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STORY·“选择的自由”实践故事

STORY·“选择的自由”实践故事



让不愿出席的人参加工会会议的措辞

大江由香(化名)最近很烦恼。她在前辈的邀请下加入了公司的工会,却在开碰头会时吓了一跳,因为实际出席的人数远远少于预定人数。大江被委派的任务是:无论如何都要让大家出席碰头会。

“请出席碰头会。”

一开始,大江客气地给所有人发出了这样的邮件,还把包括提醒在内的内容,特意分多次发送。可大家还是不来开会,似乎都认为出席工会的碰头会是一件麻烦事。

于是,大江尝试改变了措辞。由于工会成员多为男性,所以她发出了这样一封邮件:

“碰头会的便当是可选的。烤肉饭和猪排饭,要哪个?”

结果,平时迟迟收不到回信的大江,这次很快就收到了大家的回信。而且,那些每次都不出席的人也发来回信说:“我要烤肉饭。”碰头会当天,大江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时间一到,大家果然接踵而至。随着“好久不见”的寒暄声,座位很快就被坐满了,平时总是空荡荡的房间,一下子显得特别狭小。

这里就利用了“选择的自由”这一措辞突破口。从大江的角度来说,烤肉饭还是猪排饭都无所谓。无论对方选择哪个,只要出席就行。更进一步地说,毕竟碰头会的便当是按出席人数准备的,而男性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便当,大江正是把“选择的自由”与“投其所好”组合运用,才顺利地提高了出席率。

“措辞菜谱”成了新人大江的“启明星”。

利用“选择的自由”,能够引导对方,同时又不会留下被迫感。

突破口4:被认可欲

对于生意和家人效果极大!人际关系也会改善

“你把窗户擦擦!我忙不过来。”

妻子对从不干家务活儿的丈夫这样说,丈夫会主动开始擦窗户吗?答案当然是“No”。丈夫会产生被迫做麻烦事的感觉,只想立刻逃开。就算肯擦窗户,也必定极不情愿,会边擦边想:“我每天也有工作要做啊。”那像下面这样说呢?

“你能够到高的地方,能把窗户擦得更亮。拜托了!”

这样一说,丈夫就会跃跃欲试。

这里就利用了“被认可欲”这一措辞突破口。当然,这样说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丈夫会擦窗户,但至少不会令他感到不快。

这种“被认可欲”,也可以解释为心理学上的“尊重需求”,即“一个人能做出与他人的期待相对应的成果”。

商务人士自不用说,主妇、学生、老人统统如此。一个人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产生回应期待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有些麻烦的请求,对方也会欣然接受。

STORY·“被认可欲”实践故事

让打算辞职的新人恢复自信的措辞

“看来他要辞职了……”

藤木真奈(化名)望着新人铃木(化名)心想。

铃木干劲十足,又怀揣着梦想,所以藤木一直在暗中支持他。可是,他在工作中接连失败,饱受责备。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已逐渐失去自信。

一天,铃木急匆匆地给藤木打来电话,声称自己交货失误,必须向客户解释。藤木叫铃木立刻给客户打电话道歉,可是藤木在电话里听出,铃木是想让自己代他打电话解释。

“连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到?”

若在平时,藤木肯定会像这样表示拒绝,但她这次没这么说,而是变成:

“没关系,铃木你一定能做到!客户也在期待听你亲自说明。”

藤木利用了“被认可欲”这一措辞突破口,同时也包含了自己希望铃木努力的期待。数秒钟的沉默后,只听铃木说道:“好,我会尽力!”

他的声音听起来没多少力气。

藤木有些担心,可是没过多久,铃木就兴奋地打来了报捷的电话。

STORY·“被认可欲”实践故事

让不愿牵手的孩子主动牵手的措辞

两个人站在变绿的信号灯下,却不过马路,在旁人看来可能显得很奇怪。下田靖子(化名)想领着三岁的外甥过马路,可是外甥不愿意牵手,而那条马路上车来车往,甚至还有大卡车。

“这里很危险,拉住我的手。”

下田说了很多遍,可外甥每次都说“不”,就是不牵手。看来外甥不想被当成小孩子对待,尽管他明明就是个小孩子……

信号灯又变绿了,可两个人仍旧站在原地。下田望着再度变红的信号灯犯愁。然后,她尝试使用了“措辞菜谱”。

“我一个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着我的手一起过马路?”

