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24.把要点一网打尽:专业知识从告知大意开始

24.把要点一网打尽:专业知识从告知大意开始




·把所有正确信息一网打尽


我曾帮助新人修改稿件、指导他们怎样播报天气。为此,我专门出了一题,名为“明日天气”。

“嗯……晴、多云、雨,地方不同,天气也完全不一样。10秒未免太紧张,不能多给点时间吗……”

“对天气影响最大的是雨,所以仅筛选降雨地区如何?例如:‘名古屋以西从早晨开始下雨,东京虽是多云,不排除也有少量降雨。’”

“可是,札幌也要下到后天,不报行吗?”

这样的讨论时有发生……10秒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找出并告知大致的整体趋势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天气预报员总想把所有信息一网打尽,结果把自己逼入两难境地。



·专业性强的话题只需表述概要


若以短时间“表达”为首要目标,那么一网打尽、悉数告知的方法便不可行。如果从开始就说一些对方闻所未闻的话语,例如拗口的话,或者加上一长串修饰语……除非对方见多识广或者反应机敏,否则便会云里雾里不知你在说什么,自然也不会对你留下什么印象。

错误的信息输出固然需要避免,但是喋喋不休也会导致对方抓不到重点或者听漏了关键信息,最后什么都没记住。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专家的说明晦涩难懂,因为对方太在意正确表达,反而对遣词造句有些束手束脚。

因此,过犹不及,说太多或者太少其实都不好。

前文有所介绍,“表达”的本意是促使对方按照自身所想行动。为此,如何使对方记住信息就成为重中之重。之后,只要在此范围内保证信息的正确即可。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概括大意,然后告知对方。如果担心表述不够准确,可以添加一些较为通用的词。

“一般来说”“原则上来说”“也许并不全面”……

“或许会有例外,但一般来说都是〇〇……”像这样表述整体印象,对方一来好记,二来也知道存在例外情况。假如对方对这个话题有所了解,不妨多加一些信息。总之,根据对方的知识量调整表达的信息量,如此不失为高明之举。

所以,首先只需表述概要,之后再丰富细节。

法则:专业知识从告知大意开始



25.巧用身边事例,方便对方理解


·以关键词和具体事例巧妙解释


专家、学者和技术研发人员只需和物品打交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许多发布会都是研发人员亲自上阵,越来越多的专家纷纷登上电视,做起点评嘉宾。效率自不必说,节目的说服力也大为增加。以往一袭白衣、对着显微镜聚精会神的人们如今已经手持话筒,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

很多人都面临着不得不在大众面前发言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一人堪称模范——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先生。

在记者发布会上,关于获奖的“细胞自噬理论(autophagy)”,大隅教授首先称之为“人体重要的回收系统”,继而解释说:“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遭遇海难的人仅凭喝水就撑过7天。在此期间,人体没有停止生成蛋白质。因为,它具有一边分解又一边生成蛋白质的功能。”

对许多人来说,“细胞自噬”是个前所未闻的专业术语。但是,大隅教授先以“回收系统”定义,再以“海难事故”举例,观众一听就懂。



·转换为对方身边的事例


“请问,爷爷不用工作,那还有收入吗?”

“他有退休金嘛。”

“什么是退休金?”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无法工作,这时大家会集资给他钱,这就是退休金。”

“啊?那不是不劳而获吗?”

面对还在上小学的侄女,我按捺心头的不悦,略加思忖,然后回答说:“你的〇〇同学因为感冒而休学,小伙伴们都给她送来笔记,对吗?反过来说,小伙伴请假的时候,她也会送笔记过去吧?对于无法上学的小伙伴,大家总要互帮互助吧。这和帮助年老多病而无法工作的人是同一个道理。”

池上彰先生以简单易懂的点评闻名,我曾向他请教“解说的诀窍”。

“我只是通过给孩子解答问题来锻炼自己。”他一语中的,继而进一步解释说,“抱着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探讨。”

面对难题,不妨试着以身边的事例展开说明,以“孩子都能听懂”为目标。如果利用身边的事例,对方的代入感也会更强,大大缩短了解释的时间。

法则: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试着以对方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



26.巧用反义语句,化缺点为优点


·不可以“不知道”草草结尾


童星寺田心因为Wide  Show节目的采访而一炮走红。虽然他当时只有7岁,但看过那段视频的人无不对其留下深刻印象。

“你知道我吗?”面对节目主持人的提问,小朋友毫无慌乱的神情。当然,Wide  Show的播出时段正好是在校时间,按说他不可能知道。不过,寺田心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抱歉,我先前并不知道。但是今天一见,姐姐你好漂亮哦!”

