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第4章 10秒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第4章 10秒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20.起承转结:从“转折”开始说更能抓人眼球


·当今时代所需的沟通方式已有变化


打开社交网站的主页,关于运动会的投稿如雪花般涌入。

“在最后的接力赛中,我的儿子连超3人,助班级取得冠军!昨天还在发烧,可真是顽强拼搏啊!——小学最后一次运动会。”

这是我朋友的投稿,最后还附上孩子满面笑容的照片。

伴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而且表达方式也与过去明显不同。

若是在过去,我的朋友肯定会一板一眼地写道:“今天儿子所在小学召开运动会。他到昨天为止还发着烧,所以我很担心,好在还能登场。在最后的接力赛中,他竟然连超3人,助班级取得冠军!这是小学最后一次运动会了,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真是太好了。”

这是按照传统“起承转结”模式书写的文章。两相对比,哪个更能吸引眼球呢?



·真正想说的不正是“转”吗


在乘车的时候,我们常会看到这条标语:“这排座位可坐10人,请相互谦让,以便彼此乘坐。”

这则标语显然经过精心设计,想必乘客此前多有抱怨吧。试着以“起承转结”的结构加以分解。

起=这排座位

承=可坐十人

转=相互谦让

结=以便乘坐

这段话最想传递的信息是“相互谦让”,因此,“起承转结”的核心是“转”。

在踏上社会之初,我所接受的培训都是从“结论”说起。

不过,我觉得,当今时代人人都可发信息,简单明快地表达自身意见和想法也是理所当然,所以更要求把“转”放到最前面来说吧。

最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大多是“转”,而且在信息漫天飞舞、人们日趋忙碌的今天,欠缺节奏感和简洁的发信人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以桃太郎的故事试着拆解“起承转结”。

起=老奶奶在河边捡到从桃子里生出来的桃太郎

承=为了击退骚扰村庄的恶鬼,桃太郎带着猴、鸡、狗奔赴鬼岛

转=一行抵达鬼岛,最终击败恶鬼

结=桃太郎满载财宝凯旋,村庄从此太平

这则故事最大的看点在哪里?答案显然是“转”。我们不妨来转述看看:

“那个,你知道吗?桃太郎竟然把恶鬼给打败了!”

“哦?”

“桃太郎就是老奶奶从河边捡来的那个孩子吗?据说是从桃子里生出来的哦!”

“咦?还有这样的奇人啊!”

“不止如此呢。他还和猴、鸡、狗成为好朋友,带着他们一起去鬼岛。”

“然后,他们赢了?”

“对啊!带了一大笔财宝回来,村庄从此太平了呢!”

最重磅的消息还是“桃太郎打败恶鬼”,因此从一开始就勾起对方的兴趣。



·一举抓住对方的兴趣


有限的字数和简短的表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所以按照顺序一板一眼地说话已经不合时宜。

取而代之的是,抓住对方,勾起对方聆听的兴趣。“起承转结”以“转”为核心,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从一开始就抓住对方。

把“转”置于句首,给对方以惊喜,这对商务活动来说尤为有效。

“挑战减肥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人却很少。由于节食并不合理,运动也难以养成习惯,两者坚持不久,反弹也在情理之中。作为补充,我们推出了不必节食和运动也能有效减肥的办法。请务必尝试一下。”

这是传统的“起承转结”描述法。只要稍加转换便可吸引眼球,顾客也是纷至沓来。

“作为补充,我们推出了不必节食和运动也能有效减肥的办法。”

法则:“起承转结”以“转”为先!打破常规更能吸引眼球



21.要向小学生学习的叙事技巧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100字作文”结构


在千叶县的南房总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爱心,每年都会举办100字作文大赛。2015年,我恰好看到了当年获一等奖的作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暑假时节,我的门牙掉了。此前多亏有了它,我可以大嚼特嚼西瓜和玉米。而且,我还准备了许多牙刷来犒劳它。门牙啊,回想之前的各种美味,谢谢你啦!”

这篇文章出自小学一年级女生之手。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大嚼西瓜和玉米的情形以及没了门牙还咧着嘴笑的女孩子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现在的事实——过去的事实——未来的目标——感谢”,按照这个结构如实表达内心感受。仿佛就是100字的剧本,在有限的字数下做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按照时间顺序”“从各种论点着手”,不少成年人也会词不达意、无法触及主题,这位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值得称道。



·不按常理展开的误会……


“部长,一直以来承蒙关照。今早,我是把孩子送到母亲家再来上班的……最近,老母年纪渐长,身体大不如前,照顾孩子也是力不从心。因此,非常抱歉……”

站在部长的桌前,同事的神情也是难以捉摸。我不由竖起耳朵,心中暗想:啊,〇〇要辞职了吧……

然而,他接下来话锋一变:“今天请允许我提早下班。”

“搞什么啊,吓我一跳!行啦,赶紧回去吧。”

看来,并非只有我一个人误以为同事准备辞职吧。

把最难以启齿的部分放到最前面,即使是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把最想传达的信息最先说出来。



·我这样的排列才更好!


原本拜托老资历的同事帮忙修改稿件,结果他把稿件分成4份,并且尝试各种排列顺序。

“稿件按照这个顺序展开,岂不更有意思?每次都以‘我现在’开头,真是听腻了。”

我不由愕然。播音员可不是随机应变、走一步看一步的风格。从哪句话切入、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在开口之前必须深思熟虑。

就连小孩子都能熟练掌握基本的叙事技巧。

该说什么、怎么说更能激发听众的兴趣?我们需要养成在开口之前考虑“顺序”的习惯。在仔细分析之后,一定可以找出最具新鲜感和临场感的故事结构。
法则:再短的话语也要思考有效的故事结构