她反过来把外甥当作大人对待了。结果,外甥很开心地牵住了她的手。这里就利用了“被认可欲”这一措辞突破口。外甥喜欢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于是就变得主动牵手了,而下田也如愿地牵起小外甥的手,放心地过了马路。

当然,下田也可以强行拽着外甥的手过马路,但通过使用“措辞菜谱”,外甥和下田不仅顺利牵着手过了马路,而且两个人都很开心。

这就是措辞的力量。

利用“被认可欲”,对方即使很难对付,也会乐于回应期待。



6.检验你的“措辞拿手度”①


通过一个简单的提问,就能知道你面对前辈或上司等尊长时,是否使用了合适的措辞。你想检验与谁的关系?请先确定对象。

然后请在五秒内做出回答。

Q:“前辈(上司)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能答上来的人,与前辈或上司的关系很好,而答不上来的人,就需要注意了。为什么知道对方孩子的名字如此重要呢?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对自己的孩子爱若珍宝。知道孩子的名字,说明你考虑过“上司或前辈的爱好”。

相反,不知道孩子的名字,就说明你几乎没考虑过“上司或前辈的爱好”,没能实践“揣摩对方的心理”这条社交基本原则。请立刻调查上司或前辈的孩子的名字吧。

突破口5:非你不可

听到“只有你是特别的”,人就容易被说动

据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会和上司喝酒。

我的朋友问公司的一个新人:

“去喝酒吧?”

对方却反问:

“为什么要去喝酒?”

朋友根本没想到对方会如此反问,慌忙回答:“啊,你要是忙就算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朋友的烦恼还没完。部门里有酒会,朋友负责组织。部长对他说:“上次人来得不全,这次一定要把人都叫来。”这可是大危机啊。朋友仔细考虑后,使用了这样的措辞:

“市川,你不来不热闹,所以只有市川你务必得出席啊。”

他把这条信息发给了所有部门成员。当然不是群发,而是对应姓名逐一发送的。结果,当天的部门酒会全员到齐。这就是利用了“非你不可”这一措辞突破口。

“非你不可”就是告诉对方:别人不行,你才是被选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像“只有市川你”这样加入名字,能使效果倍增。一般人都喜欢“非你不可”的特殊感,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感到一种仅限自己的优越感,从而乐于回应对方。

STORY·“非你不可”实践故事

把投诉变成喜爱的客服措辞

我从电脑到手机的各种设备都是在A公司买的。

可是,我随身携带这些精密机器外出使用时,经常出故障。于是我询问支持中心,得知符合条件就可以免费更换。当时,A公司的客服并没有像下面这样说:

“我们会免费为您更换。”

光是免费更换,我就已经很感激了,可对方更是这样说的:

“我们只为一直支持本公司的佐佐木先生您免费更换。”

听对方这样说,我很开心。原本是对故障的投诉,可是客服如此应对,反而使我产生了“享受到了服务”的良好印象,甚至仿佛只有自己占了便宜,于是不禁觉得“啊,A公司真不错!”

老实说,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真的觉得只有我自己得到了A公司支持中心的特殊待遇。“非你不可”的突破口就是这么有效。

有一次,我把这件事讲给朋友听,朋友则说:

“我换机器时,对方也是这么说的。”

我很惊讶,就上网调查,发现A公司的客服对所有人都是这样说的。我还看见网上有人留言说:“A公司的服务实在太棒了!”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好的口碑会逐渐传开,而差评自然也是如此。

我认为,企业最好能像A公司这样,认真对待与顾客的交流。即使提供的是完全相同的产品,不同的措辞也会对好感度和销售额造成影响。

广告对于销售固然重要,但营业员和客服的交流能力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