“抱歉,我不知道。”许多成人或许草率回答了事,而他小小年纪就知道不能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真是了不起。



·从“加减法”衍生的车内推销秘诀


“感谢您今日搭乘开往△△的〇〇55号列车。”

学生时代,我曾在特快列车上打工。通常一列火车会安排5名打工者,工作内容多种多样。除了广播之外,我还要检票、检查车门开闭情况、下达采购订单、推着小车叫卖、担任小卖部店员以及提供其他零星服务。

其中,车内推销需要5人通力合作。车厢内所有便当及零食的销售利润由5人均分,甚至卖出红酒和冰激凌也有提成。

当时,几位前辈把“加减法”奉为客户接待核心中的核心,20岁的我跟着他们也是获益匪浅。

“这份北极贝卖1050日元确实价格略高(减),但是味道鲜美、好评热卖(加)。而且,和啤酒一起品尝更配(加),建议您尝试一下。”

反之,如果换一下语序:“这份北极贝味道鲜美、好评热卖(加),而且和啤酒一起品尝更配(加),建议您尝试一下。只不过,1050日元的售价确实高了一些(减)。”如此一来,哪怕笑颜如花,对方一句话就驳得你哑口无言:“那不能便宜点吗?”

首先抛出负面因素,然后再说正面因素,给人以利大于弊的感觉。由此,前辈的小车很快就卖完,我也跟着沾光。

8月末的某天,天气突然凉了下来。我当时推着小车叫卖,望着冰箱内的冰激凌,思索怎样可以推销出去。打工者是没有权利降价促销的,所以我只能从别的角度想办法。“加减法的话,这么说怎么样——天气虽冷,但还是很好吃,天气不影响美味吧……”

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我马上把冰激凌和咖啡壶一起放入推车。

“天冷时分的特供食品——冰激凌与咖啡的组合。清爽可口的冰激凌、暖胃芬芳的热咖啡,两者堪称绝配。如此美味的甜点,您怎能错过?”

我把两者搭配成意大利风格的甜点模样,结果冰激凌和咖啡迅速卖完,当月一下子挣了20多万日元。



·反义语句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即便不喜欢我,也请不要讨厌AKB!”

这是2011年前田敦子在AKB选拔总决赛上的一句名言。为什么她要说到这个份儿上呢?细品之下,这句话确实百搭,而且容易打动人心。

就在这句话之前,前田敦子刚说过:“我知道,也许我不讨某些人的喜欢。”但是,发言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把“即便不喜欢我”作为前置条件,最后抛出“不要讨厌AKB”这句真正的核心。

“反对的话”带来的新鲜感往往更加引人注目。前田敦子把“AKB”和“我”放一起,以“喜欢”和“不喜欢”加强对比,语出惊人,却又令人印象深刻。

2016年8月9日,在获得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金牌之后,白井健三的一番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我人生中内心最为煎熬,却又最为幸福的一天。”

生活中,类似的反义词组合比比皆是,例如:“冷酷却多情”“严厉又温柔”“笨拙又可爱”“纤细型男”“冰美人”“食材简单但是配菜丰盛的一顿饭”……甚至,还有一首著名的歌,歌词也是“即便全世界与你为敌,至少还有我为你加油打气”。

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也是此中高手,一句“静寂蝉声入岩石”就把“静”和“闹(蝉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即便没有遣词用句的天赋和语感,只要稍加用心,便可轻松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面试为例,被问到“你怎样评价自己的性格”时,不妨先说“缺点”,再说“优点”。

“你第一想去的公司是哪里?”面对这个问题,也不必仅仅以“当然是贵公司”了事,可以丰富一下内容:“其他公司(竞争对手)都不入我眼,一心一意只想加入贵公司。”

法则:巧用反义语句,化缺点为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