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第1章 10秒打开沟通新局面

第1章 10秒打开沟通新局面




1.电视台都在用的10秒沟通法


·数字和短语就是关键词


“全国整体晴朗,但冲绳地区会有降雨。除东京降温3度之外,最高气温与今天基本相同。”

这段话说完大约10秒,全国明日的天气以及气温的变化由此可知。假如辅以电视画面的符号和数字,观众同时充当听众,想必可以充分把握信息。

天气预报的画面大约每隔10秒切换,适时加上点评,我们意外地发现:这“10秒”其实信息量不小。

短时间内一语中的的关键在于,把最重要的信息以最简短的文字表述。就天气预报来说,“晴”“雨”“相同”“3度”就是关键词。

希望当即传递信息时,尽量选择老少皆知,甚至连初学日语的外国人也能明白的词词,以数字尤为有效。

A  “会面一结束,就在之前碰头的地方见吧。”

B  “下午3点在〇〇酒店的大厅等你。”

相比之下,B的表述更加浅显易懂吧?以做笔记为例,通常我们都是记录重要的关键字,只要抓住要点即可。

天气预报通常置于新闻节目的尾声,时间极大压缩的情况并不少见,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为了便于观众“迅速”、“流畅”地掌握信息,选用数字及通俗易懂的词就显得至关重要。



·最想表达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在电视台的简讯中,每则新闻大约用时一分钟。其中,最初的10秒基本是抛出结论。首先显示播音员的画面,通过其“读出”新闻,然后切换到新闻影像。无论多么复杂的信息,基本在前10秒内可以窥知梗概。

新闻播报以“5W1H”为法则,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做什么(What),以及为什么(Why)、怎么做(How)。因此,选取必要的部分,把最想传达的内容压缩在“最初的10秒”内吧。



·重要的事情10秒说完


“今日上午6时左右,连接东京新桥和丰洲的百合海鸥线由于列车发出异常信号,全线停运一小时。”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在早餐桌上听到这则新闻的听众中,“今天正准备坐百合海鸥线”的乘客想必会抬头听取详细情况,而事不关己的人们则继续默默吃着早餐。

然而,如果按照以下顺序播报,感觉又是如何?

“由于列车发出异常信号,全线停止运行。此刻约为上午6时,悬停在高架上的是百合海鸥线的列车。”

“到底是哪辆车?”“结果怎样了?”……观众心神不定、食不下咽,甚至误了正事,真可谓乱成一团。

因此,最重要的信息就压缩在发言的最开始吧。既不耽误听众时间,也可以提高表述的效率。

法则:重要的事情“10秒”说完



2.10秒帮你启动朋友圈


·疏于表达便会拙于言辞


在我中学时期,我有心和喜欢的男生联络,结果对着电话犹豫不决,无数次听筒拿起又放下……

“从何说起呢?被妈妈看到怎么办?怎样约他一起周日去看的电影呢?”

不知道大家会怎么说?是否也会烦恼万分、对着电话深呼吸呢?

时光流转,如今的电子邮件不写标题也无妨。利用“已读”功能,人们已经习惯以秒为单位回复邮件。“聊天”功能虽然没有语音输入,却可以打字进行“交流”。社交网络即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问世给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界如此方便,我们都被剥夺了开口的权利,以至于变得不会“说话”。

在生育之后,我几乎足不出户,过着与世隔绝的清静生活,表达能力明显退化,在每个月的例行体检的时候,我竟然不知如何说明婴儿的近况,仿佛头脑和嘴巴的连接系统被彻底切断。

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动物,如果疏于表达,就会渐渐变得不会说话。在度过四个月的不适应期之后,我开始积极外出与人沟通,总算拾回表达能力。

越是拙于言辞,越要尽可能多地与人交流。



·开口前制订计划


不善于表达的人与日俱增,同时又不喜欢他人长篇大论,这真是一个矛盾的时代。

与投接球类似,图像、文字等信息劈头盖脸砸来在如今实属正常,如果稍有迟疑,对方很快就会心生厌烦。

有时废话多是因为你没想好接下来该怎么说。许多人不假思索、仓促开口,结果自然缺乏应变、说话结巴。

如果“说话”是自由自在地散步,那么“传达”就是把对方“引到”目的地。为了避免他人困惑,需要对照地图确认当前位置,选择路线,制订以最短距离抵达目的地的计划。

在开口之前,请务必树立以下意识。

①对方视角:思考对方需要怎样的信息

②当前位置:确认对方在听自己说话

③目的地:揭示话题

④选择路线:传达要点

这便是说话的计划。在他人面前寒暄、演讲等重要场合时,有意表达的内容需要条理清晰、面面俱到。喋喋不休、不知所云只会招致听众的不满。

相信读者朋友在学生时代都有在电话机前犹豫不决的体验。时间宝贵,不容浪费。因此,为了准确、简短地传达信息,在迈出第一步之前的“起步准备”就显得至关重要。

法则:为了避免对方被自身的废话束缚,开口前不妨在心底模拟演练一下



3.言简意赅:10秒打造鲜明个性烙印


·善于说明只因具备这个能力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呢?”

“相比于国家的未来,民众更关注当前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难民问题吧。”

在我的朋友圈中不乏善于说明的高人,即便面对复杂的时事政治问题,也有人能在10秒内给出简单易懂的解释,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博览群书。相识十载有余,据我所知,他的笔记本总会记着大量新闻报道的摘要。

“记录这么多信息,你可真勤奋啊。”

“没,其实这样密密麻麻的情况并不多见。”

一问才知,他还有一个习惯:记录的新闻若能自如地向他人描述,则删除此页信息。最初或许写下不少内容,通过不断提炼、删减,向他人说明已非难事。

这便是具有其鲜明个人烙印的“言简意赅的能力”。


·简单提炼的能力至关重要


当今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来源可谓多种多样,如书籍、网络等。由此,信息量堪称庞大。

高明的商务人士可以迅速抓住主题和关键,例如通过新闻的标题、会议的议题、资料的题目等。不仅如此,他们还善于归纳与自身有利的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听众。

试问,在20年前,谁会想到如今仅凭单手操作的笔记本电脑便可轻松搜索信息?当今时代,信息漫天飞舞,但是,整理和储存信息的工作只需交给电脑即可。

只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和筛选需要我们亲力亲为。

立足当前,人们需要磨炼信息分类的能力。

相比于事无巨细都要喋喋不休的人群来说,可以简短准确地传达信息的人们更容易成为时代的宠儿。

法则:磨炼言简意赅的能力!通过信息分类分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