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22.推进执行的“传达4技巧”

22.推进执行的“传达4技巧”




·下属虽然一口应承,但是无法完成任务


“抱歉我来晚了。看了新人做的策划书,完全不知从何改起,最后只好自己重做……”

“我懂!下属虽然有回应,但进度让人不敢恭维。按理总该有些干劲吧?但不得不说最近的年轻人真是眼高手低……”

出席老同学例行的聚餐,我发现不少朋友已经荣升管理岗位。而且,她们大多为如何指导下属而犯愁。面对指示,下属虽然满口答应,实际并未行动起来,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且,还不能对他们说得太重,每天难免焦躁不安。

究竟是下属干劲不足,还是自己指示不清?

“关于下周的会餐,还需增加一人,请尽量早做应对。”

“明天的发布会时间有变,请相应好好调整。”

“本周的例会之后我要外出,所以会议时间要比平时稍微缩短。”

请读者朋友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含糊不清的指示怎能明确传达信息?无论是指导下属、业务拓展,还是公司内部联络等,若想打动对方,沟通务必要能简单明了地“传达”意图。



·为使对方有所行动,首先需要准确“传达”


在接受播音培训时,老师教导我们说:“请大家务必记住,但凡工作中存在争论,百分之百都是因为说话的人表达有误。”

当时,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合情理。但是,在踏入社会十五年多之后,目睹交通事故中车辆与行人的责任划分,渐渐接纳并遵守这条法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单方面输出信息,人们不自觉地会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词语,例如“尽量”“好好”“稍微”。

╳“关于下周的会餐,还需增加一人,请尽量早做应对。”

〇“下周三的会餐共计5人,计划于傍晚6时开始。请与〇〇对接,安排好日本料理。”



╳“明天的发布会时间有变,请相应好好调整。”

〇“明天的发布会提早到上午11点。请告知全体成员,加快做好准备。”



╳“本周的例会之后我要外出,所以会议时间要比平时稍微缩短。”

〇“本周的例会缩短30分钟,因为会后我要外出。请事先想好议题,严禁迟到。”

为了避免对方忘记或者误会,以下4点方法颇为有效。

①同样的事情说上两到三遍

②补充说明理由

③让对方复述自己的指示

④次日再度确认

避免指令含糊不清、消除误会,这是上司的职责所在。如有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下属的无能。既然希望自己的想法被理解,那么所下的指示更应明白无误,把“传达”落于实处。若能具体做出指示,并且勤加确认,顺畅的沟通也就不在话下。

法则:避免含糊不清的指示,确认传递的信息,防止误会



23.“长篇大论”只会让人困惑不解


·“长篇大论”会让众人疑惑不解


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利用进餐时间召开的会议也多了起来,例如商务早餐会、午餐会等。我的某位朋友是跨行业午餐会的主持人,因此我也有幸参加了一回。

“到了这个年纪,我已经习惯临场发挥,所以演讲无需特意准备。索性把自己逼到没有退路的境地,说话也就不再犹豫和迷茫。”

“哇,你可真厉害!”

面对一位老企业家的豪言壮语,我不由连连称赞。30分钟后,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午餐演讲就此开始:“请每位来宾各做30秒钟的自我介绍。”

我十分期待刚才那位老企业家的即兴演讲,但结果发现他足足讲了15分钟。

他的发言不紧不慢,内容跌宕起伏。显然是经历丰富,要不然也没有如今的显赫地位。

但是,对午餐会来说,他的慢条斯理未免不合时宜。主持人早已急不可耐。整个午餐演讲也就1小时,节奏就此大乱。再让每个人依次发言显然已不可行,有些人甚至悄悄开吃。

无论多么优秀的演说家都不能占用其他与会者的宝贵时间。

即便稍微超时,若能对整体时间和人数有所把握,并且加以粗略计算,便可调节自身的发言时间。



·短时间内汇总必要信息


人总有把心中所想和盘托出的倾向。人人都希望做个演说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结果往往空有一番热情,或是始终没说到点上,或是废话太多……无关紧要的细节说了不少,核心部分却迟迟没能把握。

听众最初会有“真厉害”的钦佩,渐渐就会心生厌倦:“什么时候说完?”最后,脑海中只剩一个念头:“真是废话连篇!”

无用的信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还是鼓起勇气、能删则删吧。

请回想一下出席会议的场景,身边可有喋喋不休的发言者?

这些人只会东拉西扯,既浪费了全体人员的时间,又剥夺了他人发言的机会。其他人就算有什么精妙的想法,由于没有机会发言,最后只能惨遭埋没。

对喋喋不休的人来说,即便自身确实言之有物,也要有谦让他人的意识。

“反正都是他们定的……”一旦形成决议,没能说上话的人连今后发言的兴趣也荡然无存,那真是毫无益处可言。

若要使自身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可,必须为他人着想、筛选必要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汇总。

与口若悬河相比,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更佳。

法则:若想打动他人,与其长篇大论,不如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