般人都会下意识地从中做出选择。甜点的利润较高,所以餐厅希望尽可能多的客人叫甜点吃。只要稍微改变店员的措辞,就能提高销售额。

想找到“选择的自由”这个突破口,关键是要给出两个合适的选项,无论对方选择哪个,自己都能达到目的。

“吃甜点还是喝茶?”

如果是这样的选项,一旦对方选择“茶”,自己就赚不到钱了,而无论是“杧果布丁”还是“抹茶冰激凌”,都有赚头,所以要让客人从这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归根结底,这种“选择的自由”是由对方决定如何选择,所以对方能产生“自主选择”的意识,被迫的感觉就会减少。

STORY·“选择的自由”实践故事

让不愿穿鞋的幼儿下意识穿上鞋的措辞

坂井惠美(化名)有个两岁的女儿。她每天都会送女儿去幼儿园,但女儿不愿穿鞋,她又不能送光着脚的女儿去幼儿园,所以很伤脑筋。

“穿鞋。”

就算她这么说,女儿也根本没有穿鞋的意思,反而跑回房间玩起了积木。迟到是家常便饭。坂井很犯愁。一天,她试着使用了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措辞菜谱”。坂井拿着两双鞋问女儿:

“蓝色的鞋和红色的鞋,你想穿哪双?”

结果女儿用手指着说:“蓝色的鞋!”然后主动开始穿鞋。从女儿的角度来说,她不喜欢被迫穿鞋,而通过自主选择,就变得愿意穿鞋了。这就是利用了“选择的自由”这一措辞突破口。从那以后,坂井在育儿时经常使用这样的措辞。

不直接说“穿衬衫”,而是问“有花纹的衬衫和有小熊的衬衫,你想穿哪件?”

措辞在育儿方面尤其有效,高明的措辞能让孩子变得主动自愿。不过,如果一直使用“选择的自由”,难免千篇一律,所以应该尝试经常换不同的“措辞菜谱”。

育儿时使用“措辞菜谱”的好处,不仅在于孩子能变得主动自愿,而且还能自然而然地从妈妈身上学会如何使用“措辞菜谱”。在孩子的生活中,与朋友或老师交谈的场合非常多,而只要掌握了如何措辞,就必然能减少纠纷。

“措辞菜谱”能成为推动孩子的人生不断向前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